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诸天从江湖开始 > 第170章 剑峰藏新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返回蜀山的途中,赵康没有急于赶路。他御使着残阳剑,在云层间缓缓穿行,任由山风拂过面颊,吹散昆仑墟一战的紧绷感。

碎影剑被他收入剑鞘,悬在腰间。剑身上的白霜已褪去不少,却依旧透着一股斩碎万物的寒意。宝葫芦贴在胸口,传来温和的搏动,里面的剑气正在缓慢恢复,只是那股“混沌锋锐”比之前收敛了许多,却也更加凝练,仿佛蛰伏的猛兽,等待着下一次爆发。

“那些青铜面具人,到底是什么来头?”赵康眉头微蹙,回想着昆仑墟的种种细节。

他们操控空间规则的手法,绝非寻常门派所能掌握。那种带着“禁锢”与“扭曲”的力量,更像是某种古老传承的禁忌之术。尤其是最后那个青铜面具人施展的“空间黑洞”,竟能引动昆仑墟的地脉空间,显然对上古遗迹的规则有着极深的了解。

“或许与那些暗中串联的势力有关。”赵康暗道。掌门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修真界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恐怕已涌动着足以颠覆格局的暗流。

他忽然想起青葫界的人杰们。令狐冲在蜀山外围的山脉闯荡,据说已领悟“破气式”的更高境界;李寻欢则去了南疆,追寻某种能淬炼飞刀意境的奇物。他们身上的青葫印记,是否会引来这些神秘势力的注意?

“得想办法提醒他们。”赵康加快了速度。虽然印记能反馈能量,却也可能成为追踪的标记,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绝非好事。

三日后,赵康回到蜀山。他没有先去拜见掌门,而是直接前往青葫界,将昆仑墟遇到的情况以意念传递给令狐冲等人留下的神识印记。这印记无法传递具体画面,却能将“警惕青铜面具人”“小心空间秘术”的警示植入他们的潜意识。

做完这些,他才松了口气,转身前往前殿。

掌门与凌雪仙子正在议事,见赵康回来,掌门放下手中的卷宗:“此行可有收获?”

赵康将昆仑墟的见闻一一禀报,重点描述了黑衣修士的阴邪气息、青铜面具人的空间秘术,以及双方可能存在的联系。

“空间秘术……”掌门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凝重,“莫非是‘天衍宗’?”

“天衍宗?”赵康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那是一个极其古老的隐世门派,据说掌握着部分上古空间大道的传承,行事诡秘,从不参与正道纷争,怎么会突然现身昆仑墟?”凌雪仙子也有些惊讶。

掌门摇了摇头:“不好说。天衍宗虽隐世,却也自诩正道,断不会用空间黑洞这种禁术。或许……是有人冒用了他们的传承,又或者,天衍宗内部出了问题。”

他看向赵康:“你能以‘破碎’剑气破掉空间黑洞,倒是意外之喜。看来剑山的锋锐之气,确实与你有缘。”

赵康道:“弟子也是侥幸。只是那些青铜面具人实力不弱,且行事狠辣,恐怕很快会有动作。”

“我已收到消息,最近几大隐世门派都有异动,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掌门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剑山,“结合昆仑墟的情况,他们要找的,或许与上古遗迹有关。”

“上古遗迹?”

“不错。”掌门点头,“传闻昆仑墟深处,藏着一座未被发掘的上古神殿,里面可能有通往‘上界’的线索。修真界的资源终究有限,谁不想找到更广阔的天地?”

赵康心中一动。上界?难道除了蜀山所在的修真界,还有更高层次的世界?

“这只是传闻,真假难辨。”掌门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但足以让无数人为之疯狂。那些青铜面具人在昆仑墟动手,或许就是为了扫清争夺遗迹的障碍。”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刚经历大战,先回去休整几日。听剑坪的弟子们进步很快,少不了你的指点。至于那些暗流,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应付。”

“弟子遵命。”赵康躬身行礼,退出了前殿。

回到听剑坪时,已是黄昏。夕阳的金辉洒在坪上,少年们正在老执事的带领下进行最后的收功。看到赵康回来,所有人都停下动作,齐声喊道:“赵执事!”

赵康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他走到场边,看着少年们认真的模样,心中的阴霾散去不少。

圆脸少年练得最是刻苦,额头上满是汗水,却依旧一丝不苟地完成着最后一个剑式。他的剑招已褪去所有花哨,只剩下快、准、狠,隐隐有了几分“破碎”之意的雏形。

“赵师兄,您看我这招‘瞬刺’怎么样?”少年跑过来,献宝似的演示了一遍,木剑刺破空气的声音比之前尖锐了许多。

赵康点头:“不错,速度够了,穿透力也有长进。但还少了点东西。”

“少了什么?”少年追问。

“‘意’。”赵康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柄剑,“剑不仅是兵器,更是你的手臂、你的眼睛、你的意志。出剑时,要想着‘我能斩断一切’,这种信念,比速度更重要。”

少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拿起木剑反复揣摩。

赵康笑了笑,转身走向剑山。经过昆仑墟一战,他对“破碎”剑气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却也发现了新的瓶颈——剑气虽能斩碎规则,却缺乏足够的“韧性”,往往是一力破之,消耗极大。

他想再去断剑堆坐坐,看看能否从那些破碎的剑意中,找到“刚柔并济”的法门。

刚走到剑山脚下,迎面撞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藏经阁的玄尘老者。老人背着一个竹篓,里面装着几株散发着墨香的灵草,正慢悠悠地往山上走。

“玄尘前辈。”赵康拱手行礼。

玄尘老者停下脚步,眯着眼睛打量他:“小子,昆仑墟一战打得不错,‘融·破界’那招,颇有老夫年轻时的风范。”

赵康有些不好意思:“前辈谬赞了。”

“不是谬赞。”老者摆摆手,“你的‘破碎’剑气虽霸道,却失了几分灵动。剑山的锋锐之气能养剑,却也能磨心,太过刚硬,容易折断啊。”

赵康心中一动:“前辈的意思是……”

“你看这剑山的断剑。”老者指着山上堆积的残剑,“它们当年哪个不是锋芒毕露?可为何会断?就是因为只知进,不知退;只知刚,不知柔。真正的剑修,该像流水,能穿石,也能绕山。”

他从竹篓里拿出一株墨色的灵草,递给赵康:“这是‘墨心草’,能静心宁神,感悟万物之柔。你小子悟性高,或许能从中悟出点什么。”

赵康接过墨心草,草叶冰凉,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吸入肺腑,顿时觉得心神一清。“多谢前辈。”

“去吧。”老者挥挥手,背着竹篓继续往山上走,“记住,剑峰之上,不仅有锋芒,还有藏锋的智慧。”

赵康望着老者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的墨心草,若有所思。

他没有去断剑堆,而是找了一处背风的山坳,盘膝坐下,将墨心草放在身前,闭上眼睛静静感悟。

墨心草的清凉气息缓缓渗入体内,与宝葫芦中躁动的剑气相互交融。奇异的是,原本霸道的剑气在清凉气息的安抚下,竟渐渐变得柔和起来,不再是纯粹的撕裂,而是多了几分“缠绕”与“渗透”的意味。

赵康的意识沉入其中,仿佛看到一条奔腾的江河——遇到巨石,它不会硬撞,而是绕石而过,却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石体;遇到峭壁,它不会退缩,而是汇聚力量,最终穿石而出。

“原来如此……”赵康豁然开朗。

真正的“破”,并非只有蛮力撕裂一种方式。柔能克刚,润物无声的渗透,同样能达到“破”的目的。剑山的锋锐之气是“阳”,墨心草的柔和之力是“阴”,阴阳相济,刚柔并济,才能让“破碎”之意臻至圆满。

他尝试着引导一丝柔和的剑气流转,这丝剑气不再像之前那样锋芒毕露,而是如同丝线般纤细,却韧性十足,顺着山坳的岩壁缓缓游走,竟悄无声息地渗入了坚硬的岩石内部。

“成了!”赵康心中一喜。

这种“柔化”的破碎剑气,虽然破坏力不如之前的霸道,却更加隐蔽、更加省力,尤其适合应对那些难以用蛮力破解的防御或规则。

夕阳西下,暮色四合。赵康站起身,感觉体内的剑气焕然一新——既有斩碎万物的锋芒,又有润物无声的韧性。他握了握拳,仿佛能感觉到整个剑山的脉动,那些断剑的悲鸣、飞剑的嗡鸣、甚至岩石的呼吸,都清晰可闻。

“玄尘前辈说的没错,剑峰之上,确有藏锋的智慧。”

赵康转身下山,步履轻快。他知道,自己的剑术又精进了一步。而这进步,不仅来自于战斗的磨砺,更来自于对“柔”与“藏”的感悟。

回到听剑坪时,夜色已深。少年们早已散去,只有老执事还在整理兵器。看到赵康,老执事笑道:“赵执事,今日那些孩子还说,等您回来,要跟您讨教几招呢。”

“明日吧。”赵康笑道,“明日我教他们新的剑招。”

老执事好奇道:“什么剑招?”

赵康望着天边的明月,残阳剑在手中轻轻颤动,发出清越的鸣响。

“一招能绕能穿,能柔能刚的剑招。”

他想起了江河绕石的景象,想起了墨心草的清凉,想起了刚柔并济的真谛。

“就叫它‘绕指柔’吧。”

夜色中,听剑坪的剑痕在月光下泛着微光,仿佛在静静等待着新的剑招诞生。赵康的身影被月光拉长,坚定而从容。

无论修真界的暗流如何汹涌,无论前方有多少未知的挑战,他都会在这条剑修之路上,不断感悟,不断前行。

因为他的剑,不仅有锋芒,更有藏锋的智慧。他的道,不仅有一往无前的勇,更有刚柔并济的谋。

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