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那日从姐姐石素衣处归来,石素月心中那关于权力的觉悟便如同磐石般坚定。然而,与这份坚定相伴的,是一种愈发深刻的谨慎。她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尤其是在石敬瑭已然对她产生忌惮,朝堂上下无数双眼睛都盯着她这位新晋的殿前司都点检兼户部侍郎之时,过度的锋芒毕露,绝非明智之举。

于是,石素月开始了一种近乎刻意的藏锋。

殿前司衙署,设在皇城东南角新划出的一片区域。这里成了石素月真正投入心血的地方。她几乎每日必至,有时甚至一天大半时间都耗在此处。

她并未因公开建制而松懈,反而在王进和王虎的辅佐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训练。

校场上,杀声震天,队列操练、弓弩射击、阵型演练、格斗搏杀……一切依旧按照甚至高于以往猎苑时期的严苛标准进行。石素月时常亲临校场,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自下场指点某个士兵的动作,而是更多地站在点将台上,沉默地观察。

她听取王进关于训练进度的汇报,审阅王虎呈上的军械粮饷清单,就驻地防御工事的构建与将领们商议,偶尔才会对整体训练方向或某些细节提出一两条关键意见。

她让所有人都看到,她对殿前司的掌控是切实而用心的,但她的存在方式,却从之前的亲力亲为逐渐转向了执掌大局。

她不再轻易显露对具体战术的精通,而是更多地展现出一种作为统帅的沉稳与决断力。这支军队的魂是她塑造的,但日常的形,她开始更多地交由王进和王虎去体现。

这是一种更为成熟,也更不易被轻易抓住把柄的掌控方式。

然而,一旦踏入户部衙门,石素月便仿佛换了一个人。

户部衙门依旧在原来的位置,与繁忙喧嚣的三司衙门相距不远。石素月如今的身份是户部侍郎,仅次于尚书的重要职位。

按照常理,她本应积极参与户部事务,熟悉钱谷出纳,甚至利用自己曾执掌三司的经验,对户部运作提出改进意见。

但她没有。

她每日依旧会准时前往户部衙门点卯,身着符合身份的官袍,举止得体。但她到了自己的值房后,往往只是命人将近日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文书、简报送过来,然后便坐在那里,随意地翻看。

那些关乎各地税收、漕运数据、国库收支核心的账册和紧要公文,她从不主动索要,即便送来,她也只是粗略浏览,绝不多加评论,更不轻易发表意见。

在户部的议事堂上,当尚书或其他侍郎、郎中们讨论具体事务,争得面红耳赤时,她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听着,眼帘微垂,手中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仿佛神游天外。

只有当旁人主动询问她这位曾执掌三司的“前上官”有何高见时,她才会抬起眼,露出一个略带歉然和疏离的浅笑,淡淡道:“本宫初来乍到,于户部事务尚不熟稔,诸位大人皆是干才,依章办理便是,本宫并无异议。”

几次下来,户部上下便都摸清了这位太平公主的做派——她来了,但似乎又没完全来。

她占据着侍郎的位置,却像一尊精致而沉默的玉雕,不争权,不揽事,不表态。这让原本担心她会凭借身份和过往经验插手户部事务、与尚书赵莹争权的部分官员,渐渐放下了心防,但也让一些原本期待她能有所作为、改善某些积弊的官员,感到了失望和不解。

小绿有时会忍不住私下抱怨:“殿下,户部那些账目,明明有几处可以更优化,还有下面州县报上来的损耗,明显有问题,您怎么就……不说说呢?”

石素月只是淡淡看她一眼:“小绿,做好你分内的事,整理好我们自己的档案便是。户部如何运作,自有赵相公和章程在。”

她并非看不出问题,相反,凭借执掌三司时锻炼出的敏锐,她往往能更快地发现文书中的漏洞或数据的不合理之处。但她强行按捺住了指点江山的冲动。

她现在需要的不是展现才华,而是降低存在感,让父皇和那些盯着她的人觉得,她这个户部侍郎,只是个过渡性的、安抚性的安排,她真正的重心和兴趣,只在殿前司那一亩三分地上。

朝堂之上,各方势力自然也注意到了石素月的这种变化。

冯道在一次与门生的闲谈中,捻须微笑道:“太平公主,倒是愈发沉得住气了。懂得藏锋,是好事。只是不知,这锋锐是真正收敛了,还是……藏在了更深的鞘里?”

赵莹作为兼任的三司使和实际上的户部最高长官,对石素月的“不作为”最初是心存疑虑的,但观察一段时间后,也渐渐安心。只要这位公主殿下不来挑战他的权威,不给他惹麻烦,他乐得维持这种表面上的和睦。

他甚至偶尔会主动将一些不甚紧要、却又需要侍郎副署的文书送到石素月值房,石素月也总是看都不看就爽快签押,更让赵莹觉得她识趣。

石重贵则是对此最为关注的人之一。他既希望石素月能在朝中树立更多敌人,又隐隐期待她能做出些成绩,让他有更多可以“关心”和介入的借口。

如今见她似乎在户部偃旗息鼓,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殿前司,心情颇为复杂。一方面觉得她专注兵权,威胁更大;另一方面又觉得,一个只在军中有些影响力,在朝政上却无甚建树的公主,或许……更容易掌控?

这个念头让他心头有些发热,看向石素月的目光也愈发难以捉摸。

李崧等人则是暗自摇头,觉得太平公主经历杨光远一事后,似乎变得有些消沉和保守,可惜了其理财之才。

对于这些或明或暗的目光和议论,石素月恍若未闻。她每日按部就班,殿前司与户部衙门两点一线,姿态放得极低。

只有在夜深人静,独自翻阅小雪秘密送来的、关于漕帮动态或某些不便明察的讯息时,她眼中才会重新闪烁起锐利的光芒。

收敛锋芒,并非放弃进取。她只是在积蓄力量,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现在的她,需要这片看似平静的水面,来掩盖水下正在不断壮大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