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 第157章 不仁不义之人,怎堪为储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7章 不仁不义之人,怎堪为储君!

……

“五万击溃二十万,太子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听说是蒙恬领兵。”

“不论谁领军,太子亲赴战场,试问哪国有此胆魄?稍有差池,便是性命之忧!”

“胡说八道!别乱讲晦气话!”

“殿下言出必行,承诺要平定匈奴,折其骨,断其脊,如今真个实现了!”

“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殿下当真是非凡之人!”

“重创外族,彰显大秦声威!”

“从此大秦边境无忧……只是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和死于匈奴刀下的百姓,却看不到了。”

“这些匈奴恶徒,终究遭了天谴!”

“他们在九泉之下,也必佑我大秦长存!”

百姓群情激昂,纷纷称颂扶苏此举乃前所未有之壮举。

这则消息传至他国,同样引发巨大震动。

唐国反应尤为复杂。唐国原本国力远胜秦国。

但如今两国结盟,唐国刚平定突厥,而秦国竟已几乎灭了匈奴。其间差距,显而易见。

唐国民间议论纷纷。

“秦太子真是天人下凡,堪称文武兼备!”

“有此储君,秦国前途不可限量!”

“幸亏我大唐与秦国结为姻亲之国,不至于兵戎相见。”

“与秦国联姻,实在英明之举。”

“不知我大唐何时也能如秦国一般,驱除外敌,扬眉吐气。”

“别想了,咱们的太子比起秦太子,差得太远。”

“哈哈,确实如此。”

消息传入唐国宫廷,李世民听后久久无言。

良久,他将李承乾唤来,狠狠责打一顿。

你看看人家!

同为太子,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李承乾虽觉委屈,也只能忍痛咽泪,将扶苏之名记在心中。

其余各国,也为扶苏此举震惊不已,尤其是各国将领,嫉妒得几近发狂。

对一名武将而言,最荣耀的事,莫过于开疆拓土!

若所战为异族,那便是无上功勋!

正如秦王嬴政所言。

消息传出后,各国将领心中不约而同浮现四个字:

封狼居胥!

华夏疆域,将直抵狼居胥山!

凡属华夏之民,无论身处何国,听闻此讯,皆激动万分,奔走相告!

扶苏为华夏扩土三千里,举世华夏子民,皆引以为傲!

一时之间,中原大地,举国同庆!

扶苏之名,也自此传遍天下百姓之耳。

秦国,秦王宫。

这些日子宫中一如往常,但宫女们谈论扶苏的声音却日渐频繁。

扶苏立此大功,已成秦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加之其太子身份与俊逸仪表,天下女子,谁不倾心?尤其秦地女子,更是心生爱慕。

“太子殿下太了不起了,只可惜我身份卑微,否则定要嫁给他!”

“你且先排队去,论姿色可比得上两位太子妃?”

“嘻嘻,想想都不成么?”

“哟!小丫头胆敢顶嘴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哈哈~别闹了……”

两名小宫女正打打闹闹。

转过一个拐角,却不料迎面撞上了一名身着黑袍的内侍。

一见此人,二人脸色大变,连忙跪地行礼:“奴婢见过赵大人。”

来者正是赵高。

他脸上带着笑意,语气平和道:“起来吧,宫中不比外头,不可随意嬉戏,听明白了?”

听他语气和缓,两名宫女才放下心来,低头恭敬回应:“奴婢谨记。”

“好,去吧。”

赵高含笑挥手,神情温和。

二人感激不已,施了一礼便急匆匆离去。

待她们走远,赵高脸上的笑意渐渐褪去,目光转冷。

他缓缓从袖中取出一张刚藏好的纸条,上面只有一行极小的字迹:

“准备行动。”

自从扶苏在边关再传捷报后,那些指责他的声音就少了许多。

不是完全没了,而是没人再敢轻易开口。

骂他的人本就是些儒生,而秦地百姓对扶苏却是敬重有加。

外人如何议论他们管不着,可在秦国内部,若还有人说扶苏这不好那不对,多数百姓是会不高兴的。

但即便如此,类似的议论依旧存在。

......

咸阳城,某间茶楼内。

茶楼历来是儒生们聚集之地,品茶清谈,花费不多,却显得高雅。

一壶茶,可坐上整日,与旁人畅谈经义、时政,评点朝局。

近来,这里最常被提及的话题,便是扶苏之事。

“唉,太子怎会变成这般?从前何其宽厚,还常与人论道。”

“这还不懂?做太子前自然要掩饰一番,如今不过是显露本性罢了。”

“屠戮匈奴妇孺老幼,这种事也做得出来?”

“匈奴野蛮才如此,我中原礼仪之邦,怎可效仿?”

“不过话说回来,太子这份战功倒是惊人。”

“呵,你也信?五万对二十万,怎么可能打赢?边境驻军可是三十万,分明是以多胜少,再谎报数字!”

“听来也有几分道理。”

“你以为呢?边关守将是蒙氏父子,皆为名将,素来拥护太子,定是他们打了胜仗,功劳归了太子。”

“如此说来,太子岂非虚报战功?”

“不仁不义之人,怎堪为储君!”

茶楼中的儒生们议论纷纷,总而言之,扶苏的功绩在他们口中,一无是处。

众儒生正激烈争论时,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走进了茶馆。

看模样,此人显然常来此处。

他进门后径直寻了个座位坐下,随后对店小二道:“来一壶苦茶。”

“好嘞!淳于博士稍等。”

小二热情回应,转身便去准备。

这位老者不是旁人。

正是当朝太学博士——淳于越!

他一入座,茶馆中关于扶苏的议论戛然而止。不少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他。

只因他除了是太学博士外,还有另一重身份。

那便是扶苏的授业恩师!

正因如此,其他儒生心中自有所顾忌,不敢在他面前对扶苏妄加评论。

而淳于越也无意与那群儒生多言。他身为朝中大儒,地位悬殊,自然不必与他们过多交涉。

他之所以来这茶馆,不过是钟爱这里的茶味。

每日上朝前,来此饮一壶茶,早已成为多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