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扶苏被立为太子的消息,已通过各种途径传遍咸阳城。

百姓听闻此事,无不欢欣鼓舞!

在众人心里,大秦的太子理应是扶苏,也只有他才配得上这个位置!

在百姓眼中,扶苏早就是太子之实,只差一个名号罢了。而今连这个名号也都到来了!

“扶苏公子成为太子,实属众望所归!”

“公子如此杰出,除了公子,谁还能担当太子之位?”

“我大秦自古便有七代明君,如今扶苏公子被立为太子,定是我大秦第八代贤主!”

“公子必将带领大秦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城中百姓皆喜气洋洋。

众人对扶苏的拥戴之情溢于言表,足见其在民间的声望之高。

当然,有人欢喜便有人忧愁。

胡亥在得知扶苏被立为太子之后,愤怒得整夜未眠,次日天刚亮便匆匆赶往宫中。

不过他并非去见嬴政。

而是去见赵高。

自从上次被扶苏设计后,他对赵高的看法大为改观,信任也随之加深。

如今但凡遇到难解之事,他总会第一时间去找赵高商议。

“父王为何如此偏心他?!”

“他不过是比我早出生几年罢了,凭什么他能做太子!”

胡亥满脸怨愤,难以平静。

他对扶苏早已心生嫉妒,觉得父王对他的宠爱都被扶苏一人夺去。

“嘘!公子,这等话可不能随便说……”

赵高急忙伸手捂住胡亥的嘴。

随后走到门口,四下张望一番,才轻轻将房门关好。

待一切妥当,赵高才低声而慎重地对胡亥说道:“大公子此次为我大秦带回了一尊九州鼎,公子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当年武烈先王曾问鼎而死,举鼎而亡,我大秦因此被诸侯耻笑。”

“如今大公子迎回九州鼎,实乃大秦之幸,一雪前耻,扬我国威。”

“再看大公子平日德行兼备,屡建奇功,若王上此次不立其为太子,恐怕百官心中必有不服。”

赵高所言不差。

此次扶苏归来携回九州鼎,连他都感到震惊不已,也由此断定,扶苏入主东宫已成定局。

胡亥听后神色黯然,低声道:“他若成了太子,我还凭什么与他争?”

扶苏一旦被立为储君,便是将来秦国之主!

而自己至今未有任何名分,更无尺寸之功,凭什么去争这王位?

赵高也不禁皱眉。

可既然已决定扶持胡亥,便只能一路走下去,别无他选。

“公子无需太过忧虑,只要大公子尚未正式登基,一切皆有变数。”

赵高眼中闪过一抹深意。

“眼下公子只需专心取悦陛下,发挥自身所长,切勿轻举妄动,招惹是非。”

“静待时局变化。”

如今扶苏已被立为太子,任何动作都可能引起陛下反感。

赵高深知嬴政性情,才给出这般建议。

“嗯……”

胡亥低声应道。

虽心有不甘,但他也知眼下难以撼动扶苏之位。

只是有一点他始终不解。

赵高口中的“时机”,究竟是何种变局?

三日后,册封大典如期而至。

咸阳所举行的仪式,并未依照繁复旧制,流程也大大简化。

原因无他。

王室宗庙仍在雍城,尚未迁至咸阳。

若依古礼举行册封,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要专程前往雍城,颇为不便。因此此次典礼仅保留核心之礼。

第三日清晨。

宫中便派来宦官,将储君礼服送往少阳君府。

其实扶苏平日所着,已是储君常服。

那是在雍城加冠时,由宗正所备。

但那只是日常之服。

今日册封乃大典之礼,需穿戴更为庄重的衣冠。

依周礼所定:

天子服饰有十四种,君王九种,太子则为六种。

诸侯之礼逊于天子,太子之礼再下一等。

太子六服,分别为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

扶苏今日,便依太子之礼而备。

两名宦官恭敬地打开箱子,将衣物、冠帽一一取出,呈于扶苏面前。

衮服,乃太子祭祀、拜庙、加冠、娶妃时所穿之礼服。

极为庄重,非重大典礼不着此衣。

身穿帝王礼服时,须佩戴冠冕,冕上垂有九行白珠。公服则是储君平日上朝,以及新年、冬至接受百官朝拜所穿的正式服饰。

此套公服的规制,至今仍为多国沿用。

穿着公服须配远游冠。

再者为弁服。

弁服的地位仅次于衮冕。

是君主上朝、接见臣子时所着之服。

弁与冠,皆为头饰。

上至君主,下至士人都可佩戴。

不过,君王的弁服、储君的弁服与寻常士子的弁服,在规制与装饰上大有区别。

“公子,请更衣。”

两名宦官面带笑意,向扶苏恭敬地说道。

“好。”

扶苏轻轻点头。

两名宦官立即上前,小心而恭敬地为扶苏换上一身黑红相间的弁服。

正所谓佛要金装,人靠衣装。

一旦穿上储君的礼服,整个人的气场顿时焕然一新。

他头戴白玉远游冠,身着黑红弁服,衣饰之上绣有十二章纹,如日、月、玄鸟、异兽等图腾。腰间系有飘带,长六尺四寸,宽二寸四,色泽如绶带。带上有金钩,挂着一块紫色玉佩。

扶苏此刻的形象,可谓气宇轩昂,威仪非凡。

连为他更衣的礼官也不禁心生敬畏。

“我们走吧。”

换好礼服后,扶苏微笑着对二人说道。

两名宦官不敢耽搁,连忙躬身应诺,随后在前引路。

目的地,是咸阳宫的议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