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温布利大球场的记分牌上,1比1的比分仅仅维持了不到五分钟,便被无情地改写。

对于看台上九万余名球迷而言,上半场刚刚过半便已诞生两粒精彩进球,这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

然而,对于场上拼杀的球员来说,这种高速对攻、转换节奏极快的比赛,却意味着体能和精神的极致消耗,尤其是对防守球员,简直是一场噩梦,叫苦不迭。

比赛第31分钟,德国战车再次展现出他们恐怖的进攻效率。

原本司职右后卫、本场比赛被勒夫安排在后腰位置上的菲利普-拉姆,在中场靠右区域突然前插接球。

这位以稳健和智慧着称的队长,观察到了英格兰防线上一闪即逝的空档。

他没有任何拖沓,抢在英格兰中场封堵之前,用右脚搓出一记精准无比的传中球!

皮球划出一道低平的弧线,恰好越过了年轻中卫克里斯-斯莫林的头顶!

斯莫林判断失误,冒顶了!

就在这一瞬间,禁区内的德国锋线王牌——

米洛斯拉夫-克洛泽,如同鬼魅般摆脱了加里-卡希尔的盯防,迎球回头望月!

这记头球力量不大,球速也不算快,但角度极其刁钻,直奔球门远角!

乔-哈特奋力侧扑,身体完全舒展到了极限,但指尖距离皮球仍差之毫厘!

1比2!

德国队再次将比分超出!进球过程简洁、高效、致命!

平心而论,克洛泽的头球抢点能力和拉姆的传球精度都堪称世界级。

但这次失球,英格兰中卫组合的选位失误和冒顶,同样是不可饶恕的低级错误。

高手过招,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

你只要露出一丝破绽,就会被对手无限放大,并给予你最沉痛的打击。

拉姆这脚“指哪打哪”的传球,和克洛泽“一剑封喉”的把握能力,无疑是在给年轻的三狮军团将士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关于顶级比赛细节处理的教学课。

中圈重新开球后,气氛明显变得更加凝重。

被勒夫赋予“冻结李昊”重任的拉姆,依旧如影随形地紧贴着李昊。

两人在跑动中再次纠缠在一起,李昊突然侧过头,用带着一丝戏谑的语气,对身旁这位德国队长说道:

“嘿,菲利普,” 他朝着刚才传中的方向努了努嘴,“老实说,你刚才那脚传中,是不是蒙的?走了狗屎运?”

拉姆听到这略带挑衅的问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嘴角微微上扬。

他和李昊的关系颇为有趣,堪称“不打不相识”。

从最初的德甲对手到如今的欧冠决赛“仇人”,彼此之间既有尊重,也充满了竞争的火药味。

“小子,” 拉姆一边保持着防守姿态,一边淡定地回答,“我的脚法就是尺。指哪打哪,从不靠运气。”

他的语气带着德国人特有的自信和严谨。

李昊闻言,摇头失笑,但眼神却锐利起来:“行,你厉害。等着瞧,”

他加快了跑动节奏,“一会儿,我也还你一脚‘尺子’一样的传球。”

上半场剩余的时间里,双方虽然互有攻守,但都未能再创造出绝对的得分良机。

1比2的比分保持到了中场休息的哨声响起。

更衣室内,气氛并不算压抑,但充满了思考。

主帅罗伊-霍奇森站在战术板前,眉头微蹙,暂时没有换人的打算。

但李昊只瞥了一眼战术板上新画的线条,心里便已了然。——霍奇森要对打法进行微调了。

十五分钟的中场休息,对于一支技战术磨合中的国家队而言,实在太短。

李昊心下暗忖,球员来自五湖四海,战术理念各异,合练时间又少,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灌输复杂战术,难度极大。

但此刻,他看向霍奇森的眼神里却多了几分认可:这老帅,肚子里是真有货。

李昊的目光快速扫过战术板。

霍奇森的调整思路清晰可见:阵型骨架仍是参考安切洛蒂在皇马的那套,以自己为轴心,但血肉已截然不同,注入了鲜明的英格兰基因。

“让斯图里奇回撤做墙,为我和鲁尼反越位前插创造空间……这是要发挥他的支点作用,把传统的长传冲吊和无球跑动结合起来。”

李昊内心飞速盘算,“很对路!斯图里奇有技术,能拿球,让他扮演一个类似本泽马的僚机角色,再合适不过。”

接着,他的目光落在代表自己活动路线的箭头上——更多地倾向左路,与卢克-肖形成联动。

“压制对方右路,为右路的斯特林和插上的格伦-约翰逊创造空间,同时把我和鲁尼的内切路线打通……很聪明的平衡之道。”

李昊微微点头,霍奇森确实是根据手上这批球员的特点,量体裁衣,而非生硬照搬。

最让李昊心中微动的,并非是战术板上的线条,而是更衣室里悄然变化的气氛。

杰拉德和兰帕德——“双德难题”核心——此刻正凑在一起,低声而快速地交流着防守站位和由守转攻的跑位衔接,不再是各自为战。

鲁尼也主动坐到他身边,指着战术板上的某个区域,低声说:

“李,你看,如果我把防守人带到这边,你果断前插那个空当……”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在李昊心中弥漫开来。

他不再是一个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外来者”,一个冰冷的战术核心。

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正融入一个血脉开始真正贯通、朝着共同目标奔腾的集体之中。

就在这一刻,某种坚冰仿佛彻底融化。

他依然将英格兰队视为一支“足球队”,但这支球队的意义已截然不同。

它不再是一个需要他去征服的冰冷符号,而是变成了一个他愿意与之荣辱与共、付出所有的团队。

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如同温布利草皮下的种子,在春雨滋润下,破土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