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到五代十国当女帝 > 第131章 石重贵起色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御花园的雪景澄澈净明,红梅映雪,别有一番韵致。我正驻足于一株开得正盛的老梅前,欣赏那虬枝上点点嫣红,忽听得身后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伴随着内侍轻微的通报声:“石将军到——”

我转过身,只见石重贵一身戎装,披着玄色大氅,正从不远处的回廊转角走来,想必是刚向父皇汇报完军务出宫。

他的目光原本平视前方,带着军人特有的锐利和专注,然而,当他的视线不经意间扫过梅树下的我时,那目光骤然定格,脚步也不由自主地放缓了下来。

他明显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艳,似乎一时间没能将眼前这个身着华服、容光潋滟的女子,与平日里那个素面朝天、埋首案牍的三司使联系起来。

他就那样站在原地,目光直直地落在我脸上,竟忘了继续前行。

我见他这副模样,觉得有些好笑,便主动走上前去,在他面前挥了挥手,歪头问道:“重贵哥,怎么了?这般看着我,是身体不适,还是我脸上沾了什么脏东西?”

石重贵这才猛然回神,脸上竟罕见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连忙移开视线,略显仓促地拱手行礼,声音比往常低沉了些许:“末将失礼,冲撞了殿下。只是……只是许久未见殿下这般……精神焕发,一时有些……不敢相认。”

我见他耳根似乎都有些泛红,心中暗觉有趣,便接过他的话头,莞尔一笑:“重贵哥是想说,许久未见我这般漂亮了吧?这几日父皇恩典,许我休沐,好好睡了几个安稳觉,自然养回来些精神气色。总不能一直像前些日子那般,灰头土脸地见人不是?”

石重贵闻言,神情更加不自然,轻咳一声,试图找回平日里的沉稳:“小妹……殿下说笑了。只是觉得,与往日朝堂之上,判若两人。”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少了几分凌厉,多了几分……柔和。” 他最终还是用了柔和这个词,目光却不敢再与我对视,只落在眼前的雪地上。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带笑的声音从旁边传来:“重贵怕是还没见过月儿这般模样吧?”

只见母后李氏在小宫女的簇拥下,笑吟吟地走了过来。她今日气色也很好,看着我的眼神充满了慈爱和些许骄傲。

“她呀,平日里一头扎进那三司衙门的账本堆里,恨不得吃饭睡觉都省了,哪里顾得上打扮自己?我这个做娘的,说了多少次也不听。也就这几日闲下来,才肯让人好好梳妆一下。你瞧瞧,这一打扮,可不就是咱们大晋的洛神仙子一般?”母后拉着我的手,语气里带着嗔怪,更多的是心疼。

石重贵连忙向李氏行礼:“参见母后。母后说的是,殿下……确是风采更胜往昔。” 他这话说得倒是诚恳了不少。

母后笑着打量了一下石重贵,又看看我,眼中含着深意:“你们兄妹也有些日子没好好说话了吧?重贵这是刚见过陛下?公务虽忙,也该常来宫里走动走动。月儿这几日休沐,正好你们兄妹可以说说话。”

我微笑道:“母后,重贵兄长掌管金吾卫,职责重大,岂能时常耽于闲谈。”

石重贵也顺势道:“谢母后关爱,末将心领。只是京城戍卫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今日觐见陛下已毕,还需即刻回衙署处理军务,不便久留,请母后和殿下恕罪。”

李氏见状,也不强留,温和地点点头:“正事要紧,你去忙吧。只是记得常来请安。”

“末将遵命。”石重贵再次躬身行礼,又飞快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复杂,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道:“末将告退。” 说完,便转身大步离去。

我挽住李氏的胳膊,将头轻轻靠在她肩上,“母后,外面冷,我们回宫去吧。重睿该睡醒了,我们去看看他。”李氏笑着应了:“好,好,回去看看你弟弟。那小子现在醒来看不见人,就要闹呢。”

回到温暖如春的寝宫,乳母刚给石重睿喂完奶,小家伙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东张西望,我把他抱在怀里,逗弄着他软乎乎的小手。

他今日的反应,确实与往日不同。是因为我外貌的变化?还是因为在这远离朝堂纷争的深宫之中,暂时褪去了“三司使”的身份,让他看到了一个不同的“石素月”?

石重贵离开皇宫,走在长长的宫道上,寒风卷着雪粒扑打在脸上,却丝毫未能驱散他心头那股莫名的燥热。

脑海中,方才梅树下石素月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模样,如同烙印般挥之不去。

他并非第一次见这个妹妹。自幼一起长大,他见过她孩童时的天真烂漫,也见过她少女时的矜持文静,更常见的是她执掌三司后,朝堂之上那份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犀利,甚至偶尔流露出的逼人锋芒。

在他印象里,石素月更像一个精明干练、需要小心应对的同僚或潜在对手,而非一个需要呵护的妹妹。

然而今日,卸下了官袍威仪,摒弃了政务烦忧,仅仅是几日休养梳洗,她竟能展现出如此截然不同的风采。

那眉眼间的灵动,那唇角浅笑的温柔,那华服映衬下的绝代风华……与他记忆中任何一个石素月都重叠不上。那是一种纯粹属于女性的、令人心旌摇曳的美,与他平日里接触的军中粗豪或官场沉暮截然不同。

“判若两人……”他喃喃自语,回味着自己刚才的评价,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丝复杂的弧度。是啊,的确是判若两人。

一个是在朝堂上能与杨光远那般枭雄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的太平公主、三司使;另一个,则是御花园中会让他在雪地里失神驻足的明媚女子。

一种从未有过的、异样的情愫,如同初春的冰河下悄然涌动的暗流,在他心底滋生。他本是石敬瑭兄长石敬儒的儿子,在他幼年丧父后被石敬瑭收为了养子。

以往,他从未将石素月视为一个可能的婚配对象,一方面是因为近亲不可结婚,依晋律(袭沿唐律)同姓为婚为重罪,徙两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强势的性格和大部分都是邋遢的样子。

但此刻,因为见识过石素月的美貌,这个念头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若能得到她……石重贵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这不仅意味着能得到一位容貌倾城的妻子,更意味着能将这位深得父皇信任、手握财权、且显然极具政治智慧和手腕的公主,绑上自己的战车。

这对于志在天下的他来说,诱惑力太大了。他甚至开始下意识地比较,比起那些徒有美貌的闺阁女子,或是那些只有家世背景的庸脂俗粉,石素月无疑是独一无二的最佳选择。

而针对同姓不得未婚,这些个律法只是针对平民百姓的,而不是针对他这种当权者的。晋律只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的工具,他这种想荣登大宝的人岂会被这些工具所累?

作者提醒:石敬瑭现在只有幼子石重睿,这也让石重贵觉得有机可趁。

石重贵他眼中的惊艳,那一闪而过的窘迫,以及最后近乎仓促的逃离,都清晰地表明,他看到了一个超出他预期的石素月,并且,心动了。

若抛开其他因素,单从现实利益考虑,石重贵确实是一个强大的潜在盟友。他是父皇的养子,手握禁军兵权,年轻有为,在军中颇有威望。若能与他联合,无疑能极大增强我在朝中的实力,应对挑战时会从容许多。

但是……

我抱着软糯的弟弟重睿,指尖轻轻拂过他细嫩的脸颊,心中却是一片清明,甚至带着一丝冷意。

首先,近亲结婚的危害,在我来自未来的认知里是根深蒂固的。而且在这个时代,同姓通婚也几乎没有,再者我心理上也难以接受。这并非最主要的障碍,毕竟入乡随俗,若真有巨大利益,这一点或许可以妥协。

真正让我对石重贵起不了丝毫好感的,是我脑海中那属于这段历史的认知。我知道他未来的模样——那个在石敬瑭死后,被冯道等大臣拥立上位,却好大喜功、骄傲自满、最终导致后晋迅速败亡的出帝!

他宠信伶人,奢侈无度,贸然与契丹开战却又缺乏足够的才能和准备,致使国力耗尽,生灵涂炭,最终自己也落得个不断流亡的下场。

这样一个骄傲自大、缺乏远见和沉稳心性的人,或许在顺境中能有些作为,但一旦面临真正的危机,其性格中的缺陷便会暴露无遗,酿成巨祸。

与他绑定,短期内或许能获得权力,但从长远看,无异于与一艘注定要沉没的破船同行。我穿越而来,苦心经营,秘密练兵,是为了在这乱世中活下去,或许还奢望着能扭转一些历史的悲剧,而不是为了陪着一个昏聩之君走向毁灭。

再者,石重贵此刻对我心动,有多少是出于对我这个人的欣赏,又有多少是看中了我背后的权力和价值?若我失去三司使的位置,失去父皇的信任,他还会如此吗?这种建立在利益算计基础上的好感,脆弱得不堪一击。

“月儿,想什么呢?这么出神?”母后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抬起头,展颜一笑,将怀中的弟弟递还给乳母:“没什么,母后。只是在想,休沐几日,也该回去看看三司那边的情况了。总不能一直偷懒。”

李氏嗔怪地看了我一眼:“你呀,就是个劳碌命。才好了几天,就又惦记着那些账本子。”

我挽住她的手臂,撒娇道:“儿臣这不是怕辜负了父皇的信任嘛。再说,等忙过这一阵,再好好陪母后。”

心中已然做出了决断。石重贵的心思,我知晓便好,但绝不会回应,更不会将其视为可倚靠的盟友。未来的路,终究还是要靠我自己走下去。

利用信息差,积蓄力量,在即将到来的巨变中,寻找真正的生机。至于男女之情,在这危机四伏的权力漩涡中,实在是太过奢侈和危险的东西。

窗外的雪还在下,覆盖了朱墙金瓦,也掩盖了这宫闱之内涌动的暗潮。石重贵那刚刚萌芽的心思,于我而言,不过是这冬日里一段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作者水字数: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在吹石重贵,我是真不敢苟同。我不明白石重贵为何会被吹,是因为这样说流量高吗?我的看法是石重贵就是典型的昏君。首先,石重贵一上位沉迷在自己婶婶的温柔乡中;

其次,在白团卫村大胜后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就开始纵情享乐,修建宫殿,用锦缎织地毯,宠爱伶人,这跟李存勖有什么区别?李存勖起码打仗小太宗,能把契丹打的俯首称臣。李存勖干这些事还是李存勖最志得意满的时候,具有天下的四分之三,还占据中原沃土。但石重贵干这些事不光超过了李存勖,而且他在国家刚刚经历过旱灾、水灾、蝗灾、黄河决口的时候搞这样,不亡国才怪了。

然后,各种忠臣对他的劝谏是一个不听,奸臣冯玉、李彦韬的话倒是全听,作为一个君主连最基本的明辨都没有。后晋朝廷在冯李二人的运作下,任人唯亲、卖官鬻爵。整个朝廷都烂了。

最后,很多人都在说第三次辽晋大战都是杜重威临前叛敌,但在石重贵任命杜重威为帅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劝谏他杜重威不能为帅,他还是不听,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