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青灯照剑影 > 第143章 朝堂妄信六甲术,江湖苦寻奸佞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3章 朝堂妄信六甲术,江湖苦寻奸佞踪

这一番话听得欧阳林与秦岳又惊又喜。二人心中早知那鱼龙玉佩上所载的武功乃是世间罕见的神功,他们依诀修炼多日,虽刚刚入门,却已经是心意相通、阴阳交融,只是虽然知道合练出来的内力威力巨大,却始终不曾明白其中的真义,只以为不过是两门相辅相成的功法。此刻听萧胜所言,方才知晓原来他们所修炼的功法竟然还暗藏玄机。难怪当年剑神与刀圣二人,能压得闫海陵十余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暗施毒计、加害二人。欧阳林心头一震,旋即拍手笑道:“爹!那这样不就更好了?原来我们早就练成了那合诀之功,我和秦大哥出马,那什么闫海陵,岂不是手到擒来?”他虽故作轻松,语气带着一丝激动和兴奋,但是却仍然隐隐的含着不安与紧张。他清楚事情绝非如此简单,但此刻在场之人皆是重伤未愈,若不借几句豪言振奋士气,只怕未战先怯。

在场众人谁又不明白欧阳林这番话不过是为了提振士气?只是都心照不宣,谁也不去拆穿他。众人相视一笑,反而微笑着拍手附和,不忍打断。果不其然,欧阳林拍手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神情有些尴尬,挠了挠头,恨恨地说道:“可惜啊,就是我和秦大哥的内力不及那厮,否则早就不怕了。”萧胜见状,抬手在他头上轻轻敲了一下,没好气地说道:“你这孩子,我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在天下楼你可是少东家,说话也得像个样,得有点雅量才是。你看你老爹我——”话还没说完,欧阳林已经捂着脑袋趴在桌上,嘴里嘟囔道:“谁不知道您老人家最没个正行,还让我雅量……”萧胜眼一瞪,正要再敲,被花映秋杏眼一瞪,气势立刻一收,只得讪讪地垂下手,嘴里还低声嘟囔了几句。众人见状,尽皆忍俊不禁,随即一阵哄笑,屋内的气氛这才重新轻松了几分。

萧胜轻轻叹了口气,这才接着说道:“这也没办法,内力这东西,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如今之际,只怕只有同时间赛跑了。”说罢,他抬手在桌上重重一拍,声音清脆,却牵动了伤处,疼得他龇牙咧嘴,面色一阵发白。稍作调息,他咬牙继续道:“那闫海陵被我一掌击中,只怕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虽能行动自如,但内力必然大打折扣——这,或许便是我们唯一的机会。”说到这里,他的眉头又深深锁起,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与无奈:“只是麻烦的是,如今谁也不知那家伙又躲进了哪一个狗洞里去了。”

说到这里,萧胜又长叹一声,心中暗道:“要真有这么容易,那亲王府也不会在江湖上盘踞至今。那闫海陵能活到现在,不过是仗着他那五行五堂藏得深、守得紧——每一处堂口都掩于阴影之下,层层护卫,慢慢滋生成一头狰狞的巨兽。”他目光微沉,心念如潮:“如今亲王府的五堂已尽数覆灭,按理该是天赐良机。只可惜正道一方早已人丁凋敝,身边众人俱重伤难动,只余欧阳林与秦岳两人。高陵山虽尚完好,却因武功浅薄,实难支撑大局。”

想到此处,萧胜缓缓转头,目光落在花映秋身上。花映秋与他心意相通,方欲开口,却被萧胜抬手止住。只听他语气坚定道:“映秋,你和小苏儿今日便动身,去终南山寻李守一、范观横二位道长。陵山,你同他们一道,护送两人上路。”花映秋柳眉微竖,刚要反驳,萧胜已抢先接道:“此事不必再议。小苏儿身有重伤,卧床不起,又是你的徒弟,。况且她毕竟是未出阁的大姑娘,还是你该亲自照料更方便一些。路途遥远,你亦带伤,陵山随行,我也更放心些。”说到这里,他神情一肃,语声陡然一沉,斩钉截铁地说道:“此事,就这样定下!不许再商量了!”

“不行!”欧阳林猛然出声,声音之大,竟震得屋中众人一时怔住,所有目光齐齐望向他。萧胜双眼一瞪,脸色一沉,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在众人面前发火,怒声喝道:“你说什么?哪里不行?说不出个道理来,信不信我现在就揍你!”这一声呵斥声色俱厉,带着江湖中血雨腥风的威势。那一瞬间,昔日那个搅动风云、杀伐果断的天下楼二当家,第一次在后辈面前显露出他那隐忍多年的凶狠与威势。欧阳林被这一声震得心头一紧,几乎下意识后退半步,却仍倔强地昂起头,咬紧牙关道:“爹!您和婶娘,还有小苏儿一起走!汴京城就留下我和秦大哥两个人就足够了!”

“不成,不成!”萧胜几乎是从椅子上一跃而起,袖管空荡荡的猛地一甩,一脚将身旁的椅子踢翻,椅脚在地上滚出老远,发出“咣当”一声脆响。他独臂攥得骨节发白,在屋中来回踱步,怒气冲冲如困兽低吼:“你们两个孩子,怎能行?这太危险了!再说,你老子我还没死呢,哪有让你们两个先去送命的道理!”说到这里,他猛地停下脚步,空袖无风自颤,眼神骤然一凛,目光如刀般射向欧阳林,声若雷霆:“怎么?你小子是不是觉得你爹我这断了一臂,就成了个废人?以为我拔不动刀了是不是!”

还不等欧阳林开口,秦岳已猛然起身,双手抱拳,郑重地冲萧胜拱手作礼,语气沉稳而坚决地说道:“萧东家,我以为小林子说得没错。留下我们二人,已然足够。您是江湖中的中流砥柱,唯有您才能号令正道,振臂一呼,群豪响应,方能固我河山。再者,您也说过,我们二人所修的功法,正是那闫海陵‘断脉回元功’的克星。除此之外,我们昔日种家军的弟兄,早已散布在汴京城的各处城防,他们皆识得我和小林子二人。若由我们出面调动,搜寻消息,自比盲目乱找要来得容易得多。您与花门主、秦姑娘一同去终南山,既可疗伤养气,又可安定人心——如此,我们方能有主心骨可依。”

话音未落,只听旁边传来一阵爽朗大笑。高陵山“唰”地站起,满脸豪气,拱手大声说道:“萧东家,小子我大仇已报,女儿也有了好归宿,这一生算是没什么遗憾!我这条命赚够了,便先走一步,替诸位去探探风声!您与花门主才刚互道衷肠,我这粗人可不做那不解风情的搅局之辈——哈哈,走也!”说罢,他提刀转身,大笑着推门而出。萧胜在背后气得吹胡子瞪眼,连连呵斥:“回来!回来!”然而那笑声已越走越远,顷刻间便消失在汴京城的阴云与巷影之中,只余风声猎猎,荡过众人心头。

萧胜无可奈何,只得咬牙应下。不多时,欧阳林与秦岳已备好车马,小心翼翼地将昏睡的秦梓苏抱上马车。萧胜目光灼灼,久久凝望着两人,心中千回百转,尽是难舍之意。双眼微红,终究将所有话语化作一句低沉的叮嘱:“好孩子,活着回来。我和你婶娘,在终南山等你。”说罢,他伸手轻轻抚过欧阳林的头,又用力拍了拍秦岳的肩膀,嘴唇微动,却终究什么也没再说。他深吸一口气,转身登上车辕,扬鞭一喝:“驾——!”马蹄骤起,车轮骨碌碌转动,溅起尘烟。众人目送着那辆马车渐行渐远,直至那车影在城门的尽头化为一个小小的黑点,再也看不见了。

转眼间三日时光匆匆而过。这三天里,欧阳林与秦岳奔走不息,遍访昔日种家军的旧部与天下楼散落在外、现已投身城防军的众位旧伙计。可惜连日大战,昔日并肩生死的兄弟们,如今十不存一。当众人得知萧胜与花映秋皆身负重伤、秦梓苏更是命悬一线之时,无不唏嘘叹息,神色悲恸。然叹息过后,所有人无一退缩,皆郑重应下,誓言必竭全力协助二人暗中查访,为大宋河山、为武林正道,尽己一分绵力。

除此之外,高陵山也借着昔日走镖时积攒下的人脉,多方探问消息。凡是能打听的地方,他都不肯错过——无论是旧识商贾,还是逃难的流民,乃至沿街乞讨的乞丐,他都一一详问,细心查访。这三日来,他几乎未曾合眼,不眠不休,骑马踏遍汴京城外方圆百里内的村镇。可惜一路所见,尽是满目萧然——北方村庄十室九空,残垣断壁间只剩些老弱病残之人,面黄肌瘦,望天叹息。高陵山看在眼里,心中如刀割,却也无能为力,只得默默放下几枚铜钱,留上几块干粮,转身便走,不敢多看一眼。

而这三天中,大宋官家也突然在全城大肆搜寻。原来兵部尚书孙傅夜读仙人丘浚的《感事诗》时,忽见灯花大盛,光芒跳跃。未几,只见灯火中竟钻出一个不足三寸的小儿,径直跃入书卷之上。随即书页“郭京、杨适、刘无忌”一行骤然燃起,火光如朱批,偏偏在那句诗的四周烧出一个圆圈,端端正正。孙傅见状大骇,旋即上表钦宗,称此乃天人示意,必有退敌之机藏于诗句之间。

钦宗听后,欣喜如狂,立刻下旨搜寻“神人”。于是全城动员,兵士数百,不眠不休地搜查,竟真让他们寻得一人——名叫郭京,自号“能施六甲法”,言称只要以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便可退金兵、擒两帅。钦宗大悦,信以为真,当庭封郭京为“成忠郎”,又赐金箔无数,命其募兵操练。郭京于是传令招兵,只要八字符合六甲之数者,皆可入伍。

转瞬之间,汴京城中七千余名闲汉蜂拥而至,纷纷报名参军。郭京却并不训练军士,反而每日开坛作法,焚香念咒,自称请神布阵。他带着众人纵酒狂欢,白日吃喝,夜里嫖赌,横行街巷,抢男霸女,无恶不作。城中百姓人人咬牙切齿,却又敢怒不敢言。而朝廷对此非但不加约束,反而默认纵容,甚至暗中放出风声:宣称大宋城中已有神人下凡、天兵相助,不日便将反攻北伐,收复失地,建立不世之功。

(注: 此荒唐事乃真实史载,见于《宋史·卷二十三·钦宗本纪》:“(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丙辰,金人攻通津门,范琼出兵焚其寨。戊午,大风雪,金人益兵攻城南壁。辛酉,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濋与金人战于城下,统制高师旦死之。何栗荐郭京为将,京聚无赖,称六甲法,可擒金二帅。金人攻益急,京谈笑自若,云:‘择日出兵三百,可致太平。’……京乃启宣化门出,金兵分四翼噪而前,京兵败,退走,堕死于护龙河。填尸皆满。金人遂登城。”

《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七·宋纪九十七》:“何栗、孙傅等日称郭京神术,可擒丑类。帝亦深信之,命以官赐金帛甚厚。京所募皆市井无赖,旬日间足其数。敌人攻城益急,京曰:‘非至危急,吾师不出。’及城陷,京犹云:‘须下城作法。’因纵兵下城,遂大败。金人因乘势入城,京师遂陷。”

《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九》:“郭京于城上作六甲法,令守陴者悉下城,毋得窃窥。金人因鼓噪而登,城遂陷。京引余兵南遁。”)

欧阳林与秦岳也听闻了此事,心中难安,遂于夜间潜入军营,暗中探查虚实。然而结果却令人哭笑不得——那些所谓的“神兵”根本全然不懂武功,手中刀枪不稳,脚步虚浮,连最基本的阵势都不识。二人探查明白,心中既怅然又无奈,相视一眼,不禁苦笑。那一刻,他们心底升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无力感——生平第一次,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这般为大宋拼死拼活,究竟是否值得。可当他们走出军营,望着街巷间流离失所的穷苦百姓,那些眼中无光、面上尽是惶恐的人影,却又只得深深叹息一声:“罢了……只求无愧于心罢。”

又过了两日,那位郭京的“神兵”倒也意外地为欧阳林与秦岳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原来,昔日种家军的旧部在夜巡街道时,发现一名行迹可疑、探头探脑的陌生人。众人上前盘问,才知此人竟是壬葵水堂的一名小府兵!几人闻言大骇,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敢稍有怠慢,连夜将那奸细押解至天下楼。不多时,那名府兵已被带到欧阳林、秦岳与高陵山三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