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三国穿越,兴复汉室 > 第386章 赵云破围归江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衡阳城外的秋雨已经连下了五日,淅淅沥沥的雨丝像扯不断的银线,把整片山林都泡得发潮。官道上的泥泞没到士兵的脚踝,每走一步都要费极大的力气,草鞋里灌满了烂泥,踩在石子上硌得人生疼。赵云勒住马缰,胯下的战马打了个响鼻,蹄子在泥地里打滑,溅起的泥水沾在马腹的铠甲上,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银白,只剩一片锈迹斑斑的暗沉。

他掀开营帐的帘子,一股潮湿的霉味混着粮草被烧后的焦糊味扑面而来。案上摊着一张皱巴巴的舆图,衡阳城周边的山林被红笔圈出十几个小点——那是士族私兵的埋伏点。这些私兵虽无正规军的纪律,却世代生活在这片山林,熟悉每一条小路、每一处沟壑,前几日竟趁着雨夜,摸到后营烧了大半粮草,如今营中只剩三日的口粮,士兵们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焦虑,有的靠在营帐边擦拭兵器,却总忍不住往粮囤的方向望。

“将军,再这么耗下去不是办法!”副将陈到掀开帘子走进来,他的盔甲上还滴着雨水,腰间的佩剑沾着几片湿树叶,握剑的手因为用力而青筋暴起,“江陵那边还不知道主公的情况,咱们若不能尽快突破,恐生变故!末将愿率三千精锐为先锋,从左侧的青泥岭迂回,绕到私兵山寨后方,一把火烧了他们的老巢!”

赵云抬眼看向陈到,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副将,脸上满是坚毅,眼神里没有丝毫退缩。他伸手拍了拍陈到的肩膀,掌心触到对方盔甲上的冰凉,沉声道:“青泥岭地势险要,雨天路滑,私兵定然会在那里设伏。你带些硫磺和火油,潜行时务必压低声音,若遇埋伏,先放烟为号,我会率主力从正面接应。”陈到用力点头,转身去点兵时,脚步在泥地上踩出深深的脚印,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

次日黎明,浓雾像一块厚重的白纱,把整片山林都裹了起来。能见度不足十米,士兵们只能手牵着手,踩着前面人的脚印前行。陈到走在最前面,手里握着一把短刀,拨开挡路的荆棘,露水打湿了他的袖口,冷得刺骨。快到私兵山寨时,他抬手示意士兵停下,从怀中摸出火折子,吹亮后递给身边的亲兵,低声道:“先烧西侧的柴房,那里堆着私兵的干粮,一旦起火,他们必乱。”

亲兵抱着硫磺和火油,猫着腰摸到柴房边,将火油泼在干草上,火折子一扔,火焰瞬间窜起,在浓雾中映出一片橘红的光。“着火了!”山寨里的私兵顿时乱作一团,有人穿着单衣就跑出来,有的甚至忘了拿兵器,只顾着往山寨外逃。陈到见状,拔剑大喝:“杀!”三千精锐像猛虎下山般冲了上去,长枪刺穿铠甲的声音、私兵的惨叫声、兵器掉落的脆响,在浓雾中交织成一片。陈到亲手斩杀了私兵头领,那人身穿锦袍,显然是士族派来的头目,长枪刺穿他胸膛时,鲜血溅在陈到的盔甲上,与雨水混在一起,顺着甲片的缝隙往下淌。

与此同时,赵云率领主力在正面发起进攻。他手持亮银枪,身先士卒地冲在最前面,枪尖挑飞一个试图反抗的私兵,那人重重摔在泥地里,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被后面的士兵踩住后背。“降者免死!”赵云的声音嘶哑却有力,穿透了战场的混乱。私兵本就是乌合之众,见山寨被烧、头领被杀,早已没了抵抗的心思,纷纷扔下兵器跪地投降,有的还在发抖,膝盖陷在泥里,双手高高举起,生怕被误伤。

只用了一日,衡阳便被攻破。赵云没有停留,下令士兵稍作休整,便率军直奔江陵。沿途的百姓听说汉军来了,纷纷站在路边迎接,有的递来干净的草鞋,有的端着温热的米汤,士兵们接过时,眼眶都有些发红——这一路的辛苦,在看到百姓期盼的眼神时,都化作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当江陵的城墙出现在视线中时,赵云勒住马,深深吸了一口气。城楼上的士兵认出了他的旗帜,立刻欢呼起来,声音震得城楼上的瓦片都微微晃动。刘备早已得到消息,挣扎着从病榻上起身,身边的太监想扶他,却被他推开。他穿着一件素色的锦袍,脸色苍白得像纸,咳嗽时手紧紧按着胸口,却还是坚持走到城门下。

看到赵云满身征尘地骑马过来,刘备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原本疲惫的脸上多了几分血色。赵云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刘备面前,单膝跪地:“主公,末将回来了!”刘备连忙伸手去扶,手指触到赵云盔甲上的冰冷,却用力握住不放:“子龙,你终于回来了!江陵有救了,汉室有救了!”他的声音带着哽咽,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赵云的手背上,温热的触感让赵云鼻子一酸,也红了眼眶。

没过多久,高顺也率军从公安城赶回。他的队伍风尘仆仆,士兵们的盔甲上沾着沿途的草屑,有的还带着轻伤,却依旧队列整齐。高顺走到刘备面前,抱拳禀报:“主公,公安城防务稳固,魏延暂无异动。末将已将城中粮草运来,可解江陵燃眉之急。”

三方兵力汇合,江陵守军瞬间增至五万。士兵们举着兵器欢呼,声音响彻云霄,城楼上的旗帜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原本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就在刘备让人整理粮草、安抚士兵时,一名斥候匆匆跑来,脸上带着激动的神色:“主公!北方有使者来,说是颍川陈氏、南阳岑氏的旧部,带着十万石粮草和两万兵力,前来支援咱们!”

刘备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连忙让人将使者请进永安宫。使者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衣着虽有些破旧却十分整洁,脸上带着旅途的风尘,一进殿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主公!老臣乃颍川陈氏的家臣陈默,听闻魏延逆贼叛乱,主公被困江陵,我等汉室旧部连夜召集兵力、筹集粮草,特来助主公平定叛乱,兴复汉室!”他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份盟约,上面盖着十几个士族的印信,墨迹还带着几分湿润,显然是仓促写就。

刘备接过盟约,手指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眼泪再次滑落:“诸公忠义,朕……朕必不负!待平定魏延,朕定当重赏,让天下人知道,忠于汉室者,绝不会被辜负!”陈默趴在地上,老泪纵横,殿内的大臣们也都红了眼眶,原本笼罩在江陵上空的阴霾,仿佛在这一刻被彻底驱散。

消息传到汉中时,魏延正在军府中与李堪商议强攻江陵的计划。案上的舆图被红笔标出江陵的防御薄弱点,烛火晃动着,映得魏延的脸忽明忽暗。李堪拿着一份探报,脸色骤变:“将军,刘备得了中原旧部的支援,十万石粮草和两万兵力,这……这对咱们太不利了!不如暂缓进攻江陵,先回益州稳定局势,南中那边也需要安抚,万一蛮族叛乱,咱们就腹背受敌了!”

魏延猛地拍案,佩剑出鞘一半,寒光闪在李堪脸上:“不过是些没落士族!他们久居中原,不懂行军打仗,来了也是送死!明日一早,全军攻城,务必在那些援军抵达前拿下江陵!”李堪看着魏延眼中的傲慢与固执,张了张嘴想再劝,却最终还是低下头,躬身领命。他退出门时,忍不住叹了口气,秋风从门缝里吹进来,带着几分凉意,仿佛预示着这场战事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