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哈……哈……”

李泰浑身颤抖,汗水浸透衣襟,喘息如风箱般粗重。

他呆呆看着宁妃死去的面容,心头骤然一颤,恐惧如潮水般涌来。

李泰跌爬过去,一把抱起那具冰冷的身体,放声痛哭:“宁姐姐!我不是有意的!我真的不想杀你啊……”

“你为何不听我一句?为何不肯拿掉那个孩子?”

“你必须死!我要当太子!”

“我要坐上大唐的龙椅!”

他在尸身旁哭嚎不止,时而捶胸顿足,时而面目狰狞,如同失心疯癫之人。

宁妃素来喜静,宫中本就少有侍从。

自二人暗通款曲后,她更将宫人尽数遣离,只留早晚定时送饭之人进出。正因如此,私情才得以隐匿多年。

如今无论他说多少句“对不起”,宁妃再也不会回应。

她空洞的眼睛直勾勾盯着他,像在无声诘问。

“啊——!!”

李泰突然暴起,猛地将尸体甩在地上,踉跄站起,神色慌乱地夺门而出。

片刻之后,一道黑影悄然潜入殿内。

那人一身玄衣,脚步轻如落叶,走近宁妃,从怀中取出一只锦囊,轻轻放入她尚温的手心。

转身离去时,腰间一块铜牌微微晃动。

其上三个篆字清晰可见:百骑司。

殿内重归死寂。

宁妃的遗体静静横卧,唯有墙上那尊观音像低眉垂目,似含悲悯。

帷幔忽而轻扬,无风自动,宛如一声悠长叹息。

消息传出,整个唐王宫为之震荡。

宁妃暴毙于清幽宫,此事如惊雷炸响。

李世民震怒非常,当场下令拘押所有曾出入该宫的宫人太监,禁军即刻封锁全宫,不得一人出入。

刑部奉旨彻查,限三日内破案,缉拿真凶!

宁妃虽居冷宫,不受恩宠,却是皇帝亲封的妃嫔。

她的死,不容轻纵。

清河崔氏乃天下望族,门第之高,世所共知。

她身为其中一员,身份尊贵,不容轻慢。

如今竟在宫闱之内横遭不幸,死状凄惨,震动朝野。

若真凶难觅,不仅崔家必有怨言,皇室威信也将动摇。

御书房中,烛火微明。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皆立于殿内,肃然无声。

杜如晦早已归隐乡里,不再过问政事。自那日其子杜荷事发之后,他便辞去官职,从此朝中再无“房谋杜断”之说。

李世民负手而立,面色冷峻,眉宇间似压着千钧雷霆。

他已在殿中来回走动整夜,未眠未饮,眼中血丝密布。

宁妃的尸身是昨夜由小太监送膳时发现的,自消息传来,他便未曾合眼。

“陛下,已过一夜,您该稍作歇息。”

长孙无忌低声进言,语气恳切。

无人回应。

李世民只抬手轻轻一挥,示意众人勿言。

大殿重归寂静,唯有风穿廊角,吹得帷幕轻动。

许久之后,门外终于响起脚步声。

两道身影并肩而入,打破了沉寂。

来者一是武媚娘,神色清冷;另一人则身穿青袍,身形挺拔,面容俊朗却不失锐气。

此人正是狄仁杰。

当年他与武媚娘同登科第,位列榜眼,随后入仕刑部。

多年来破案无数,尤其擅长梳理陈年积案,声名鹊起。

此次宁妃暴毙,案情重大,故特召其入宫查办。

武媚娘身为百骑司统领,职责所在,亦随行监督,以防疏漏。

二人入殿,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李世民目光如炬,直视二人:“查得如何?宁妃因何而亡?凶手何在?”

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可抗拒的压迫感。

这三问,是他心中唯一牵挂之事。

......

与此同时,扶苏将文天祥拒降就义、临终犹留劝降书之事娓娓道来。

群臣听罢,无不为之动容。

文天祥虽为异国之臣,然其气节凛然,宁死不屈,令人肃然起敬。

忠义之士,无论敌我,皆应受人敬仰。

扶苏话音刚落,李斯随即启奏:“殿下,臣以为,文天祥之忠烈,可昭示天下,广为传颂。”

“除了文天祥之外,像范仲淹、陆秀夫这些宋国的忠义之士,我们大秦也可以主动传扬他们的生平与节操。”

“这般做法,对我国并无弊端。”

李斯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怔,面露惊异,一时难以理解其中深意。

大秦竟要去颂扬敌国臣子的忠义?

这岂不是在为他人树立榜样?

“左相所言,正合孤意。孤心中早有此念,你我所见略同。”

唯有扶苏含笑点头,神情从容。

见群臣仍面带困惑,他便继续说道:“宋国虽已覆灭,但宋地百姓犹存,士人未散,他们心中对我大秦仍有隔阂。”

“而文天祥、范仲淹、陆秀夫等人,在宋人心中乃是楷模,是精神象征。”

“我们若能公开称颂他们的德行与气节,既能彰显我大秦的宽厚胸襟,也能悄然化解宋民的抗拒之意。”

“民心归附,统合自然水到渠成。”

扶苏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

他早已明白,征服一国,不单在战场决胜,更在于人心归顺。唯有尊重其过往,才能真正将其融入己身。

众人听罢,这才如拨云见日,纷纷醒悟。

“张相,此事便由你主持。务使天下知晓,我大秦不仅重法度,更敬贤才,不止于刀兵立威。”

扶苏将重任交付张仪。

此事本就契合其长——谋势、造势,正是张仪所擅。

张仪当即拱手领命:“殿下所托,臣必全力以赴。”

此事就此定下。

趁今日诸臣齐聚,扶苏又提起另一要事——唐国近来的动荡。

“唐太子暴毙于宫变之后,王后长孙无垢亦不久病逝,外界传言,或与魏侯李泰脱不开干系。”

“李泰已被削爵流放,然唐王李世民亦卧床不起,具体情形秘而不宣。”

“近两年来,唐国百骑司战力剧增,连黑冰台的情报网都屡遭压制,难以深入。”

黑冰台向来为列国中最锋利的耳目。

以往能与其抗衡者,唯汉之绣衣使、明之锦衣卫而已。

至于唐之百骑司、宋之皇城司,原本难入一流。

可如今局势已变。

百骑司锐气逼人,黑冰台在唐境之内步步受制,行动再不如从前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