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达功当选汉东省省长的第二天,省政府大楼里似乎还残留着昨日就职典礼的热烈氛围。
而赵达功已经迅速进入角色,坐在省长办公室内,审阅着秘书诸葛青云送来的《汉东省“十二五”经济发展总结报告(初稿)》。
报告数据详实,勾勒出汉东过去五年的经济脉络,也为他下一步谋划汉东省“十三五”蓝图提供了重要参考。
但是汉南和汉北的经济发展差异,还是清晰地摆在的纸面上,
之前省政府的发展规划更多的是发展靠近沪市的汉南。
借助区位优势来承接沪市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配套企业以及附属企业。
汉北的几个地级市大多都是发展农业和重工业。
现在国家关于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今后再发展粗放式的工矿业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但是汉北的几个地市有着丰富的工矿设备制造经验,能不能在器械制造技术革新上在做文章?
赵达功正凝神思考着怎么协调区域发展差异,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突兀地响了起来。
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省委书记沙瑞金。
赵达功立刻拿起听筒:“瑞金书记。”
电话那头,传来沙瑞金沉稳又别样情绪的声音:“达功省长,没打扰你工作吧?”
“没有,瑞金书记,你请讲。”
“是这样,”沙瑞金开门见山。
“目前我们汉东省里,省委副书记,还有常务副省长这两个重要岗位都空缺着。这不利于班子结构的完善和工作的持续开展。想请你过来一趟,我们商议一下,就这两个关键职务的推荐人选,形成一个省委的初步意见,好及时向中央汇报。”
“好的,瑞金书记,我马上过去。”赵达功放下电话,眼神微微闪动。
赵达功知道,这既是正常工作程序,也是他上任后,与沙瑞金在人事布局上的第一次重要磨合。
在路上赵达功内心心想,关于这两个重要职务的推荐问题,
省委副书记一职,沙瑞金肯定不会松手的。
先前高育良担任省委副书记,一开始由于刘省长的佛系态度,沙瑞金虽然有些事情在常委会上不能立刻拍板,但是推行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后来刘省长与自己合力推动汉东省经济转型发展,省政府的态度也强硬了起来,高育良也依旧强硬,两个副书记在常委会上没有一个做到政治冲突缓冲作用,沙瑞金几次在会上硬着陆,一把手权威不仅展现不出来,而且在几次常委会上威望大打折扣。
主推的反腐工作没有成色,经济建设工作没有作为,
如果这次人事调整之后,省委副书记还不是沙瑞金的人,那往后沙瑞金只能做点头书记了。
这次自己要做的就是放开省委副书记,把握住常务副省长,安排一名自己人上位常务副省长,后续增补两名副省长,组建“经济内阁”!
内心思索间,赵达功心中明确了这次人事推荐的候选人
当赵达功走进沙瑞金办公室时,沙瑞金从办公桌后站起身,脸上带着笑容,绕过桌子迎了过来。
“达功省长,来了,坐。”沙瑞金指了指会客区的沙发,自己也在主位坐下。
看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年轻不少,却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从常务副省长一路走到省长位置上的新搭档,沙瑞金心中不免有些恍惚和感慨。
当初赵达功空降汉东,不少人以为他只是个过渡人物,谁曾想……此人的能量和手腕,确实不容小觑。
心中思绪翻涌,面上却不露分毫。
沙瑞金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茶,轻轻放在茶几上,直接切入正题:“达功同志,今天请你过来,主要是商量一下副书记和常务副省长推荐人选的问题。这两个位置非常关键,我们需要尽快拿出一个成熟的意见报上去。”
沙瑞金稍作停顿,目光落在赵达功身上,率先抛出了最难,也最核心的问题:“尤其是常务副省长这个岗位,是协助你主持省政府日常工作的关键角色,重要性不言而喻。达功省长,你刚从政府这边过来,对情况最熟悉。你先谈谈看法,有没有合适的、可以推荐的人选?”
沙瑞金这一步,看似放权,实则精明。
沙瑞金清楚,自己在政府系统的影响力有限,原先自己还可以推荐李达康接任常务副省长,现在因为京州光明区棚户区爆炸问题,闹出了不小的乱子,在风口浪尖上,显然不适合在此时推荐。
与其强行推出一个自己阵营但未必能通过的人选,不如将这个提名权先交给赵达功,既显示了作为班长的尊重与信任,也能借此观察赵达功的用人思路和权力边界,同时还能避免在自己缺乏合适人选的情况下推荐常务副省长陷入被动。
沙瑞金将这个球,稳妥地踢给了赵达功。
也隐含了一层意思——我放给你常务副省长的提名权,那么在接下来的省委副书记人选上,你最好也能支持我的提议。
赵达功听出沙瑞金这“放小抓大”的潜台词。
心中了然,但并不点破。
赵达功没有急于抛出自己内心早已明确的人选,那样显得过于急切,不利于后续沟通。
赵达功略作沉思然后以一种探讨工作、着眼全局的语气缓缓说道
“瑞金书记考虑得很周到。常务副省长的人选,确实需要与汉东未来的发展需求高度匹配。”
赵达功开始将话题引向了宏观战略:“我刚刚审阅了省政府起草的‘十二五’总结。
我们汉东下一步面临的核心任务,就是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和升级,是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这意味着,我们的干部,特别是负责日常经济工作的常务副省长,必须拥有拥抱科技、理解创新的思维,必须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能够敏锐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赵达功铺垫完毕后,这才顺势推出了自己的人选:“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觉得,现任副省长李国华同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国华同志长期分管科教文卫工作,与省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密切,对科技前沿动态、人才发展规律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在推动静海高新区建设、谋划全省人才战略等工作中,也展现出了很强的开拓意识和统筹能力。由他担任常务副省长,有利于将科技创新更紧密地融入到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对于推动汉东的产业转型,应该能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推荐李国华,既符合赵达功推动科技兴省的施政理念,李国华本身也属于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与昨晚刘长生推荐的那几位本土干部关系密切,能够确保省政府后续工作的稳定和执行力。
沙瑞金听着,微微点头,对推荐李国华他倒没有太大异议,此人能力尚可,资历也够,关键是符合赵达功刚才阐述的“工作需要”。
然而在沙瑞金刚刚准备接话,结束常务副省长的推荐话题时,赵达功却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赵达功接着说道:“如果国华同志转任常务副省长,那么他目前分管的科教文卫这一摊,就出现了空缺。我们之前已经计划推荐静海市委书记张立平同志担任副部级干部,是否可以考虑,由张立平同志担任副省长,接手科教文卫工作?立平同志在静海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有切身体会,应该能够胜任。”
稍作停顿,赵达功仿佛又想起一事,补充道:“另外,省政府秘书长袁盛如同志,在正厅级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是否可以考虑,借此机会,同时增补袁盛如同志为副省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赵达功这一番话,如同行云流水,一环扣一环。
他不仅顺势拿下了常务副省长的提名主导权,还连带提出了明确张立平为副省长和考虑增补袁盛如为副省长的人选建议,几乎是在为整个省政府班子的副职进行一次符合他施政思路的重新布局。
沙瑞金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脸上的笑容略显僵硬。
沙瑞金没想到,自己只是客气一下,想让赵达功先提出常务副省长的人选,自己顺势同意,以此换取在副书记人选上的主动权。
没想到赵达功直接“顺杆爬”,提出了一连串的人事变动建议,瞬间将两人之间简单的人事商议,变成了一场关于省政府班子架构的深入探讨,反而让他有些被动。
办公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只有二人面前茶杯的热气在缓缓升腾。
沙瑞金迅速调整心态,他知道,面对赵达功这番有备而来、且理由充分的提议,自己需要更加审慎地应对了。
接下来的省委副书记人选提名,将变得更加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