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光线斜斜地穿过医院走廊尽头的窗户,在林薇疲惫的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她刚刚结束一个长达两小时的视频会议,手机还微微发烫,指尖因长时间握持而有些麻木。走廊里消毒水的气味已经变得熟悉,但这熟悉并未带来丝毫安慰,反而让每一天都显得格外漫长。
病房内,监护仪规律地发出轻柔的滴答声,屏幕上跳跃的数字和曲线,成了这段时间林薇最关注的信号。母亲的病情,在经历了一次令人心惊胆战的反复后,表面上暂时稳定下来,但那种稳定如同初春湖面上最后一片薄冰,看似完整,实则脆弱。
昨天下午,主治医生王主任特意请她到办公室详谈。那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挂着各种人体解剖图和医学证书,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厚重的医学典籍。王主任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心血管专家,镜片后的目光既专业又带着医者特有的温和。
“林女士,”王主任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语气平稳但措辞谨慎,“您母亲的情况,我需要和您更深入地沟通一下。”
林薇不自觉地挺直了背脊,手指在膝盖上微微收拢。她注意到王主任使用了“沟通”而非“告知”,这细微的差别让她心中的警铃轻轻响起。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我们发现您母亲的心脏功能正在持续衰弱。”王主任调出电脑上的心电图对比图,“您看,这是入院时的心功能指标,这是上周的,而这是昨天的。”
屏幕上三条曲线明显呈现出下降趋势,林薇虽非医学专业,但那逐渐平缓的波形已足够说明问题。
“常规药物的效果正在递减。”王主任轻轻叹了口气,“我们尝试了三种不同的药物组合,但效果都不理想。考虑到患者年龄和心脏目前的状况,我建议进行一次介入手术。”
林薇感到喉咙有些发干:“手术的风险有多大?”
“任何心脏手术都有风险,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王主任坦诚相告,“这种手术的成功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但即使手术成功,术后恢复也存在诸多变数。心脏功能的恢复、可能出现的感染、身体对植入物的接受程度...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百分之七十。这个数字在林薇脑中反复回响。那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像一片阴云,笼罩在她的心头。
这个决定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上,几乎让她喘不过气。一边是她在世上唯一的至亲,是她情感世界最柔软的所在;另一边是她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公司,此刻正处于应对徐天新攻势的关键时期。
想到公司,林薇的眉头不自觉地皱紧。联盟升级计划刚刚启动,各大合作伙伴都在观望,诸多战略性决策需要她亲自拍板;而与“寰宇科技”围绕行业标准的博弈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任何一步走错都可能让整个企业陷入困境。这段时间,徐天明显加大了市场挤压力度,试图在她分心之际抢夺市场份额。
她尝试将工作暂时放下,专心陪伴母亲。可现实是,在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完全脱离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公司的电话、邮件和各种亟待处理的事务,如同无形的丝线,依旧紧紧缠绕着她。她在病房的角落里开着静音的线上会议,在走廊尽头压低声音处理紧急公文,在母亲睡着的间隙回复重要邮件。
这种分裂的状态让她备受煎熬。每当她专注于工作时,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责备自己:母亲正躺在病床上,而你却在谈生意?可当她放下工作陪伴母亲时,另一个声音又会响起:公司上下几千名员工等着发工资,你能置之不理吗?
内心的撕裂感几乎要将她扯成两半。她开始失眠,即使在陪护床上短暂休息,也总是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任何细微的声响都会让她惊醒。她注意到自己洗手时掉落在洗手台上的头发比以前多了许多,镜中的自己眼下的阴影日益加深。
细心的母亲很快就察觉到了她的挣扎。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病房窗户洒在素白的床单上,为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母亲精神稍好,刚刚喝完小半碗粥,拉着林薇在床边坐下。
“薇薇,”母亲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异常平静,“去做手术吧。”
林薇一愣,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妈,您说什么?王主任说了,这个手术有风险,我们还需要再考虑...”
“妈知道。”母亲微微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眼神温和而坚定,“这些天,妈都看在眼里。你人在这里,心却分成了两半。让你这样天天守着我,心里还挂着那么多事,对你才是更大的折磨。”
林薇张口想要反驳,母亲却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继续说道:“我的女儿我了解,你肩上的担子重。从你爸爸走后,你就一直特别要强,什么事都想做到最好。现在公司需要你,那么多人都指望着你,妈不想成为你的拖累。”
“您怎么会是拖累!”林薇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声音哽咽,“您是我最重要的人,没有什么比您更重要。”
母亲伸手轻轻擦去女儿脸上的泪水,动作轻柔得如同林薇童年时那般:“傻孩子,妈活到这个年纪,什么都看开了。这些年来,能看到你把公司做得这么好,有这么一群真心帮你的朋友,妈比什么都高兴,比什么都骄傲。”
她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这次手术,成功了,妈还能多陪陪你,看着你走得更远;万一...那也是妈的命数。但你绝对不能为了我,把你自己和那么多跟着你吃饭的人都耽误了。那样的话,就算妈活下来,心里也会永远不安。”
母亲的深明大义和理解,像一股暖流涌过林薇的心田,同时也让她泣不成声。这不仅仅是关于手术的决定,更是母亲对她人生道路的无条件支持。在亲情与事业的艰难平衡中,母亲主动为她卸下了一部分心理重担,让她得以喘息。
林薇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是这样,在她面临重要抉择时给予信任和支持。高中分科时,父亲希望她学理科,说将来好找工作,而母亲却说:“让薇薇自己选,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学毕业后,她放弃稳定的工作选择创业,亲戚们都不理解,只有母亲默默拿出积蓄支持她:“妈相信你的判断。”
如今,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母亲再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她的信任和爱护。这种超越生死的理解,让林薇在感动之余,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
那一夜,林薇几乎没有合眼。她坐在病房的椅子上,望着母亲安睡的侧脸,思绪万千。童年时母亲教她写字的画面,青春期母女俩因为小事争吵后又和好的记忆,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撑起这个家的坚强...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同时,公司面临的挑战也在脑中盘旋:徐天那边不知又有什么新动作,联盟升级计划需要尽快推进,下一季度的财报可能会受到影响...
天快亮时,林薇终于做出了决定。她尊重母亲的意愿,同意进行手术。清晨,当王主任来查房时,她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她听来格外清晰,每一个笔画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与恐惧。
手术日期定在一周后。这一周时间,对林薇而言既是准备期,也是缓冲期。她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安排好公司的一切,确保在自己暂时离开期间,企业能够正常运转。
回到公司,她立即召集了核心管理层会议。在简洁明了的会议上,她宣布将公司日常运营决策权暂时下放给由乔娜、秦悦、沈浩组成的“三人领导小组”。
“接下来的一周,我可能无法像往常那样及时处理所有事务。”林薇的声音平静但坚定,“乔娜负责市场与对外合作,秦悦主抓技术与产品研发,沈浩统筹内部运营与财务。除非极其重大的战略性事项,否则不要打扰我。”
三位被点名的下属神情严肃地点头。乔娜率先开口:“林总放心,我们会每天汇总情况,以邮件形式向您汇报。您安心陪伴伯母,公司有我们。”
秦悦补充道:“技术端的几个关键节点我都亲自盯着,不会出岔子。”
“财务流程我已经梳理完毕,各部门的预算也都审核过了,短期内不会有问题。”沈浩推了推眼镜,语气一如既往地沉稳。
看着这些与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伙伴,林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意识到,自己并非孤军奋战,这个团队已经足够成熟,能够在她暂时离开时撑起这片天。
这个决定对她而言并不容易。作为一个习惯掌控全局的企业家,放手意味着她必须克服内心对失控的恐惧,给予团队绝对的信任。而这本身,也是她个人成长的一部分——学会在必要的时候放手,相信同伴的能力。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努力践行着自己的决定。她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模式,只保留了几个至亲和医院号码的提醒。她不再不断地查看工作邮件,而是每天早晚各花半小时处理必要的信息。大多数时间,她都陪伴在母亲身边,有时只是静静地握着母亲的手,有时轻声读着母亲喜欢的散文集,有时则聊起林薇小时候的趣事。
母女俩仿佛回到了林薇童年时的时光,没有工作的打扰,没有外界的压力,只有彼此相伴的温馨。她们聊起了许多往事——林薇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时摔得膝盖流血,是母亲一边心疼地责备一边细心为她包扎;高考前夕,母亲每天熬夜陪她复习,为她准备夜宵;第一次带男友回家时,母亲偷偷在厨房对她说:“这个男孩眼神不正,配不上我女儿。”后来证明母亲的直觉是对的...
这些回忆如同拼图,一片片拼凑出母女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林薇发现,尽管这些年来她取得了无数商业上的成就,但最珍贵、最让她感到充实的,始终是这些简单而真实的情感连接。
手术前一天晚上,母亲的精神似乎特别好,甚至能够坐起来稍久一些。窗外月色皎洁,病房内只开了一盏暖黄色的小夜灯。
“薇薇,”母亲轻声唤她,“还记得你小学时写的那篇作文吗?《我的妈妈》。”
林薇点点头,眼眶微微发热:“记得。我写您是我的超级英雄,什么都会,什么都不怕。老师还在班上读了那篇作文,同学们都羡慕我有这样的妈妈。”
母亲笑了,眼角的皱纹如同绽放的花朵:“其实妈也有很多害怕的时候。怕你生病,怕你受欺负,怕自己不能给你最好的成长环境...但妈知道,作为母亲,必须坚强。”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女儿:“现在,你也是很多人的依靠了。公司里的员工,合作多年的伙伴,还有我们这个家...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记住,你有能力面对一切。就像你小时候学走路,跌倒了,哭一会儿,然后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林薇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泪水无声地滑落。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在商场上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只是一个在母亲面前敞开心扉的女儿。
“妈,我害怕。”她终于说出了这些天一直压在心底的话,“我怕失去您。”
母亲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如同她儿时那样:“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重要的是,我们珍惜了彼此相伴的时光,没有任何遗憾。你已经给了妈妈最大的骄傲和快乐,这就足够了。”
那一夜,林薇睡在母亲床边的陪护椅上,握着母亲的手,如同小时候母亲在她生病时整夜守候那样。月光静静地洒满病房,监护仪的滴答声如同生命的节拍,平稳而坚定。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为一切都涂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护士早早来到病房,为手术做最后的准备。林薇为母亲梳理了头发,轻声说:“妈,我等您出来。”
母亲微笑着点头,眼神平静而坦然。
当手术室的门缓缓关上,门上的红灯亮起,林薇站在空荡的走廊上,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平静。无论结果如何,她都知道,母亲的爱已经给了她足够的力量去面对一切。而此刻,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怀着希望,等待。
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朝阳的光芒,照亮了她坚定的面庞。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她既是那个守护母亲的女儿,也是那个肩负众人期望的领导者。而这两种身份,都要求她坚强、勇敢,不负所托。
《母亲的抉择》这一章,记录的不仅是一位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更是一位母亲对女儿无条件的爱与信任,和一个女儿在责任与情感间的成长与平衡。这份抉择背后的勇气与智慧,将伴随林薇走过接下来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