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环视一周,目光最终停留在刚才哭得最厉害、劝说得最卖力的几位官员身上,包括李若水。

“来人!”

崇祯一声令下,殿外禁卫兵立刻走进殿内,盔甲摩擦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刺耳。

“将这些关心国家百姓的大臣,都给朕.......”

崇祯停顿了一下,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以为他要下令处死,心中更加冰冷。

然而,他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意外。

“都给朕脱去官袍!给他们换上盔甲,拿起武器,送到城墙上去!守城!”

“朕要你们,亲眼看看你们口中说的百姓疾苦!”

“朕要你们,亲身感受你们口中说的城墙将要倒塌!”

“朕更要你们,用你们的身体,去为你们所说的为国尽忠,尽一份真正的忠诚!”

这话一出,所有官员都呆住了,满眼是极度的震惊和恐惧。

脱官袍?

穿盔甲?

上城墙?

这……这和他们预想的“死谏”完全不同啊!

他们是来“死谏”的,不是来“送死”的啊!

那些平日里只知道写文章、享受生活的文官们,哪里上过战场,哪里拿过武器?

更何况那充满危险的城墙,简直就是死亡之地!

崇祯完全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想来!

他没有发怒,也没有直接杀人,但他这一招,比杀了他们还让他们难受。

这不仅是惩罚,更是彻底的羞辱!

让他们这些自以为是清高、只知道动嘴皮子的“忠臣”,去面对最真实、最残酷的战争!

禁军接到命令后,毫不留情地开始执行。

那几位刚才还哭泣流泪的“死谏”官员,此刻脸色苍白,有的甚至直接瘫倒在地,不停地求饶。

但崇祯没有丝毫动摇,只是冷眼看着他们被拖下去,扒掉官袍,套上盔甲。

这一幕,让张邦昌等主和派官员看在眼里,感到心惊胆战。

官家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让他们精心策划的“死谏”策略,成了笑话!措手不及!

“这个办法不行了……”

张邦昌在心里暗自想着,脸色铁青。

这位大宋官家的手段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温和的“道德绑架”已经无效了。

看来,他们必须寻找其他办法了。

而且,必须是更狠、更绝的办法!

......

三日后,夜色深沉。

崇祯帝在文德殿内,召见了皇城司提举王宗濋。

眼下议和派实在太多了,搞不好会闹出大麻烦,崇祯想要杀鸡儆猴,拿王时雍开刀,以勾结金人的罪名将之处死。

烛火摇曳,崇祯开门见山道:“王时雍一案,审问得如何了?”

王宗濋上前一步,拱手禀道:“禀官家,臣已尽力审问,将那王时雍问了个底朝天。”

说着,脸上带着一丝尴尬与无奈:“但结果……恐怕要让官家失望了。”

崇祯帝眉峰微蹙:“说下去。”

“王时雍此人,一口咬定自己清白无辜,绝对没有向金人通风报信我军夜袭一事。”

王宗濋叹了口气:“他声称那几日,或在府中处理公务,或在三司衙门当值,有大量同僚和下属可作证,臣派人暗中查证,那些证词竟然都能互相印证,无懈可击,王时雍似乎,真的没有机会出城接触金人。”

崇祯帝目光一沉,像是看智障一样,冷冷地看着王宗濋:“王时雍身为开封府尹,二品大员,岂会亲自去金营报信?他若只是派人代为传递消息,你又如何查证?”

王宗濋闻言,脸上肌肉抽搐了一下:“官家圣明……这正是臣的难处所在。”

他支支吾吾地解释道:“臣审问了王时雍数日,用尽了皇城司的手段,把他吊起来打了好几顿,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可这厮嘴硬得很,任凭臣如何施压,他就是不松口,只一味地喊冤叫屈,说自己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而且……”王宗濋说到这里,语气更显无奈:“政事堂那边,张太宰派人日日来要人,三司那边,陈相公也派了好几拨官员前来施压,言辞恳切,说是王时雍乃朝廷重臣,身系开封府和三司要务,不可久押,臣实在没有办法,顶不住他们轮番施压,今早……只能将王时雍给放了。”

“什么,放了?”

崇祯帝听完,心中腾起一股无名火,额角青筋直跳。

但很快又被压了下去,一股深深的疲惫涌上心头。

这个废物舅舅,果然还是如此废物!连审讯这点事情都办不好,最后居然把人给放了!

难道这就是他引以为傲的“尽力”?

愤怒归愤怒,崇祯帝也清楚眼下的局势。

既然皇城司费尽周折也找不到确凿证据,而王时雍又身居高位,有张邦昌等人在背后撑腰,眼下确实拿他没办法。

眼下东京城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金人兵临城下,城内粮草告急,军心不稳,每一刻都万分紧要。

崇祯根本无暇处理一个没有确凿证据、却背景深厚的“疑似内奸”。

深吸一口气,崇祯闭了闭眼,最终只是疲惫地挥了挥手:“罢了,你下去吧。”

王宗濋如蒙大赦,躬身退下。

崇祯头也没抬,实在不想看到这个废物了。

同样是外戚国舅,和明末的新乐侯刘文炳比,王宗濋简直是废物中的废物!

新乐侯一家,谨慎厚道,办事认真,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顽强反抗,举家殉国,刘氏一家死者达四十二人。

王宗濋不仅能力平庸,还胆小怕事,历史上这厮作为守城主将之一,竟然率先临阵脱逃,导致宣化门防御崩溃。

崇祯知道这厮尿性,才没让他参与守城事宜,否则大事休矣!

皇城司,负责宫禁宿卫和刺探监察百官。

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亲兵和耳目,顺带还能收拾不听话的臣子。

这么一把利器,哪能再让王宗濋那个废物把持着?

崇祯帝深知,国之将倾,唯有重塑耳目,方能洞悉暗流。

他决意从皇城司内部选拔新人,找几个靠谱的重新把这摊子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