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阳光透过救助中心的玻璃窗,在桌面上洒下细碎的光斑。陈韵坐在临时借来的绘图椅上,指尖轻轻摩挲着一叠画纸的边缘,纸上是她过去半年断断续续画的反诈主题插画——有穿着校服的女孩警惕地挂断陌生来电,有老人攥紧钱包拒绝“保健品”推销,还有缅北诈骗园区里,受害者隔着铁丝网望向远方的眼神。
“又在看你的画?”贾钥熙端着两杯热咖啡走过来,将其中一杯放在陈韵手边,“上午给那几个学生做心理疏导时,还听见他们说喜欢你墙上贴的那幅‘反诈小课堂’插画呢。”
陈韵拿起咖啡抿了一口,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让她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她抬头看向墙上那张用胶带固定的画:画面里,卡通形象的“非非”(她为自己插画系列取的主角名)正举着喇叭,身边围满认真听讲的小朋友,喇叭上写着“陌生链接不点,可疑来电不接”。
“其实从在缅北逃出来那天起,我就想把这些事画下来。”陈韵的指尖落在画纸上那个受害者的剪影上,声音轻却坚定,“当时在园区里,每天都有人因为轻信诈骗话术陷入绝望,我就想,如果能有更直观的东西提醒大家,会不会就少一个人受骗?”
贾钥熙在她身边坐下,看着画纸上细腻的笔触,忽然眼睛一亮:“那不如把这些画整理成插画集?既能用‘非非’的形象降低反诈知识的距离感,还能把真实受害者的故事加进去,比单纯的文字宣传更有感染力。”
这个提议像一颗石子投进陈韵的心湖,让她瞬间来了精神。她猛地转头看向贾钥熙:“真的可行吗?我没做过出版相关的事,而且这些画会不会太‘沉重’了?”
“沉重才更有意义啊。”贾钥熙拿起一张画,上面画的是张磊拄着拐杖站在阳光下,身后是破碎的诈骗符号,“你看,你把受害者的痛苦和重生都画出来了,这不是在贩卖焦虑,是在给人警醒和希望。至于出版的事,王璇不是认识不少文化圈的人吗?他肯定能帮上忙。”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王璇提着一个文件袋走进来,看到两人凑在一起看画,笑着走过去:“聊什么这么投入?我在门口都听见你们说‘插画集’了。”
陈韵把出版反诈插画集的想法跟王璇说了一遍,话音刚落,王璇就从文件袋里拿出一份出版社的联系方式:“巧了,上周跟‘微光出版社’的主编吃饭,他还说想做些有社会意义的选题。我把你的想法跟他提了,他很感兴趣,让我带份合作意向书过来。”
陈韵接过意向书,指尖有些发颤。她翻开 pages,里面详细写了插画集的出版流程、版权分成,还有主编的批注:“建议加入真实受害者故事,用‘插画+文字’的形式,更易引发共鸣。”
“我还联系了之前帮我设计公司年报的设计师,他说可以免费帮你做插画集的排版。”王璇看着陈韵激动的样子,眼底满是温柔,“不过有个问题,你之前的画大多是单幅,没有完整的故事线。主编建议分几个章节,比如‘诈骗陷阱揭秘’‘受害者重生记’‘反诈小技巧’,这样结构更清晰。”
陈韵点点头,立刻拿出笔记本开始列提纲:“‘诈骗陷阱揭秘’可以画常见的电信诈骗、海外招工诈骗;‘受害者重生记’就用张磊、李娜他们的故事,不过要先征得他们的同意;‘反诈小技巧’可以用‘非非’的形象,做成漫画形式,方便小朋友和老人理解。”
贾钥熙凑过来看她的提纲,补充道:“我可以帮你整理文字!之前给受害者做心理疏导时,我记录了很多他们的口述故事,你可以挑一些改编成文字,配在插画旁边。比如李娜说的‘诈骗分子会假装成老乡,用亲情牌骗你信任’,这句话就很适合放在‘海外招工诈骗’的插画下面。”
“还有我!”刘嘉鑫拿着一叠文件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我整理了近三年的典型反诈案例,包括每个案例的诈骗手段、破案关键,你可以从中提取素材,让插画更有真实性。比如去年那个‘虚拟货币诈骗案’,诈骗分子伪造投资平台,很多人被骗得倾家荡产,这个案例很有警示意义。”
看着身边人热情的样子,陈韵心里暖暖的。她原本以为出版插画集是件困难的事,没想到大家都愿意帮忙。当天下午,四人就坐在救助中心的小办公室里,敲定了插画集的整体框架,还给插画集起了名字——《非非的反诈插画集》。
接下来的一周,陈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插画创作中。为了画好“海外招工诈骗”的章节,她特意约了张磊见面。张磊坐在咖啡馆里,给她讲了自己被骗去缅北的经历:“当时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高薪招工’信息,说去缅北做翻译,月薪三万,包吃包住。我当时刚失业,家里急需用钱,就信了。到了缅北才知道,根本没有什么翻译工作,他们把我关在园区里,逼我给家里打电话骗钱,不配合就打我,我的腿就是那时候被打断的。”
陈韵拿着画笔,一边听一边记录细节。她把张磊说的“破旧的招工海报”“昏暗的园区宿舍”“带血的铁链”都画进插画里,最后一幅画,她画的是张磊拄着拐杖走出法院,阳光洒在他身上,身后是“正义不会缺席”的标语。画完后,她把画拿给张磊看,张磊看着画,眼眶红了:“谢谢你,把我们的经历画出来,这样就不会有人再像我一样被骗了。”
与此同时,贾钥熙也在忙着整理文字。她把受害者的口述故事逐字逐句地梳理,去掉过于血腥暴力的细节,保留最能警示他人的部分。比如在整理李娜的故事时,她写道:“诈骗分子会利用你的善良,假装遇到困难,让你帮忙转账。记住,凡是涉及金钱交易的,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哪怕对方说的再可怜。”
王璇则频繁地和出版社沟通,帮陈韵争取更好的出版条件。他不仅说服出版社提高了版税分成,还争取到了首印5000册的名额,甚至联系了几家书店,准备在插画集出版后举办签售会。
刘嘉鑫也没闲着,他把整理好的典型案例分成“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海外诈骗”三类,每个案例都标注了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方便陈韵对应到不同的插画章节里。他还特意联系了当地的反诈民警,让民警帮忙审核案例的真实性,确保插画集里的内容准确无误。
两周后,陈韵终于完成了插画集的初稿。她把插画和贾钥熙整理的文字按章节排列好,交给王璇,让他带给出版社的主编。当天晚上,王璇就给她打了电话,说主编对初稿很满意,不过有个建议:“主编希望在插画集的最后加一个‘互动板块’,比如让读者写下自己遇到的诈骗经历,或者对反诈工作的建议,这样能增加读者的参与感。”
陈韵觉得这个建议很好,立刻开始设计“互动板块”。她画了一个空白的对话框,旁边写着“如果你遇到过诈骗,或者有反诈小技巧,欢迎在这里写下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守护更多人”。她还在对话框下面画了“非非”的卡通形象,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你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拯救一个人”。
就在大家以为插画集的筹备工作即将顺利完成时,陈韵却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天下午,她正在整理最后几幅画,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声音低沉,带着威胁的语气:“听说你在做反诈插画集?我劝你最好别多管闲事,否则对你没好处。”
陈韵的心猛地一沉,她握紧手机,强装镇定地问:“你是谁?为什么要阻止我出版插画集?”
电话那头的人冷笑一声:“你不用管我是谁,你只要知道,有些事不是你该管的。如果你非要出版,后果自负。”说完,对方就挂了电话。
陈韵拿着手机,手有些发颤。她看着桌面上的插画,心里又怕又气。怕的是对方真的会做出伤害她的事,气的是这些人竟然还想阻止她揭露诈骗的真相。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王璇的电话打了过来。他听出陈韵的声音有些不对劲,连忙问:“怎么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陈韵把陌生电话的事跟王璇说了一遍,王璇的语气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你别害怕,我现在就过去找你。这个电话很可能是诈骗分子打来的,他们怕你出版插画集,影响他们的诈骗活动。你放心,我会安排安保人员保护你,而且我已经联系了警方,让他们调查这个电话的来源。”
挂了电话,陈韵看着桌面上的《非非的反诈插画集》初稿,心里的害怕渐渐被坚定取代。她想起张磊拄着拐杖说“谢谢你”时的眼神,想起李娜哽咽着说“希望再也没人被骗”时的模样,想起身边人热情帮忙的样子。她握紧拳头,心里暗暗想:“我不能退缩,为了那些受害者,为了更多可能被骗的人,我一定要把插画集出版出来。”
她重新坐回绘图椅上,拿起画笔,在“互动板块”的空白处,画了一个小小的“非非”,举着一面盾牌,盾牌上写着“反诈,我们一起加油”。画完后,她拿出手机,给贾钥熙、刘嘉鑫发了条信息:“插画集初稿已经完成,明天我们一起去出版社,跟主编敲定最后的细节。”
只是陈韵不知道,那个陌生电话背后的人,并没有因为她的坚定而放弃。在城市的某个阴暗角落里,一个男人看着电脑屏幕上陈韵的照片,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笑容,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一行字:“既然她不听劝,那我们就给她点颜色看看。”
而此时的陈韵,正专注地检查着插画集的初稿,完全没意识到,一场针对她的危险,正在悄悄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