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世民二十三年的帝王生涯,一手缔造了大唐首个盛世——贞观之治,更令四方外族彻底臣服,再不敢小觑中原天威,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因为前面已经盘点过李世民,秦鸢并未再多说他的事情,直接跳到了下一任皇帝:“李治即位之初,由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共同辅政,君臣同心同德,恪守太宗定下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修订《唐律疏议》,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先后灭西突厥,百济和高句丽,使唐朝版图达到了极致,史称‘永徽之治’。”

天幕中,李治年少即位,雄心勃勃,宛如年少时候的李世民,对内勤政爱民,体恤民生,对外雷厉风行,重拳出击,君臣相得、朝堂和睦,一派欣欣向荣的治世景象。

“朕也算是没有辜负耶耶的期待了。”

李治扭头跟皇后武则天相视一笑,显然很满意天幕的讲述。

“稚奴似乎也干得不错?”

仰望着天幕,李世民喃喃自语,突然,像是想到什么一般,转头一看,他的好大儿正似哀似怨的望着他,脑门儿顿时一黑,连忙找补道:“耶耶相信,高明日后定能比稚奴做得更好。”

“嗯。”

深深的与他对视半响,李承乾微微颔首,视线重新回到天幕上。

好险好险,差点又让高明误会了。

李世民悄悄吐出一口浊气,文武百官见状想笑又不敢笑,憋得十分辛苦,自从陛下知道他历史上逼疯了太子后,对待太子的时候就小心翼翼的,生怕他误会什么,已经闹出不少笑话了。

“公元655年,李治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由于他在位后期,常头晕目眩,难以理政,便让皇后参政,导致权利失衡,也为武周代唐埋下了隐患。”

天幕画面层层递进,秦鸢的语调依然不疾不徐:“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因病去世,武则天以太后之尊,在唐中宗、唐睿宗两朝临朝称制,公元690年,武则天取代自己的儿子登基称帝,自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阳,成为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帝。”

天幕画面从武则天登临后位,到代替被病痛折磨的李治处理朝政,再到李治驾崩后临朝称制,最后定格在她登上帝位的那一刻,全都循序渐进的呈现在了各朝各代所有人的视线中,唐朝以前的帝王是既震惊又多少有几分佩服,至于唐朝以后的帝王,则是沉默不语,而宋明清那些腐儒,一个个都在破口大骂,什么牝鸡司晨,不顾纲常,不尊妇德等等,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华夏的第一位女帝应该是元姑娘,武则天只是被正统史记承认的第一位女帝。”

“李治简直就是李唐王朝的罪人,居然会被一个女人夺了江山。”

“不懂就别乱说,李治会让武则天参与朝政,是因为他身体不好,时常头晕目眩,而且,他去世的时候,武则天都年近六十了,他只是没有料到,她居然那么能活,直到八十几岁才去世而已。”

“有没有可能是李治太弱了?所以才让武则天有机可趁?”

“前面的,你怕是没学过历史吧?李治太弱?开什么国际玩笑?他的文治武功,丝毫不逊于别的皇帝,如果给华夏帝王做个排行榜,他绝对有资格排进前十,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千古一帝李二凤,媳妇儿又是第一位正统女帝,夹在中间的他才显得不那么出众。”

“如果是李承乾即位,应该会比李治做得更好,当然,必须是前期的李承乾,后期的他差不多都被逼疯了,早就没有一国太子的风范了。”

“李治看上去仁厚,实际上却是个心狠手黑的,只要他还活着,武则天就永远都只能是皇后。”

“居然还有人说李治弱,杨广三征高句丽,直接丢了江山,李世民三征高句丽,同样没能拿下,可李治却灭了高句丽,将它收入囊中,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他有多厉害了。”

“李治活着的几个儿子都不太行,否则也不可能丢掉皇位。”

“没错,李贤和李宏都很有能力,可惜,一个被武则天逼死了,一个又英年早逝,留下的都是软蛋。”

“仅凭他能立自己的小妈为皇后,李治就不可能弱,否则早就被大臣喷死了。”

“二凤要是知道,自己的才人成了儿子的皇后,还篡夺了李唐江山,怕是要气得从坟墓里爬出来吧?”

后世弹幕接连刷新,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的儿子,千古唯一女帝武则天的丈夫,哪怕李治被严重低估了,人气依然不低,而且,从弹幕中也不难看出,还是有很多人知道他并认可的功绩。

“陛下!”

高宗时空,武则天想都没想便跪在了李治面前,但她并未狡辩,只是低垂着头沉默不语,天幕既然已经说了,那她以后就一定会做,与其狡辩喊冤,不如坦然承认。

李治没有马上回应,而是仰头逐条逐字的观看后世弹幕,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垂首看着她:“起来吧。”

“陛下···”

他的语气简直平静得不真实,武则天不敢置信的抬起头,直直撞进他深邃黝黑的眼眸中,一时间竟有些怔忡。

“且听小仙子继续讲述。”

没有回避与她的对视,李治摩挲着手上的玉扳指,语气依旧平淡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起伏。

“是。”

他越是如此,武则天就越恐惧,没人比她更了解李治,此时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但凡她后面出一点差池,恐怕都活不到明日,现在她也只能祈祷,历史上的自己没做什么危害大唐江山的事情了。

“陛下···”

见状,文武大臣作势就要劝谏,却被李治抬手打断了,只见他淡淡的重复道:“且听小仙子继续讲述。”

“···是。”

众臣忍不住打了个激灵,不约而同的躬身退了回去,后世弹幕说得没错,陛下看似仁厚,实则比谁都心狠手黑,若是还有人执意劝谏,无疑是自寻死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