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平安金融中心116层的会议室里,林烨站在落地窗前,望着脚下晨曦中的城市轮廓。距离父亲去世已过去一年零三个月,华烨集团在她的执掌下不仅挺过了多次危机,更在新能源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林总,这是刚收到的邀请函。助理将烫金的请柬放在会议桌上,达沃斯论坛邀请您做主题演讲,这是中国新能源企业首次获此殊荣。
林烨轻轻颔首,目光却落在另一份文件上——证监会关于华烨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问询函。这是她接手公司以来最大的战略决策,也是实现父亲遗愿的关键一步。
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她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便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林烁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少有的激动:阿烨,刚接到消息,我们在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上又突破了0.5个百分点!
这是三个月来的第三次技术突破。研发团队的坚持不懈,让华烨在新能源赛道上一骑绝尘。但林烨清楚,技术领先并不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
上市前的路演准备得如何?她问道。
已经接触了十家战略投资者,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cFo汇报,但国际资本的态度依然谨慎。
谨慎是有原因的。就在上周,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华烨的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理由是威胁国家安全。这已经是今年第三起针对华烨的贸易壁垒。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林烨轻声道,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走对了路。
转机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在准备上市材料的深夜,林烨在父亲的书房发现了一个加密的U盘。破解密码后,里面是父亲与一位德国教授的通信记录。记录显示,二十年前,父亲就预见到了今天的技术路线,甚至准确预测了可能遇到的阻碍。
技术可以领先,但生态才是根本。父亲在最后一封邮件中写道,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这句话点醒了林烨。第二天,她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将部分非核心技术开源,联合国内企业建立产业联盟。
你疯了?董事会上一片哗然。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林烨展示了一组数据,看看特斯拉,他们的成功不仅靠技术,更靠生态。
更令人意外的是,她主动联系了曾经的竞争对手陈星澜。在西湖边的一家茶室里,两位曾经的对手进行了一场改变行业格局的谈话。
我知道你一直想要什么。林烨开门见山,不是华烨,而是新能源行业的话语权。
陈星澜挑眉:所以?
所以我们合作。你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我提供技术支持。
这场谈话的结果,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更令人惊喜的是,联盟成立当天,国家发改委宣布将新能源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
然而,就在上市前最后关头,新的危机不期而至。一份所谓的内部报告在网络上疯传,声称华烨的技术存在严重缺陷。更糟糕的是,几个重要客户突然推迟了下单计划。
这是有组织的做空。操盘手报告,有神秘资金在大量买入看跌期权。
林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她亲自录制视频,在现场直播中展示了最新的技术成果。更令人信服的是,她邀请了中科院的专家团队进行第三方验证。
信任危机化解了,但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上市前夜,林烨接到一个越洋电话:林总,恐怕要推迟敲钟仪式了。
电话是主承销商打来的。原来,美国证监会突然要求补充材料,理由是需要进一步核实技术来源。
这是最后的狙击。投行负责人语气沉重,如果不能在24小时内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上市计划可能泡汤。
关键时刻,林烨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提前公布父亲留下的研究笔记。在新闻发布会上,她展示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研究记录,完整呈现了技术发展的脉络。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面对镜头,语气坚定,华烨的每一步突破,都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这场发布会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美国证监会认可了材料的真实性,更有多家国际投资机构主动联系,表示投资意向。
上市当天,林烨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望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当钟声响起,华烨的股价开盘即上涨20%,市值突破三千亿。
但她的目光,却投向了大厅角落的一个身影——陈星澜正微笑着向她点头。这一刻,林烨明白,真正的胜利不是战胜对手,而是找到共同前进的道路。
当晚,在庆祝酒会结束后,林烨独自来到外滩。望着对岸陆家嘴的璀璨灯火,她拨通了一个电话:爸,您看到了吗?我们做到了。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然后是一个温和的男声:你父亲一定会以你为荣。
林烨愣了一下,这个声音她很熟悉——正是父亲生前的老友,中科院的王院士。
王伯伯?您怎么......
你父亲临走前,给我留了一封信。王院士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说,如果你能带领华烨成功上市,就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第二天,林烨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父亲的手表,和一张字条:时间会证明一切。
她将手表戴在腕上,突然发现表盘背面刻着一行小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窗外,新一轮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林烨知道,这不仅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