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月影湾的空气里还飘着节日的余味,沈鲸川就把陈明叫到了五楼办公室。
“明哥,清点下资金。”
他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码头上停泊的船队,“我们再添两条大船。”
陈明快速翻开账本,手指在计算器上飞舞:
“合作社公账上能动用的有三千二百万,公司这边…抛开发工资和预留的采购款,还能抽调四千百万。总共七千两百万左右。”
他抬头,有些犹豫:
“川哥,真要买那种‘大家伙’?咱们现在的船队已经够用了…”
沈鲸川转过身,眼神里是陈明熟悉的那种笃定:
“不是够用,是要够强。春节后,我们要出远洋,不是偶尔去,是要常驻。现有的船,不够。”
他接过平板,调出一份早已看好的船型资料,推到陈明面前。
“就这种,‘远洋795型’围网渔船。”
总长75.8米,型宽13.6米,型深7.2米,满载吃水5.5米,总吨位约1800吨。
活水舱容量350立方米,足以保障数百吨渔获的高存活率。
冷冻舱速冻能力每日60吨,舱容800立方米,能长时间锁住深海鱼的极致鲜味。
燃油舱的庞大容量确保其续航力超过8000海里,足以支撑长时间、大范围的远洋作业。
船上还配有初步分拣、清理流水线,可在第一时间处理渔获,最大化提升价值。
单艘报价三千三百万,两条就是六千六百万。
陈明看着效果图上那线条硬朗、如同海上堡垒的巨轮,倒吸一口凉气,但眼里也迸发出兴奋的光。
这大家伙,才是真正闯荡远洋的底气!
“价钱我谈过了,包含一套最新的探鱼声纳和卫星通讯系统。”沈鲸川语气平静。
“你跟船厂对接,手续可以慢慢办,但有一条——”
他顿了顿,强调道:
“必须确保在春节前,所有手续到位,船只完成初步验收。”
他的手指点在平板屏幕上那巨大的船舱结构图上。
“明年开春,我们要去的地方,需要这样的船。”
陈明合上账本,重重点头:
“明白了,川哥。钱不是问题,时间我卡死。保证春节前一切落定,绝不耽误咱们开年出征远洋!”
他快步离开办公室,脚步都带着风。
几天后,陈明拿着刚整理好的人员需求清单,找到沈鲸川。
“川哥,按新船的标准配置,每条船至少需要配备15名船员,两条就是30人。船长、大副、轮机长这些关键岗位,咱们可以从现有队伍里提拔老手,但普通船员,特别是能适应远洋作业、懂基本航海和机械维护的,缺口不小。”
沈鲸川从海图桌上抬起头,目光沉静:
“嗯,这是个问题。远洋不同于近海,对人员的纪律性、身体素质和应急能力要求更高。”
他略一沉吟,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说出了考虑已久的想法:
“优先招聘退伍海军,尤其是刚退役不久的义务兵或士官。他们受过严格的训练,纪律性强,熟悉船上环境,基本的航海知识、机械维护甚至应急抢险都受过训,身体素质也好,能很快适应我们的远洋作业节奏。”
陈明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但随即又皱起眉:
“路子是个好路子,可咱们怎么精准找到这些人?虽然有些会自主择业,但分散在全国各地,不太好联系。”
沈鲸川似乎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走到窗边,看着下方井然有序的码头和更远处辽阔的海疆,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笃定的力量:
“通过常规渠道招聘肯定有困难。”
他转过身,看向陈明:
“但是我们可以直接去联系‘上面’,也就是县里、市里的相关部门。
明确告诉他们,我们‘鲸川渔业’和月影湾合作社,愿意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号召,专门为优秀的退役海军提供稳定的、有发展前景的就业岗位。”
他顿了顿,补充道:
“解决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本身就是各方都乐见其成的好事。我们提供平台和机会,他们输送优秀人才,这是双赢。
我相信,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部队的相关单位,都会很愿意支持和配合我们。”
陈明听完,心里立刻有了底,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
“明白了,川哥!我先按照这个方向,通过人社部门和退役军事务局这些常规渠道发布招聘信息,重点注明优先招募退役海军。如果效果不理想,再请你出面协调。”
“好,去办吧。”
沈鲸川点头,“尽快把队伍搭建起来,新船到位前,人员和培训必须先行。我们要的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远洋船队,不仅仅是两艘新船。”
陈明干劲十足地离开了。
沈鲸川重新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大海。
招募退役海军,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人手问题,更是想为那些脱下军装、却依然心怀大海的汉子们,提供一个能够继续挥洒汗水、实现价值的家园。
一月六号,海风依旧凛冽,月影湾却有一股别样的暖意。
“鲸川!鲸川!”
王伯揣着大红的请柬,乐呵呵地堵住了正从合作社大楼出来的沈鲸川。
“我小儿子,腊月二十六,定下来了!你这大老板,必须得来!坐主桌!”
沈鲸川接过那烫金的喜帖,脸上也带了笑:“王叔,恭喜。我一定到。”
他顿了顿,“不过主桌就不用了,我陪着兄弟们坐下面更自在。”
“那不行!”王伯眼睛一瞪。
“没有你,哪有我们家现在这光景?新房子盖起来了,小子也能娶上这么好的媳妇儿了!你必须坐主桌!”
沈鲸川笑着摆手,还没答话,强婶又风风火火地冲了过来,手里同样扬着红帖子:
“川儿!我家丫头,腊月二十八!姑爷就是你船队上的周小虎!你可算半个娘家人!到时候你得来送送她!”
她嗓门亮,引得周围几个正在布置灯笼的村民都看了过来,善意地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