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 第425章 三缸联动的奇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渭水岸边的三座新工坊,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芒。青砖砌成的墙壁缝里嵌着细白的糯米灰浆,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一般;琉璃瓦铺就的屋顶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檐角下垂着铜制的风铃,偶尔被风吹过,发出 “叮铃” 的轻响。远远望去,三座工坊成品字形排列,中间是高达三丈的仓库,灰黑色的木门上钉着铜制的门环,像一位威严的将军,守护着两侧的 “士兵”。连接三座工坊的水渠有丈余宽,渠底铺着平整的青石板,清水潺潺流淌,映着岸边的柳树,枝条垂下柔软的绿丝绦,轻抚着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惊起几只浮游的水虫。

今天是三座新坊正式启用的日子,工坊前用黄土夯实的空地上挤满了人。司农寺的官员们穿着浆洗得笔挺的官袍,从绯色到青色等级分明;工匠们换上了新做的粗布工装,领口和袖口还带着未脱的浆糊硬挺;连附近村庄的老汉都拄着拐杖赶来,怀里揣着给孙子抢的糖糕,想看看这耗费了三万贯钱的新工坊到底有何神奇之处。人群中议论声像锅里翻滚的沸水,孩子们踮着脚尖,扒着涂了桐油的木栅栏往里瞧,小脸蛋被挤得通红,眼睛里满是好奇。

李杰站在工坊门口的石阶上,身上的青色官袍被风吹得微微摆动。他看着眼前这一切,右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 那是他穿越时唯一带在身上的现代和田玉,此刻触手温润。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能陷到膝盖的泥泞滩涂,每次勘察都要穿上两层麻布裤,如今却矗立起如此规模的工坊,夯土地基下埋着三层松木龙骨,连墙角的排水口都刻着防堵塞的纹路,这其中凝聚了多少工匠的汗水和心血。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新砍木材的清香、铁器的铁锈味,还有一丝淡淡的黄连与艾草混合的药香,那是属于希望的味道。

“时辰到了!” 张衡快步走到李杰身边,手里拿着一个黄铜哨子,哨身上刻着缠枝莲纹,是他特意请银匠打造的。他负责新工坊的营造,眼窝深陷却闪着精光,看着自己亲手设计的飞檐斗拱即将投入使用,比自家儿子中了秀才还高兴。

李杰点了点头,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人群的嘈杂传向远方:“启动自动搅拌器!”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张衡举起哨子用力吹响,“嘀 —— 嘀 ——” 的哨声像利剑般划破长空。早已等候在工坊里的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只见两个光着膀子的壮实工匠走到巨大的脚踏板前,古铜色的脊梁上暴起青筋,深吸一口气,脚掌重重踩了下去。

“嘎吱 —— 嘎吱 ——” 脚踏板转动起来,带动着工坊内碗口粗的传动轴开始运转。传动轴上的齿轮是用坚硬的檀木制成,表面包着一层薄铁,咬合处用细砂纸打磨了整整七日,光滑得能映出人影,转动起来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像远处传来的雷声。随着齿轮的转动,连接着三个巨大铜缸的横轴也开始转动,铜缸里的搅拌桨缓缓升起,桨叶上沾着的皂基在阳光下拉出透明的丝,又重重落下,溅起黄色的浪。

三个铜缸呈品字形排列在工坊中央,每个铜缸都有一人多高,缸壁是用厚达一寸的黄铜打造,外面雕刻着简单的缠枝纹,是孙老实带着徒弟们用刻刀一点一点凿出来的。缸口边缘打磨得十分光滑,用手指划过感受不到一丝毛刺。此刻,缸里装满了刚熬好的皂基,皂基呈淡黄色,像融化的蜂蜜,散发着浓郁的药香,引得几个年轻工匠忍不住翕动鼻子。

当搅拌桨开始快速转动时,皂基在缸里翻涌起来,像春日解冻的渭水浪潮,又像铁匠炉里沸腾的铁水。黄色的皂基被搅起一个个漩涡,中心深不见底,边缘溅起细小的泡沫,泡沫破裂时释放出更浓的药香,在阳光下闪着七彩的光芒。三个铜缸里的皂基同时翻滚,场面十分壮观,站在最前面的几个小吏忍不住后退半步,仿佛那汹涌的皂基会冲破铜缸扑出来一般。

“这…… 这也太神奇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匠扶着腰间的木尺,忍不住惊叹道。他做了一辈子皂,从隋炀帝时就在洛阳的官坊当学徒,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高效的搅拌方式。以前用单缸搅拌,他带着两个徒弟,一人一天最多能搅三缸皂基,胳膊累得抬不起来,现在三个缸同时转动,搅拌桨的速度比人手快了一倍,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三倍!

周围的工匠们也都看呆了,他们围在铜缸周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里面翻滚的皂基,嘴里发出阵阵赞叹。一个年轻工匠好奇地伸出手,想要触摸那快速转动的搅拌桨,指尖刚要碰到,就被旁边的孙老实一把拉住:“作死啊!这玩意儿转得可快了!前天调试时,一根木棍卷进去,瞬间就断成了三截!”

年轻工匠吓得缩回手,拍着胸口连连喘气,惹得周围人一阵哄笑。

就在这时,蒸汽锅的轰鸣声从隔壁的工坊传来,“轰隆 —— 轰隆 ——” 的声音震耳欲聋,仿佛闷雷在耳边炸响。紧接着,白色的蒸汽从工坊的烟囱里滚滚冒出,像一条巨大的白龙,直冲云霄。蒸汽在渭水上空遇到冷空气,很快凝成一片云雾,将三座工坊笼罩其中,从远处望去,只见云雾中露出三个黑色的烟囱顶,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蒸汽锅也是李大人改良的,” 张衡走到木栅栏边,对着外面的人群自豪地介绍道,他的声音透过嘈杂清晰地传出去,“以前烧柴火,一天最多能熬十锅皂基,还得专人盯着火候,稍不注意就熬焦了。现在用这蒸汽锅,里面是铜制的夹层,烧的是无烟煤,一天能熬三十锅,而且温度控制得更精准,皂基的质量也更好!”

人群中发出 “啧啧” 的称奇声。一个卖菜的老汉扯着旁边的人说道:“俺昨儿个就听说了,这新工坊不用烧柴,用的是黑石头,火比柴火还旺呢!” 旁边的人连忙追问:“真的假的?黑石头也能烧?”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缸皂基已经搅拌好了。工匠们扳动铜缸底部的黄铜阀门,阀门上刻着防滑的纹路,“咔哒” 一声轻响,皂基顺着打磨光滑的竹制管道缓缓流入旁边的模具中。模具是用银杏木做的,里面刷了一层薄油,皂基像一条黄色的小溪,很快就将模具填满。另一个工匠拿起牛角刮刀,将模具表面多余的皂基刮平,动作熟练而麻利,刮下来的边角料被小心地收进旁边的陶盆里,准备回锅重熬。

“照这个速度,每座工坊一天能产两千块药皂!” 老张手里拿着算盘,噼里啪啦地算着,算珠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脸上笑得像朵花,花白的胡子翘了起来:“三座工坊就是六千块,尉迟将军要的五千块,五天就能凑齐,还能多出来不少呢!多出来的这些,正好给守城门的金吾卫们也分点,他们站在风口里,也容易冻着。”

旁边的户部员外郎刘凯听了,也点了点头说道:“张老说得是,不过分发得有章程,得先造册登记,免得有人多拿多占。” 他从袖中掏出一个小本子,已经开始记录产量了。

很快,第一批药皂从模具中取了出来。这些药皂呈长方形,长三寸宽两寸,表面光滑细腻,能映出人影,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工匠们将药皂整齐地摆放在铺着油纸的木板上,然后两人一组,抬着木板送到旁边的仓库里。仓库里,已经有不少打包好的药皂堆成了小山,每个木箱上都贴着红色的 “边关急件” 标签,用墨笔写着 “药皂伍佰块” 的字样。

驿马队的人已经在仓库外等候了,他们穿着统一的绿色驿服,腰间挂着铜铃,牵着高大的河西骏马上,马背上驮着空木箱,木箱用铁皮包了角,防止运输时磨损。“李大人放心,” 驿马队的队长是个络腮胡大汉,对着李杰抱拳道,“这些药皂我们会分三批运送,第一批明天一早就出发,走子午道,换马不换人,保证十天内送到尉迟将军手中。”

李杰点了点头,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条递给队长:“这是沿途驿站的接洽暗号,拿着这个,他们会优先给你们换最好的马。路上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这些药皂关系到将士们的生命,不能有任何闪失。”

“请大人放心!” 队长郑重地接过纸条,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转身去安排运送事宜了。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看着那些即将踏上征途的药皂,李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些小小的药皂,承载着大唐将士的希望,承载着大唐的安宁与繁荣。他抬头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边关将士们用上这些药皂后,原本冻得红肿的手渐渐消肿,脸上露出的笑容像这秋日的阳光一样温暖。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