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菜人 > 第223章 大乾少年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城,风云再起。

未待沈家的试探队伍、柳家的说客、傅家的使者和魏家的商会代表离开京城,一股比《男儿当自强》更加猛烈、更加深邃的思想风暴,已从中书省席卷而至,瞬间席卷了整个大乾皇都!

萧无病之名,再次以雷霆万钧之势,砸入了所有人的耳中。

这一次,他带来的不是慷慨激昂的战歌,而是一篇名为 《少年大乾说》 的雄文!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大乾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开篇便是磅礴大气,定下了全文的基调。

“少年大乾者,则大乾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这一句,如同洪钟大吕,震得无数人耳膜轰鸣,心神激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他国,则国胜于他园,少年雄于天下,则国雄于天下。”

一连串的排比,气势如虹,将少年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勾勒出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强国蓝图!

最终,以“故,先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收尾,将其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篇文章,如同在沉闷的帝都投下了一颗精神层面的巨石,激起的浪涛远超《男儿当自强》!

御书房内。

国君周天手握那份抄录着《少年大乾说》的纸张,反复诵读。

他眼中先是震惊,继而涌现出难以言喻的狂喜与深邃的思索。

“少年雄于天下,则国雄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他喃喃自语,猛地一拍御案,“好!好一个萧无病!好一个《少年大乾说》!”

这篇文章,不仅文采斐然,更蕴含着他一直渴望、却难以在暮气沉沉的朝堂上看到的昂扬进取之气与宏大国族抱负!

这不再仅仅是一个能打仗的将领,这是一个拥有经天纬地之才、胸怀天下的国士!

他心中对萧无病的看重,瞬间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此子,或许真能成为打破当前僵局,引领大乾走向强盛的关键!

坤宁宫中。

皇后沈令仪与长公主周嫣捧着那篇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

周嫣的眼中闪烁着无比明亮的光彩,脸颊因激动而泛红。

“母后!您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这说得太好了!”

周嫣的声音带着颤抖,“这位萧总督,他看到的不仅是军旅,更是国家的未来,是……是我们年轻人的未来!”

沈令仪亦是心潮起伏,她从中读出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权臣的格局与视野。

这篇文章,让她更加坚定了之前的判断——萧无病,绝非池中之物!

她拉住女儿的手,低声道:“嫣儿,看到了吗?这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材,心怀天下。我们……或许真的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她心中那“另寻蹊径”的想法,变得更加坚定。

而在几位贵妃宫中,气氛则截然不同。

长春宫内, 贵妃柳清晏面色凝重。她品味着文章中的字句,尤其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这隐隐指向的开拓与革新精神,让她感到了不安。

这萧无病,思想如此“激进”,若不能为己所用,将来必成心腹大患!拉拢之心更切,但警惕之意也更浓。

“此文一出,他在士林清流中的声望必将暴涨……必须尽快让翰儿与之结交,至少,不能让他被其他人拉拢!”

景阳宫内, 贵妃傅云舒对此文的精妙之处体会不深,但她敏锐地抓住了“少年强则国强”!

“说得对!强国就得靠拳头硬!”她对家族心腹道,“告诉兄长,接触萧无病时,就拿这句话说事!问他,愿不愿意一起打造一个真正‘强’的大乾!只要他点头,兵权、资源,我们傅家都可以支持!”同时,她也暗自忌惮,此人能文能武,影响力越来越大,若不为我所用,将来必是翔儿、炎儿的大敌!

永和宫内, 贵妃魏明薇细细品读后,沉默良久。

这篇文章的格局和视野,让她感到了真正的威胁。这萧无病所图非小,绝非金钱、美色可以轻易打动。

“先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她轻声念着,嘴角泛起一丝苦涩,“有此等胸襟抱负者,岂是甘居人下之辈?”

她意识到,之前的拉拢策略可能需要调整,对此人,要么倾力结交,要么……就必须在其羽翼未丰之前,以绝后患!

她心中的杀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浮现。

《少年大乾说》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大乾朝堂众生相。

有人看到了希望与未来,有人看到了机遇与拉拢的对象,有人则看到了巨大的威胁和必须铲除的障碍。

萧无病这个名字,已不再是边陲将领的符号,而是真正成为了能够影响帝国未来走向的重要变量。

……

就在《少年大乾说》搅动着无数人心绪难平之际,四架装饰气派的马车,悄然驶出了京城那宏伟的城门。

他们沿着官道,朝着同一个方向——中书省首府,风驰电掣般奔去。

第一架马车,朴素而沉稳。

车身并无过多装饰,拉车的马也只是寻常的健马,但车身用料扎实,行进间极其平稳。

车内,沈家家主沈南天闭目养神,三品超凡的气息内敛。

其子沈乐秀则在一旁,反复推敲着以何种商业合作为切入点,才能既不显突兀,又能引起萧无病的兴趣。

他们的行踪最为隐秘,肩负着为皇后和公主寻找“外援”的希望。

第二架马车,典雅而书卷气。

车身带着柳家特有的清贵标识,拉车的是两匹神骏的白马。

车内坐着一位柳文渊麾下的得力幕僚,身着儒衫,气质温文。

身边放着几卷精心挑选的古籍和柳文渊的亲笔信(信中满是赞赏《少年大乾说》文采风骨的言辞)。

他此行,携带着柳家与二皇子周翰的“雅意”,旨在以文会友。

若能不动声色地将这位“文坛新星”拉入二皇子的阵营,便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