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二十七年,豫东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死,百姓逃荒者众。陈家村的陈老六守着三亩薄田,眼看也要活不下去了。

这日黄昏,陈老六蹲在干裂的田埂上,望着龟裂的土地发愁。同村的王二麻子路过,见他这般模样,便道:“老六,听说邻县张家堡那边招短工,管吃管住,一日还有三个铜板,你去不去?”

陈老六叹气道:“去又如何?我这一走,家里老娘谁照顾?”

王二麻子摇头:“你这人就是死脑筋,挣了钱买粮回来,不比守着这块死地强?”

陈老六思忖片刻,觉得有理,便回家收拾行囊,嘱咐邻家照看老母,次日天未亮便上了路。

从陈家村到张家堡,需翻过一座老鸦岭。这岭上古木参天,即便是三伏天也阴凉得很。据说岭上有不干净的东西,当地人若非必要,宁可绕远路也不愿翻岭而过。陈老六为赶时间,还是选择了这条捷径。

行至半山腰,日头已偏西。林子里雾气渐起,陈老六忽觉后背发凉,好似有人跟着。回头望去,却只见树木影影绰绰,不见人影。

又行一里多地,前方隐约见一破旧山神庙。陈老六心想不如在此歇脚,明日再赶路。推开庙门,只见庙内蛛网密布,神像斑驳,香炉中积满灰尘,显然久无人至。

陈老六简单清扫出一块地方,取出干粮啃了几口,便靠着墙根睡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陈老六被一阵窃窃私语声惊醒。睁眼一看,庙内竟不知何时来了两人。一人穿长衫,戴瓜皮帽,像个教书先生;另一人短打扮,腰间别着旱烟袋,似是庄稼汉。二人相对而坐,中间摆着一壶酒,两个酒杯。

“...那替身明日午时必经过此地,这回该轮到我了。”长衫客说道。

短打扮的汉子摇头:“上回那货郎让你得了去,这回合该是我。”

陈老六心中一惊,这荒山野岭,哪来的货郎?又听他们说什么“替身”,莫非是...

他不敢动弹,屏息静听。那二人争执不下,声音渐高。

长衫客拍案道:“我在此苦守三十七年,好不容易等来这个机会,你才来几年,就敢与我争?”

短打扮的汉子也不示弱:“守多久不看年头看道行!我虽只来二十年,可功德不比你少!”

陈老六越听越怕,这二人莫非不是活人?他悄悄眯眼看去,月光从破窗照入,见那二人果然没有影子!

正惊恐间,忽听那长衫客道:“莫吵了,莫吵了,省得惊醒了那庙中人。”

短打扮的汉子笑道:“怕什么,一个将死之人罢了。明日他上路,我在三岔口的歪脖子树下候着,轻轻一推,他便跌下悬崖,神不知鬼不觉。”

长衫客冷哼:“你想得美!我已在石桥边备好了青苔,只等他踩上去滑入河中...”

陈老六听得浑身冷汗直冒,这二鬼争的“替身”,竟是自己!

二鬼争执不下,竟至互相揭短对骂起来。长衫客骂短打扮的汉子生前不孝老母,短打扮的则揭长衫客生前贪了学堂公款。吵到激烈处,二鬼竟扭打在一起,你抓我头发,我掐你脖子,全然没了方才的体面。

陈老六趁二鬼厮打正酣,悄悄爬起,蹑手蹑脚溜出庙门,发足狂奔。也不知跑了多久,直至东方发白,才力竭倒地。

醒来时,陈老六发现自己躺在一农户家中。主人姓张,是个猎户,清晨出门打猎时发现他昏倒在路旁,便背回家中。

陈老六将昨夜遭遇如实相告,张猎户听罢神色凝重:“客官不知,那老鸦岭上的山神庙确实邪门得很。这些年,至少有五六人在那一带意外丧生,不是失足落崖,就是溺水而亡。村里人都说,是有冤鬼在那找替身呢。”

陈老六后怕不已:“多谢老哥相救,不知此处是何地界?”

张猎户道:“这里是张家堡地界了。客官若是要寻活计,我倒是知道村东头李财主家正在招长短工。”

陈老六千恩万谢,在张猎户家休息一日后,便去了李财主家上工。

李财主五十上下,为人刻薄,对长工极为吝啬。陈老六为挣口饭吃,只得忍气吞声,日夜劳作。

转眼月余过去。这日晚间,陈老六从田间归来,忽见一人影立在路口,看背影极似那日山神庙中的长衫客。陈老六吓得转身就跑,不料迎面又撞上一人,正是那短打扮的汉子!

“可找到你了!”二鬼齐声道。

陈老六魂飞魄散,跌坐在地,连呼“救命”。

长衫鬼道:“莫怕,我二人今日不是来害你的。”

短打扮的鬼接话:“那日因你之故,我二人大打出手,惊动了山神爷。山神爷将我二人各打五十大板,还说我等若再找替身,必打入十八层地狱。”

长衫鬼叹道:“山神爷点拨说,与其害人找替身,不如助人积功德。功德圆满,自然能超生。”

短打扮的鬼点头:“正是。我二人打听多日,知你在此受苦。那李财主为富不仁,欺压乡里,我等欲助你一臂之力。”

陈老六将信将疑:“如何相助?”

二鬼附耳低语一番,陈老六听得目瞪口呆。

次日,李财主家怪事频发。仓库里的粮食一夜之间少了一半,但门窗完好无损;账房里的银钱不翼而飞,却在后院树下发现;更奇的是,李财主每晚入睡,必梦见已故老父持杖痛责他不仁不义。

不出旬日,李财主疑神疑鬼,竟一病不起。请来郎中诊治,却说无甚大病,只是心神不宁。又有游方道士路过,说李宅有怨气缠绕,需散财消灾。

李财主惜命,只得按道士所言,将部分粮食分给穷人,又给长工加了工钱。说也奇怪,自此家宅安宁,他的病也渐渐好了。

陈老六得了加薪,又蒙二鬼暗中相助,将李财主克扣工钱的证据收集齐全,一举讨回了公道。他感激二鬼,问有何可回报之处。

长衫鬼道:“你若有意,每月十五可在十字路口焚香一柱,祷告四方游魂早得超生。”

短打扮的鬼接着说:“山神爷说我二人还需助满百人,方能功德圆满。你若知道谁家有难,可告知我等。”

此后,陈老六常暗中助二鬼行善。村东寡妇家田地遭灾,次日竟发现地头不知谁人暗中相助,已补种新苗;村西老儒生病重无钱医治,床头莫名出现银元数枚...此类善事不一而足。

半年后,陈老六攒够了钱,辞工回乡奉养老母。临行前夜,梦见二鬼前来告别。

长衫鬼道:“蒙君相助,我二人已功德圆满,今夜就要往生去了。”

短打扮的鬼笑道:“有趣有趣,争替身时打得你死我活,行善积德反倒双双超生。早知如此,何必苦守那几十年!”

二鬼向陈老六长揖到地,化作青烟散去。

次日,陈老六收拾行装返乡。路过老鸦岭时,特地去山神庙上了炷香。只见庙内焕然一新,神像金身重塑,香炉中烟火不断,想来是附近村民见不再有邪事发生,又重新供奉起了山神。

陈老六走出庙门,阳光正好,照亮了下山的路。他想起二鬼之事,不禁摇头轻笑:“这世上之事,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恶念招灾,善心结缘,人如此,鬼亦然。”

此后陈老六在家乡安居乐业,常向后辈讲述这段奇遇,末了总不忘添上一句:“所以啊,做人还是要心存善念。谁知道暗地里,有没有几双眼睛瞧着等着帮忙呢!”

而老鸦岭的山神庙,自此再无闹鬼传闻,反倒成了附近有名的灵验之地。据说若有心结难解,去庙中焚香祷告,往往能得意外之助。乡人间悄悄流传,说这是两位功德鬼留下的福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