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67章 工坊利器,初露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7章 工坊利器,初露锋芒

竟陵城的冬日,并未因北方的战云密布而显得萧索。相反,在林凡“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的战略定调下,整个势力范围内,一种内敛而蓬勃的活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迸发。其中,尤以城西那片占地辽阔、日夜喧嚣不绝的工坊区以及与其毗邻、气氛却截然不同的“格物院”为核心。

如果说军队是林凡开疆拓土的拳头,那么这里,便是为他锻造最强铠甲与兵刃,乃至塑造未来之国力的心脏。

清晨,寒霜未褪,林凡便在徐庶、以及新任“将作大匠”(主管工坊营造、器械制作)马钧的陪同下,踏入了这片蒸汽弥漫、敲击声与号子声交织的热土。他此行,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要亲眼看一看,投入了海量资源、汇聚了众多匠人智慧的“格物院”与工坊结合后,究竟能结出怎样的硕果。

马钧,这位昔日因口吃而不被曹操重视的巧匠,如今在竟陵可谓是如鱼得水。林凡不仅给予他极高的礼遇和权限,更全力支持他各种“奇思妙想”。此刻,他虽仍有些拘谨,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兴奋与自豪的光芒,走在林凡侧前方引路,努力地用尽量清晰的语言介绍着。

“主…主公,徐…徐先生,请…请看这边。”马钧引着二人来到一处戒备格外森严的巨大工棚前。

尚未入内,便听到里面传来有节奏的机械弹动声,“嘣!”“嘣!”“嘣!”,沉闷而有力,仿佛巨兽的心跳。踏入工棚,只见一条初步成型的流水线正在运转。数十名工匠各司其职,有的在切削弩臂,有的在安装望山(瞄准具),有的则在校验弩弦。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生产线末端,那一排排刚刚组装完成,闪烁着金属与木材混合光泽的劲弩。

“此…此乃,新…新式‘元戎’弩。”马钧指着那些弩机,脸上泛着红光,“依…依主公‘标准化’之念,所…所有部件,皆…皆有规制。弩臂长三尺三,以…以拓木为干,揉以桑木,内…内嵌铁条加固;弩机以…以精铁铸就,关键部件,如…如悬刀(扳机)、钩心,皆…皆用百炼钢,耐磨耐操。”

林凡走上前,拿起一具已经完工的“元戎弩”。入手沉甸甸,手感极佳。与他记忆中这个时代常见的弩相比,这“元戎弩”结构更加紧凑,线条流畅,尤其是那金属弩机,做工精细,严丝合缝。

“试射。”林凡言简意赅。

一名负责校验的工匠头目立刻上前,取过弩,熟练地脚踏上弦,装入一支同样制式统一、尾羽修剪整齐的三棱铁镞弩箭。对准百步之外(约138米)披着铁甲的木人靶。

“嘣——!”

一声厉啸,弩箭化作一道黑色闪电,瞬间跨越百步距离!

“咄!”的一声闷响,弩箭竟直接穿透了木人靶上那层劄甲,深深钉入后面的硬木墩子,箭尾兀自剧烈震颤。

“好劲道!”徐庶忍不住赞道,“观其破甲之威,远超军中现役之弩。”

马钧连忙解释:“此…此弩,借…借鉴了蹶张弩之力,以…以脚踏上弦,普…普通健卒便可操作。标…标准射程一百五十步,百步内,可…可破重甲!更…更重要的是,”他指着生产线,“所…所有部件通用,战…战场上若有损坏,可…可迅速拆换,无…无须整弩废弃。日产…日产现已可达五十具,若…若原料充足,匠人熟练后,还…还可提升!”

林凡满意地点点头。标准化、模块化,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后勤保障的革命。战场上,一个可以快速修复武器的军队,其持续作战能力将远超敌人。

“箭矢呢?”林凡问道,他知道,光有强弩还不够。

“主…主公随我来。”马钧又引着二人来到隔壁的箭矢作坊。

这里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但与以往工匠一人包办削杆、装镞、粘羽不同,这里也被分成了数个工序。有人专门用车床(简易水力或人力驱动)将箭杆削得粗细均匀;有人负责在特定模具上安装三棱铁镞,确保每一支箭的箭头角度、重量一致;还有人使用特制的卡尺,校验箭杆的直度与长度。

“标…标准化箭矢,重…重量、长短、形制,误差极微。”马钧拿起一支成品箭,“如…如此,弩手无需频繁调整望山,射…射速与精度,皆可提升。日产…日产已超三千支!”

徐庶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制式箭矢,眼中精光闪动:“主公,有此利器,辅以高顺将军之陷阵营,结阵而前,曹骑再锐,恐亦难撄其锋!”

**雷声震天,炮石掠空**

离开弩机作坊,马钧又带着林凡与徐庶来到了工坊区边缘一处依山而建的试验场。这里的气氛更加凝重,守卫的士兵数量更多,眼神也更加警惕。

场中,矗立着几架形制奇特的巨型抛石机。与这个时代常见的单臂杠杆式抛石机(配重式投石机的雏形,但效率较低)不同,这几架抛石机结构更为复杂,拥有巨大的配重箱,以及更长的抛射臂,尤其是抛射臂末端那个皮兜装置,似乎也经过了特殊处理。

“主…主公,此…此乃根据您提点的‘杠杆’、‘配重’之理,改…改良而成的‘雷霆炮’。”马钧指着其中最大的一架,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去…去了人力拉拽,全…全凭此千斤配重箱。发…发射时,以…以绞盘下拉抛射臂,固…固定于机关,装…装填石弹后,解…解脱机关,配重下坠,便…便可抛出石弹。”

林凡看着这明显带有后世回回炮影子的巨炮,心中亦是波澜微起。技术的进步,终究还是在他的推动下,提前露出了冰山一角。

“试射。”林凡再次下令,他想亲眼看看这“雷霆炮”的威力。

工匠们立刻忙碌起来。号子声中,巨大的配重箱被数十人用绞盘缓缓拉起,直至接近垂直。另一组人则将一枚打磨成近似球形的百斤巨石放入皮兜。

一名炮手队长手持红旗,看向林凡。见林凡点头,他猛地挥下红旗,同时大喝:“放!”

负责解脱机关的工匠猛地扳动机关!

“轰隆——!”

一声沉闷的巨响,仿佛山崩地裂!巨大的配重箱轰然下坠,带动抛射臂以惊人的速度挥出!那百斤石弹脱离皮兜,带着凄厉的破空声,划过一道极高的抛物线,朝着远处预设的一片模拟城墙(由土石垒成)飞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那枚黑点。

“轰!!!”

石弹精准地砸在“城墙”之上!刹那间,土石飞溅,烟尘弥漫!待尘埃稍落,只见那土石城墙被砸开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周围的“城垛”也崩塌了一片!

“这…此等威力!”徐庶倒吸一口凉气,他虽知投石机厉害,却从未见过射程如此之远(目测已超过三百步),威力如此集中且巨大的!“若以此炮攻城,何城不克?守城者若见此炮,士气先堕三分!”

马钧补充道:“此…此炮射程,视…视配重与石弹重量,可…可在二百五十步至四百步间调整!精…精度经过反复测算,亦…远超旧炮。只…只是建造耗时,移动不便,目…目前仅造出三架。”

“无妨,此乃国之重器,贵精不贵多。”林凡沉声道,“优先装备水军楼船及重要关隘。”他仿佛已经看到,未来在攻打坚城或水战对决时,这“雷霆炮”将带来怎样的震撼。

紧接着,马钧又展示了另一项大杀器——“轰天雷”的改进型。

与之前粗糙的铁壳、不稳定的引信相比,如今的“轰天雷”外壳铸造得更加均匀,呈标准的球形,上面预留了便于捆绑固定的耳环。引信也做了防水和延时处理,虽然依旧无法做到精确控制,但稳定性和安全性已大大提高。

马钧命人点燃了一枚小型“轰天雷”(测试用,装药量少),奋力掷向远处的一片石滩。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火光迸现,碎石乱飞,烟幕弥漫,威力显然比林凡最初弄出的“山寨版”强了不止一筹。

“主…主公,此物守城、水战,效果…效果尤佳。只…只是,制作不易,尤…尤其是那‘火药’,配比、研磨、运输,皆…皆有风险,产量…产量有限。”马钧如实汇报。

林凡看着那尚未散尽的硝烟,心中了然。火药是终极方向,但目前受限于化工基础,能稳定生产出这种水平的“轰天雷”已是巨大突破。“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雷霆炮’与‘元戎弩’的生产,‘轰天雷’作为技术储备与特定场合的杀手锏,稳步改进,确保安全。”

**铁甲铮铮,锻钢之法**

看完了远程利器,林凡的目光转向了近战防御。在另一处温度极高的工棚内,他看到了正在试制的“板甲”。

与这个时代主流的劄甲、鳞甲将无数小甲片串联不同,板甲是由大块的整体钢片塑形而成。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工匠们正在尝试用水力锤锻(利用水流驱动巨锤,反复捶打烧红的铁胚)的方式,来加工胸甲等大型部件。

“主…主公请看,此…此乃初型。”马钧指着一件已经成型的胸甲胚件。那胸甲弧度自然,闪烁着金属的幽光,虽然做工远谈不上精美,但看起来就极为坚实。

一名身材魁梧的壮汉上前,将那胸甲穿在内部衬垫的皮甲上。

“试…试刀!”马钧下令。

另一名士兵手持环首刀,奋力劈砍在胸甲之上!

“铛!”一声大响,火星四溅!

士兵被震得手臂发麻,再看那胸甲,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白痕,连凹陷都极其轻微。

接着又试了枪刺、箭射(短距离),除了留下些划痕和凹点,均未能穿透。

徐庶再次动容:“好强的防护!若精锐之士尽披此甲,结阵而前,岂非刀枪不入?”

林凡却看得更远,他伸手摸了摸那胸甲,感受着其厚度和重量。“防御力确实惊人,但重量不轻,对士卒体能要求极高。而且,锻造太过耗时,成本高昂。”他转向马钧,“此甲,暂不作为制式装备。可小规模打造,装备于陷阵营、宿卫虎贲等最精锐的重步兵,作为突击力量使用。同时,继续研究如何减轻重量、提高锻造效率。”

“是…是,主公。”马钧连忙记下。他也知道,这板甲好是好,就是太“吃”资源和工时了。

看完了成品,林凡又来到了工坊的核心——炼铁高炉区。

这里的热浪更是逼人,数座改良后的高炉如同巨兽般矗立,鼓风机(也已改进,效率更高)轰鸣作响,将空气源源不断送入炉内。通红的铁水从出铁口流出,如同地狱的河流,注入模具,或者被工匠们夹取到锻台上进行进一步加工。

“钢…钢产量,较…较去岁,提升了三成。”马钧汇报着最根本的成果,“皆…皆因高炉增大,鼓风得力,以…及主公所说的‘炒钢法’、‘灌钢法’逐步推广所至。好…好铁好钢多了,兵甲质量,自…自然提升。”

林凡站在高温区边缘,看着那奔腾的铁水,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这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没有强大的基础工业,再精巧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他投入巨资改善矿场、革新冶炼技术,如今终于看到了回报。优质的钢铁,是强大军力和生产力的基石。

**利器铸就,静待出鞘**

整整一天的巡视,林凡亲眼见证了“格物院”理论与工坊实践结合后爆发的巨大能量。标准化的弩机箭矢、威力巨大的雷霆炮、稳定性提升的轰天雷、初露锋芒的板甲,以及最根本的钢铁产量的提升……这一切,都让竟陵的肌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起来。

傍晚,林凡与徐庶、马钧回到格物院的正堂。这里安静了许多,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图纸、模型,以及一些初步的数学、物理研究手稿。

“德衡(马钧字),辛苦了。”林凡看着这位有些疲惫却目光炯炯的大匠,真诚地说道,“今日所见,远超我之预期。你与诸位匠师、格物院学士之功,当重赏!”

“属…属下不敢居功,全…全赖主公信重,方…方有此微末之绩。”马钧激动地躬身。

“元直,”林凡又看向徐庶,“工坊与格物院产出日增,后勤保障、原料供应、匠人待遇,必须跟上。这些都是我竟陵能否在这乱世立足,乃至最终鼎定天下的根本!”

徐庶肃然道:“主公放心,庶必倾力协调。已按主公之意,设立‘匠作司’,专司工坊管理、技术保密与赏格评定。凡有贡献之匠人、学士,必不吝钱帛、田宅、爵位。”

林凡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暗的天空下,工坊区依旧闪烁的点点炉火,如同夜空中不灭的星辰。

“利器已渐铸成,只待出鞘饮血之时。”他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冷冽,“曹操、刘备在汉中拼消耗,孙权在江东搞小动作……他们或许还在算计着兵力多寡、权谋高低。但他们不会知道,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将不仅仅是士兵的勇气和将领的谋略。”

“还有……技术代差带来的,碾压性的力量。”

徐庶和马钧站在他身后,默然无语,心中却同样激荡。他们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切,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看似笨重的机器、冒烟的炉火、叮当的敲打声背后,蕴藏着怎样改天换地的潜能。

竟陵,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在林凡的意志下,不仅在进行军事部署和内政深耕,更在技术的道路上狂飙突进。当北方的诸侯们还在为一块地盘、一场胜负而绞尽脑汁时,林凡已经悄然为他们准备了一份来自新时代的“厚礼”。

这礼,或许是破甲碎骨的弩箭,或许是摧城崩垣的炮石,或许是震耳欲聋的轰鸣。

工坊的利器已初露锋芒,只待天下棋局,需要它们登台亮相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