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 > 第375章 龙章凤姿,翰林再显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5章 龙章凤姿,翰林再显锋芒

翰林院内,林凡的文道锋芒,已然无人敢撄其锋。

但翰林院的日常,终究还是以修史编纂为主。

文会之后数日,一道圣旨,再次打破了翰林院的平静。

乾元帝下旨,命翰林院编纂一部《大乾民生政要》。

此典籍,旨在系统梳理大乾立国以来,各项民生政策的沿革、得失。

以供皇帝施政参考,并为未来制定长远国策,提供详实依据。

此旨一出,翰林院内议论纷纷。

这并非简单的修史。

它要求编纂者,不仅要熟稔史料,更要对国计民生有深刻洞察。

甚至需要提出总结性见解,为当今施政提供借鉴。

任务之艰巨,超乎寻常。

周明志召集所有编修,商议此事。

众人皆知其重要性,却也深感棘手。

许多世家出身的编修,虽学富五车,但多囿于典籍,对实际政务,尤其是民生政策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他们面面相觑,无人敢轻易应承。

就在此时,林凡缓缓起身。

他的目光,平静而坚定。

“回禀掌院,学生愿承担此任。”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崔文轩等世家子弟,眼中闪过一丝讥讽。

他们认为林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

周明志捋须沉吟。

他知道林凡的才华,但此任务非同小可。

他看向林凡,问道:“林编修,此任重大,牵扯甚广,你可有把握?”

林凡拱手,语气沉稳。

“学生不才,但对民生疾苦,略有体察。”

“愿将所学所思,尽数付诸笔端。”

“为陛下,为大乾,略尽绵薄之力。”

周明志见林凡态度坚决,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深知,这正是磨砺林凡,也是让林凡展露真正才华的机会。

他当即拍板,将《大乾民生政要》中,关于“水利灌溉”和“灾后重建”的部分,交由林凡主笔。

林凡领命后,便投入了紧张的编纂工作。

他没有急于翻阅浩如烟海的官府文书。

而是先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框架。

他将前世所学的经济学、社会学、工程管理等知识,与大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从宏观政策的制定,到具体实施的细节。

从灾害的预警机制,到以工代赈的推行。

他将所有环节,都纳入考量。

他伏案疾书,笔走龙蛇。

公事房内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熄。

墨香弥漫,文气凝聚。

他的文章,不再是简单的罗列史实。

而是将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政策,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他通过对大量地方志、民间歌谣、甚至灾民口述的考证。

深入挖掘每一项政策,对百姓生活产生的真实影响。

他笔下的每一段文字,都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

他不仅总结了前人经验,更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建议。

比如,在“水利灌溉”部分,他详细阐述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强调要结合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和作物类型,设计多样化的水利设施。

而非一味地推行统一模式。

在“灾后重建”部分,他更是将“以工代赈”的理念,细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

包括如何组织灾民,如何发放报酬,如何避免贪墨,如何引导灾民恢复生产等。

他的见解,不仅资料详实,逻辑清晰。

更有一种,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翰林院的同僚们,一开始对林凡的请缨,多有不以为然。

但随着林凡编纂内容的逐渐成形。

他们偶尔瞥见林凡笔下的内容,无不感到震惊。

那些看似寻常的史料,在林凡的笔下,竟然能焕发出如此深刻的洞察。

崔文轩等人,更是感到脸上无光。

他们原本以为,林凡会在这种宏大叙事中,暴露出其“寒门”的局限性。

却没想到,林凡的表现,再次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林凡所编纂的《水利灌溉篇》和《灾后重建篇》,率先完成。

周明志拿到林凡的文稿时,原本平静的面容,再次动容。

他逐字逐句地研读。

越读,他的目光越是明亮。

这些篇章,不仅文采斐然,更蕴含着经世济民的宏大抱负。

他知道,这已不是寻常的编纂。

这分明是,为大乾指引方向的治国方略。

周明志不敢怠慢,当即便将林凡的编纂成果,呈报给了乾元帝。

御书房内,乾元帝批阅奏章之余,看到了周明志呈上的文稿。

他看到《大乾民生政要》的标题时,眉头微挑。

当他翻开,看到林凡的名字,以及那熟悉的笔迹时。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知道,这是林凡的又一次出手。

乾元帝细细品读。

从“因地制宜”的灌溉理念。

到“以工代赈”的详尽方案。

字字句句,都直击他内心深处,对大乾民生福祉的忧虑。

他甚至在某些段落,看到了自己多年来,苦苦思索却不得其解的问题。

在林凡的笔下,竟被如此清晰、透彻地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乾元帝放下文稿,靠在龙椅上。

他的目光,深邃而悠远。

“好一个林凡!”

他轻声赞叹,声音中充满了喜悦与器重。

他原本以为,林凡在翰林院的磨砺,还需要一些时日。

没想到,这把刀的锋芒,竟如此快,如此耀眼。

“赵高。”

乾元帝唤了一声。

赵高躬身而入。

“传旨下去,翰林院编纂《大乾民生政要》一事,林凡居功甚伟。”

“赐金百两,锦缎十匹,以示嘉奖。”

赵高心中一动,陛下对林凡的器重,又深了几分。

林凡在翰林院的初次任务,便再次赢得了帝王的赞许。

他的能力,已然在实际政务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林凡的文道,将如何在这大乾朝堂上,激荡起更汹涌的波澜?

又将如何,影响整个大乾的未来走向?

京城的风云变幻,正因林凡的每一次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