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 > 第218章 交接棒重千钧嘱 新征程始于足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8章 交接棒重千钧嘱 新征程始于足下

交接棒重千钧嘱 新征程始于足下

与赵东升的博弈暂告段落,虽然胜利,但陈临海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更添几分紧迫与责任感。他立刻投入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交接中。

时间紧迫,他必须确保自己离开后,各项工作能够平稳过渡,不留隐患,也要为自己离开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预案。

他首先找来的是陈春兰和高博。在商贸新城管委会的小会议室里,三人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深入的谈话。

窗外,商贸新城工地塔吊林立,一片繁忙景象,这更让陈临海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春兰主任,高主任,我离开的这三个月,商贸新城就交给你们了。”陈临海开门见山,语气郑重,“赵区长那边,虽然达成了目前的安排,但你们要有心理准备,他肯定不会完全放手,可能会在一些细节上提出要求,或者试图安插人手。原则问题上,比如智慧物流园区的招标、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已经签订合同的执行等,必须坚持底线,寸步不让!遇到难以决断或者对方施加过大压力的情况,可以直接向李卫国书记汇报,也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他特意强调,“给我打电话,不要有顾虑,这不是越级,而是为了对事业负责。”

陈春兰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区长,您放心!我知道轻重。商贸新城是您带着我们没日没夜、克服重重困难干起来的,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好它,按照既定的规划和方向走下去,绝不会让人把它带偏!赵区长如果要听汇报,我会按时、详尽地汇报,但在原则和底线面前,我陈春兰绝不会含糊!”

高博也沉稳地表态道:“区长,技术层面和具体业务您放心,我和春兰主任会分工协作,盯紧每一个环节。保证在您学习期间,商贸新城的运营数据只升不降,项目建设按期推进,绝不出任何大的纰漏。”

陈临海欣慰地看着这两位得力干将,心中感慨,正是有这样一批志同道合、敢于担当的伙伴,他才能在东河区有所作为。

“我相信你们的能力。”

他肯定道,随即话锋一转,“但是,除了守成,你们也要着眼于未来,要有危机意识。我利用这几天时间,结合近期的一些思考,起草了一份关于东河区中长期产业发展的初步构想,放在这里。”他推过去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这里面谈到了后商贸新城时代,我们可能在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绿色生态等领域的机遇和挑战。你们可以抽空看看,结合商贸新城的实践,组织力量进一步研究论证。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思考东河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算是留给你们的一个长期作业。”

陈春兰和高博接过文件夹,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陈临海对东河区未来的深切期望和战略托付。

交代完商贸新城最核心的事务,陈临海又逐一与其他分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谈话。

与发改局局长,他重点讨论了全区重点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和谋划。

与财政局局长,他强调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资金绩效管理;与招商局局长,他叮嘱要注重引资质量与产业契合度,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这位年轻区长在离开前的细致与负责,以及那种“扶上马,送一程”的真诚,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工作方向。

除了工作,陈临海还特意抽空去拜访了区里的几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虚心听取他们对东河区发展的意见,也坦诚告知自己即将去学习。

老同志们对他的谦逊和远见赞不绝口,也给了他很多中肯的提醒和祝福。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实则是陈临海在悄然编织更广泛的人脉和理解,为未来可能的回归或更长远的发展积累口碑和基础。

在离开区委大院的前一天晚上,陈临海独自在办公室整理物品。

夜色已深,窗外区委大院一片寂静,只有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巡逻保安的手电光柱偶尔划过。

他环顾这间熟悉的办公室,这里承载了他来到东河区后的无数个日夜,有奋笔疾书的专注,有艰难决策的煎熬,也有项目成功后的喜悦。

墙上的东河区地图,每一个标记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书架上那一排排政策文件和调研报告,记录着他与这片土地共同成长的足迹。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边角已经磨损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他到东河区后深入基层调研的点点滴滴,对企业、群众的困难诉求的原始记录,对各类复杂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及一些尚未成熟但充满前瞻性的工作设想。

他将这个笔记本小心地收进行李箱,这是他东河岁月最珍贵的纪念和知识积累,也是他未来应对更复杂局面的智慧宝库。

最后,他拿起笔,铺开信笺,给区委书记李卫国写了一封简短但情真意切的信。

在信中,他再次感谢了李书记在他任职期间给予的信任和大力支持,简要汇报了工作交接情况,并恳请李书记在他学习期间,对商贸新城的工作,尤其是可能遇到的干扰,多加关注和指导。

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种政治上的坦诚、尊重和托付。他将信密封好,放在办公桌显眼的位置。

做完这一切,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一种阶段性的释然与充实。交接的不仅仅是权力和文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期望。

第二天清晨,陈临海没有惊动太多人,只让司机将他送到高铁站。

在进站口,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在晨曦中渐渐苏醒的城市,东河区的轮廓在薄雾中显得宁静而充满生机。

他想起了刚来时面对的困境,想起了与赵东升的一次次博弈,想起了商贸新城从蓝图变为现实的艰辛与自豪,也想起了妻子田娇娇无条件的支持……往昔岁月,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闪过。

他知道,省委党校的学习,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淬炼思想、开阔视野、积蓄力量的驿站。

前路充满未知,也充满希望。他拎起简单的行囊,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奋斗过的热土,然后毅然转身,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步伐坚定地走向检票口。

东河区的篇章暂时翻过,属于陈临海的更广阔征程,正伴随着高铁的汽笛声,呼啸而来。等待他的,是思想的碰撞,是格局的提升,也是命运齿轮的又一次加速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