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 第320章 乙第一题就不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0章 乙第一题就不会?!

他们几人同住一家客栈,相识不过数日。

这位穿青衫的士子名叫富弼,出身燕云武州。

寇准则是云州寇家子弟,门第显赫。

另一侧那个眼皮发沉、神情倦怠的年轻人,正是沈括,亦来自云州望族。

三个背景迥异之人,竟在此地汇聚。

富弼家境清寒,却才学过人,曾以乡试头名脱颖而出,原定前往汴京赴会试。

然战事突起,道路阻隔,只得转投咸阳,参加秦国立科。

寇准则因听闻扶苏贤德之名,不顾家族劝阻,执意前来应考。

至于沈括,目标并非仕途,而是冲着冶造局而去。

他自幼痴迷机关器械、奇巧技艺,听闻秦国冶造局有墨家巨子主持,若能通过科举便有望进入其中,于是不远千里赶来。

“早知如此,昨夜就不该熬到那么晚……要是落榜了可如何是好?”

沈括揉着太阳穴,低声叹气。

他彻夜苦读,几乎未眠。

寇准听了只是轻笑:“考试历时三日,今日养神也未尝不可。”

“罢了,愿富兄与沈兄金榜题名,待放榜之日,王宫大殿再会!”

寇准朗声一笑,向二人拱手致意,随即转身步入龙门。

……

卯时刚过,考场正式开考。

铁鹰军士列队而行,将密封试卷逐一发放至每位考生手中,随后分布在四周静立监视。

这支军队乃百战精锐,如今却用于监考,足见秦廷对此事之重视。

寇准接过试卷袋,迫不及待拆开乙卷浏览。多数考生亦如他一般,心怀好奇。

甲乙两卷之事早已流传于外。

众人皆知乙卷出自太子扶苏之手,因而争相选取,欲一睹其才思。

然而,当目光落在试题之上时,全场悄然凝滞!

“这……真是太子所出?”

寇准瞳孔微缩,心头顿生悔意。

只因第一道题目便如雷霆贯耳,令他措手不及!

原本被“太子亲拟考题”吸引而选乙卷的士子们,此刻无不面露惊愕。

即便是那些来自燕云、素有才名的宋国学子,此刻也被题目砸得头晕目眩。

这些题究竟从何而来?

与平日所习经义八竿子打不着!

第一题已是如此,后续岂非更难登天?

于是,一些考生悄悄把乙卷塞回袋子,换上甲卷继续作答。

但也有人咬牙坚持,不愿轻易退却。

富弼便是其中之一。

富弼的脑子向来灵光,哪怕头一回碰上这等古怪题目,稍加琢磨,便已猜出“那云游僧实为窃贼”的真相,随即提笔将推断与结论尽数写在纸上。

落笔之后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并非刑案之官,何必费神于此?

可即便如此,他仍忍不住翻看下一道题。骨子里那股倔劲儿使然,越是难啃的题目,越要把它拿下。

不多时,他便执笔疾书,字迹如行云流水般铺满纸面。

沈括也展开了乙卷,目光落在《工冶》一题上,顿时双眼发亮,兴趣盎然。

这场考试整整持续了三日。

对大多数考生而言,这三天如同炼狱。

甲卷与乙卷并列面前,许多人虽心向乙卷——毕竟出自扶苏之手,新颖奇特——但题目艰深,令人望而却步,最终只得退回甲卷作答。

仍有部分自认才思敏捷、不肯低头的士子,在完成甲卷后并未离场。

他们转而翻开乙卷,执意挑战那些令人头疼的难题。

这类人数量不少。

因此到了交卷之时,不少人面色苍白,眼窝深陷,口中低声重复着“九两十三钱”、“凶手是张三”之类的词句,神情恍惚,仿佛陷入梦魇。

寇准与富弼考毕,各自交卷,相继走出龙门。

二人相遇,见对方眼下乌青,皆是一怔。

紧接着,寇准率先笑出声来。

“我就料到你会动手,甲乙两卷全做了吧?”

他强忍笑意问道。

富弼略显尴尬,轻哼一声:“都写了,你又何尝不是?”

他根本无需确认,只凭两人脾性,便知寇准定然如己一般。

“好!好!咱们赶紧去对答案……”

寇准兴致勃勃,拉起富弼便朝附近茶楼走去。

富弼本不喜此类喧闹之地,但一听寇准请客,便默许同行。

临行前,他回头望了眼考场,眉头微皱,问道:

“不等沈括了?”

三人交情尚可,此刻先行离去,心中略有不安。

寇准摆手笑道:“不用等,他会来找我们。先去喝茶对题,走!”

富弼听罢,轻轻点头,随他而去。

……

不止他们如此,其余考生也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甲卷内容陈旧,不过是旧题翻新,没什么值得深究。

众人真正热衷的,是乙卷中的奇题巧问。

扶苏拟定的乙卷一出,犹如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

多少自认才思敏捷、冠绝群伦的考生面对试题茫然无措,绞尽脑汁仍不得其解。为了前程安稳,只得放弃乙卷,转而作答甲卷。

可考场之内沉默退让,并未浇熄众人在场外议论的热情。反倒越传越烈,街头巷尾皆有谈论。咸阳城中无论平民百姓还是朝中官吏,竟都被这份试题勾起了极大的兴趣。

有人私下结社,聚众研题,气氛俨然如学术论道。

其间闹出不少趣事,令人忍俊不禁。

一位执掌刑狱的大臣读到“云游僧”一题时,当场拍案:“此题精妙!出题之人若来任职,我甘愿让位!”

国库官员看到其中一道关于买卖盈亏的算题,面面相觑,半晌无言,最终苦笑摇头:“我们日理万机,竟连商贩都比不上,实在惭愧。”

此类反应层出不穷。百姓得知后兴致高涨,虽不解其义,却乐于围观这场文坛风波。闲谈之中,语气不乏得意。

“我们不懂没关系,那些读书人不是也抓耳挠腮?朝廷命官不也束手无策?”

“这不正说明太子殿下高明?一道题目难倒满城才俊!”

“燕云那边不是总说自己出身宋地、文脉深厚?如今不也哑了火?”

“是啊,谁说不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