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汉末之满城尽带锦帆甲 > 第237章 商战谋划 商可富国亦可乱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7章 商战谋划 商可富国亦可乱国

自从锦帆军丁奉部回师乐浪郡,砰砰跳跳的高句丽压力越来越大,原本勾结的扶余人和邑娄人盟军,因为祢衡使团的到访,带去了互市友好的条件,同时也带来了大汉朝的威严,这些蛮夷自然不敢蠢蠢欲动,高句丽的援军遥遥无期。

在这种情况下,以为锦帆军要兴师问罪的高句丽于五月底匆匆撤军回国,同时派使者携牛百头,羊千头前往锦帆郡派会锦帆大将军,解除误会。

东北形势逐渐稳定,远在青州收到请报的甘宁随即令徐晃领本部兵马回乐浪郡防御辽东,毕竟如今幽州汉军已经收复辽西,进攻困在辽东的张举只是时间问题,乐浪郡很可能演变成与汉军对阵的前线。

而徐盛则领一军驻扎在沃沮境内,设立锦帆军驻沃沮都护府,暂由徐盛督管军事、祢衡管外交,通过驻沃沮的一万大军威慑周边势力,行使督察、维护商贸、渗透瓦解等作用。

这也是锦帆军进军辽东地区的前沿阵地,等锦帆军从倭国抽出手来,辽东地区无疑是锦帆军的下一个目标。

与高句丽的关系能缓则缓,锦帆军需要时间来消化新地盘,高句丽求和他求之不得,甘宁将他的意见加急送给坐镇锦帆郡的蔡邕后便交给他全权处理。

七月甘宁乘坐的海船已经抵达徐州内海,在船上他接见了出使徐州返回的徐庶,徐庶前番奉命出使徐州并寻求与徐州糜家的合作,糜家的能量无疑是凌家的十倍以上,甘宁十分期待。

只见徐庶脸色不是很好看,显然事情办的没那么顺利,甘宁并没有不悦,事在人为。

“主公,庶必行有负主公所托,不尽其意,望主公恕罪!”

“元直辛苦了,无需自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强求不得,我锦帆军还是要靠自己,与我仔细道来!”

“是,主公,庶先是见了徐州刺史陶谦,严明加强双方合作的意愿,不想此人极为顽固,以泰山贼作乱为由封锁边境一再推脱。

其意是想让我军撤出泰山,臧霸孙观虽明面以泰山军自处,但明眼人都知道是主公布的棋子。

我以泰山贼在大肆扩张有意南下徐州的虚假情报要挟,陶谦恐我军借泰山贼之名先攻他徐州,方才决定暗自送与我军三万石粮草,试图保平安!”

“陶谦这个老王八,不过三万石总好过没有,先收了再说,只要开了这个口,就可以不断切他肉!

那糜家之主糜竺怎么说?”

“主公,徐州别驾糜竺此人虽好利,但心向大汉,且其根基在徐州不敢惹怒陶谦,糜家并不想与锦帆军有太多瓜葛,直言糜家为只听陶刺史,无陶谦手令,糜竺不敢卖一粒粮食出徐州。”

“哼!给脸不要脸。”甘宁有些怒了,显然糜竺看不上水贼出身的甘宁,这个节骨眼锦帆军还不是他想投资的势力,历史上刘备能得到他的全力资助,最大的优势当是刘氏子孙的身份。

“既然糜家挖不动,那就慢慢挖他们的根基,糜家所依赖的是他的粮草和海盐贸易,盐是糜家最大的财富来源。

元直,你回去在东莱外海寻一岛屿,让孙观组织一支海寇,将糜家在徐州的一些煮盐场给劫了,再让那些投靠我们的盐商将锦帆军的低价海盐大量进入徐州,乱世不择手段!”

“喏,只是这样一来,久则徐州必然动乱,于主公名声不利,莫非主公要图谋徐州?”

“徐州不乱我们什么有机会,商战有时候比攻城更容易,越早越好。

我锦帆军欲统天下,必先图霸中原,欲图中原,必先占据青州,而徐州便是占据青州后的下一个目标!

既然不是朋友,那就是敌人,需要元直替我早早谋划!”

“喏,此事必为主公谋划妥当!”

糜家不惜得罪甘宁,也没有私下贩卖物资给锦帆军,这也在情理之中,但甘宁自然不会放任糜竺垄断市场获得大量收益,最后这些钱财拿去资助如刘备这样注定与锦帆军对立的势力。

利用锦帆军海外大量的廉价海盐抢占市场,抢夺利益拿来扩张锦帆军这无疑是很值得做的事情,锦帆军往后在海外扩张的地盘只会越来越大,需要变现得资源越来越多。

但目前可见的市场就那么多,大汉境内无疑是此时最大的市场,等大量海外产品涌入大汉,势必抢夺原来这些本土世家商绅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冲突只会越来越重,可以预见这些人会果断投入其他势力来赶走消灭自己,既然早晚会如此,不如主动出击。

糜家若是与锦帆军合作固然能让当前的锦帆军攻势更加猛烈,但也会让出大量利益交换,在未来不久很容易形成垄断,危害锦帆军的整体利益,远不如自己培植的乐浪商队这样好控制。

想通的甘宁更加坦然,扶持凌操一家成为自己在大汉境内的最大商业合作伙伴也不错,自己这个女婿再入股掌控决定权,再让甘家的甘浪参与进去,这不就是成了自家商队了嘛,拿来渗透大汉沿海地区简直不要太合适。

若自己有一天成就帝业,这便是妥妥的皇商,若是学后世拿来掌控国家命脉产业,顺势进行国有化,以自己的意志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不就成了国企了。

如今锦帆军刚起步,若是不定好框架,后面就不好矫正了,扶持的商队就会形成明末那些天下蛀虫,而不是像西方工业革命那样引领国家前进的机器。

甘宁一路南下,不停把自己关在船舱内奋笔疾书,将适合锦帆军商业贸易的框架不断细化完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作为锦帆军的带头人,不仅要操心势力的收支情况,精打细算,还要引导手下能臣指明方向。

以锦帆军文臣武将越来越开阔的眼界,甘宁的一些先进理念很容易获得他们的理解,并利用他们的学识查缺补漏,举一反三。

等当初卑弥呼的海船图拿回来,夷郡鸡笼县的造船厂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有顾雍和一众能工巧匠、墨家弟子的共同努力下,锦帆军制造出更强更快的海船指日可待。

对于探索东南亚开阔粮食贸易,他很迫切,这年头粮食意味着人口,意味着兵力。

如今锦帆军正好借助大汉的人口资源开发海外,步步推进,若是投入漫长的内部战争,不仅开阔事业停顿毁于一旦,锦帆军也将陷入其中,不仅让更多人战死饿死,就算勉强一统天下想要恢复难上加难。

只有尽可能的维持大汉的和平,减少伤亡,才是当下对锦帆军最有利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