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来苦味没完全盖过甜味,它们能接受。” 老夫子松了口气,又提醒道,“明天再换一批新的药剂,浓度不变,看看它们会不会持续进食。要是连续三天都愿意吃药剂,再考虑增加数量,顺便检测它们体内有没有药材成分残留。”

唐梨立刻拿出实验记录本,把刚才的观察结果记下来:“我明天一早再来看它们的状态,顺便准备新的药剂。对了,还得在箱内装个小型摄像头,记录它们的进食频率和活动状态,这样就能更精准地判断它们对药剂的适应度了。”

说着,她又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小袋之前从老虎那里得到的灵石粉末,撒了一点点在养殖箱的纱布上:“系统说灵石有微弱灵气,说不定能让蜜蜂更有活力,也能帮它们更好地吸收药剂里的成分。反正量少,就算没用也不会有坏处。”

老夫子看着她忙碌的样子,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 这丫头虽然有时候会钻牛角尖,但一旦确定方向,就会变得格外专注,既敢大胆设想,又会细致验证,倒有几分当年唐家祖辈研究药材的韧劲。

接下来的两天,唐梨每天都会准时到实验室观察蜜蜂:第一天,十只工蜂都愿意持续进食药剂,活动状态良好,没有出现死亡或异常;第二天,她将药剂浓度稍微提高到 1:8,蜜蜂虽然犹豫了更久,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且体内检测出微量的桂枝、生姜成分残留;到了第三天,她把蜂群数量增加到五十只,同时在养殖箱内加了一个小型 “蜂巢框架”,期待它们能开始筑巢、酝酿蜂蜜。

可就在第三天傍晚,唐梨发现有几只蜜蜂开始出现 “萎靡” 症状 —— 飞行速度变慢,口器也不再频繁活动,趴在纱布上一动不动。她连忙叫来老夫子,两人对着养殖箱研究了半天,才发现问题出在药剂浓度上。

“还是太急了。” 老夫子指着药剂碟,“五十只蜜蜂的食量比十只大,你虽然提高了浓度,但药材的刺激性也跟着增强了,体质弱的蜜蜂就扛不住了。先把浓度降回 1:10,再给它们喂点普通蜂蜜水缓和一下,看看能不能救回来。”

唐梨连忙照做,一边更换药剂,一边心里有些懊恼:“都怪我太想看到结果,忘了‘循序渐进’的道理。养蜜蜂跟熬药剂一样,都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

好在调整后,大部分萎靡的蜜蜂慢慢恢复了活力。唐梨看着箱内重新活跃起来的蜂群,心里暗暗记下这次教训 —— 科研从来没有捷径,每一步都得稳扎稳打,尤其是这种前所未有的 “药饲蜜蜂” 实验,更要多观察、多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当第七天到来时,养殖箱内的蜜蜂终于开始在框架上筑巢,虽然巢脾还很小,但唐梨已经在巢脾边缘发现了一点点透明的蜜状物质。她小心翼翼地用牙签取下一点,放在鼻尖轻嗅 —— 除了蜂蜜的甜香,还隐约带着一丝急救药剂特有的桂枝清香。

“夫子,您闻!有药效的味道!” 唐梨兴奋地把牙签递到老夫子面前,眼里满是成就感,“虽然量少,但至少证明,用药剂喂蜜蜂,真的能让它们产出带药效的蜂蜜!”

老夫子闻了闻,也笑着点头:“这第一步算是走通了。接下来就慢慢扩大蜂群,调整药剂浓度,等产出足够多的蜂蜜,再测试它的回温效果。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你这‘药效蜂蜜’就能替代液体药剂,成为更方便的失温急救品了。”

唐梨也很开心:“对,如果是蜂蜜,完全可以制作成蜂蜜丸,既方便携带也能入口即化。还能给人补充能量,关键是蜂蜜不会结冰,不用担心在极寒的情况下结冰。”

老夫子应道:“现在还不能高兴地太早,要先确保药效。”

唐梨点头:“对对对。”

他们还要一点点改变养殖方式,来确定最后的蜂蜜药效比普通的效果好才行。

只不过,养蜜蜂还需要时间,短时间内也无法确定。在蜂蜜效果没出来前,唐梨反而是又有了新的事情要做:

赵大庆他们经过了两个礼拜的忙碌,终于建起了第一批的育苗大棚。

因为条件有限,大棚都是他们经过商量,做成了地窨子,为了确保地窨子里的温度,育苗的基地都是建在他们制作的土炕上,而上面,则是用的新型透明塑料。

这也是唐梨为什么要跟部队合作的原因,因为如果让他们自己来,根本没机会买到这样的塑料布。

唐梨来到半山腰,就看见北向的山上有三排这样的塑料大棚,而南向的地方,则是建了两个地窨子。基地的周围已经用树枝围了起来。

这里荒郊野外的,倒是不担心有什么人过来,需要担心的就是防止有动物跑过来。

看见唐梨过来,大家从其中一个地窨子里走了出来。

赵大庆看着唐梨笑着说道:“梨梨,你来了。来看看这大棚建的能成吗?”

唐梨跟着大家看了一圈,点头道:“能成!加热,日照,通风,浇水都想到了。这个大棚虽然简易,却很有技术含量。”

赵大庆听唐梨这么说,瞬间开心起来:“这也多亏解放军同志,他们有专业的人员来指导我们,要不然,我们哪会这些东西,能成就好,那接下来是不是就能育苗了?”

李干事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着:“唐同志,那首批种苗什么时候能播种?我们已经把你要的育苗盘、营养土都准备好了,就等你点头了。”

唐梨走到南向的地窨子前,推开厚重的棉门帘 —— 这里比北向的大棚更宽敞,地上整齐地码放着育苗盘和袋装的营养土,墙角还放着几台手动浇水壶。“明天就可以播种。” 她蹲下身,打开一袋营养土,用手捏了捏土粒,“营养土的湿度刚好,不用再加水了。播种前我会先把当归、黄芪的种子用温水泡两小时,再拌点生根粉,提高发芽率。”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土炕表面得再铺一层薄土,大概一厘米厚,防止种苗的根系直接接触炕面被烫伤。还有,透明塑料布虽然透光,但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得在棚顶盖一层草帘遮阳,避免棚内温度太高把种苗烤坏。”

赵大庆连忙应下:“没问题!我们今晚就安排人铺薄土、准备草帘,保证不耽误明天播种。”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几声狗叫,唐梨抬头看向基地周围的树枝围栏,眉头微微皱起:“这围栏虽然能挡小些的动物,但要是遇到野猪、野兔,恐怕拦不住。得在围栏外再挖一圈浅沟,沟里埋上带刺的树枝,再撒点硫磺粉 —— 野生动物怕硫磺的味道,能起到威慑作用。”

李干事立刻点头:“我这就让战士们去准备!正好山上有不少荆棘,挖沟埋刺也快,今晚就能弄好。另外,我们已经安排好了巡逻队伍,一定会保护好这里的财产的。”

唐梨闻言便也不再多问,毕竟,她只负责育苗技术指导,其他事情最终还是要交到村里手里的。

“二叔,药材的种子已经运过来了吗?”

听到唐梨问自己,宁天才下意识的有些紧张,他到现在都觉得自己是在做梦,要不然怎么就成了基地的厂长了呢?

虽然基地一开始就只是个山丘,可他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运,运过来了,种子,药材都是按照你要求的,三天前就全部到位了。现在正在你的办公室里放着呢。”

唐梨有些没反应过来:“我的办公室?”

宁天才急忙指着其中一个地窨子道:“就是这里,这边的地窨子作为值班人员休息的地方,白天作为办公室,这个是你的办公室。”

唐梨恍然,然后说道:“现在条件艰苦,不用专门给我留办公室,这个办公室以后就留给二叔你用来平时办公跟种子的培养就好。对了基地的员工招聘了吗?”

宁天才闻言道:“没,没有,目前只有我一个人。”说完,宁天才担心唐梨觉得他办事效率不好,急忙解释道:“因为不清楚具体用多少人,所,所以没敢招人,想着等问过你之后再说。毕竟都是一个村的,不好到时候招了又辞退。”

唐梨点头:“具体我也不确定需要用多少人,等基地稳定了,村里的大家都会撤了,只留基地员工工作,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一旁的赵大庆忙说道:“梨梨,你说的情况我们也考虑过,我们是这么想的,你看啊,这育苗基地算是咱们全村的产业,所以,建基地的时候,我们都是按公分计算的。

如今,基地还没盈利,员工的工资也发不出来,所以,最开始,基地还是归功于村里统一管理,有活大家一起干。

等基地开始盈利了,就先把公分兑换成钱给工作的村民。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好筛选哪些人适合在基地工作,到时候让他们留在基地,不适合的就让他们回家。

也好让他们心服口服不是?”

当然,赵大庆没说的是,既然是村里的产业,如果基地并没有盈利,到时候也不算是欠谁家外债。比一开始就开工资,到时候亏钱了要好。

唐梨不懂赵大庆他们的考量,却也知道赵大庆说的没错,这是全村的产业,怎么安排还是他们说的算比较好。

而且,这样宁天才的压力也会小很多,让他跟着村里的领导们适应基地的运营,总比他一个人承担这些更好一些。

于是唐梨点点头:“村长叔说的对,不过,为了基地的长期发展,育苗的方法我只能交给二叔,不是我故意偏袒二叔,而是其他人并不是基地的员工,我担心到时候有谁没有聘用上,盗用了配方......”

唐梨这么说,赵大庆忙点头:“对对对,还是你想的周到。”

赵大庆并没有觉得唐梨做的不对,相反,他觉得唐梨做的非常对,他本人是信任宁天才的,配方可是他们基地的立根之本,村里人多眼杂的,万一被谁学了去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