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 第170章 他们,死在了时间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0章 他们,死在了时间里

与此同时。

除了她之外,各国使者也在逐句阅读。

正如她所料,这首诗并不难懂。

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意思。

高丽使团中。

一个操着生硬汉话的人开口了。

【沙场为国死、忠魂凛然在!】

“战死在沙场,是为了国家,忠魂永存。”

“嗯!”

“如此忠烈之士,我们高丽也有。”

“效忠高丽王朝,正是我们提倡的儒家精神。”

高丽使者话音刚落。

朝堂上的气氛骤然变冷。

几位儒臣纷纷皱眉。

齐泰冷声呵斥:

“儒家精神是你们能说的?”

“儒学,是我们的根基!”

“高丽使者,你这是什么意思?”

对方依旧不退让,“我们祖先也信奉儒学,在高丽早已流传千年。”

“明国的诸位前辈,文化属于天下人,不必如此动怒吧?”

“放肆!你这等言语,岂能容得!”

文臣列中,一位蓄着山羊胡的老者怒不可遏。

“儒学!”

“是我等圣人孔子的学问。”

“岂能被你们随意曲解!”

“你们这些蛮夷,真是糟蹋文化,愧对祖先!”

有性子刚烈的官员直接怒吼:“陛下,斩了此人,以正视听!”

“这等行径简直毫无廉耻!”

“难道高丽的教育就是这般无礼?”

“那我所信奉的儒道呢……”

“那我汉人传承的文字呢……”

“听这贼子的口气,似乎这些东西已经成了他们的了!”

“若真如此!”

“陛下若是征讨高丽,老夫必定全力支持,儒学绝不能被此等贼人窃取!”

“此举真是辱没了祖宗啊!”

……

此刻,在桃源空间中。

朱雄英目睹这一切,也愣住了。

“这种无耻之事,竟已深入骨髓?”

“难怪这种习气,能在后世的高丽广为流传,并引以为傲……”

“原来是代代相传的结果?”

感叹过后。

朱雄英收回思绪,重新聚焦当前之事。

这首诗,意义重大。

不过,重点不在于诗的表面含义。

而是在于它所隐含的深意!

正如老爷子先前所说。

双方交换!

……

【血尽望明月,何时归故乡?】

这是诗的最后一句。

安南的陈青莹再次开口。

“血已流尽,却仍在仰望明月……”

“我曾读过许多大唐的诗句,明月多用于寄托思乡之情。”

“因此,这句应是表达……”

“临终之际,望着明月,不知何时才能魂归故里!”

很快。

这首五言律诗,被她完整解读完毕。

她目光灵动。

最后望向皇帝,总结道:“明国的陛下。”

“这首诗的意思,大概就是……”

“一位在外守城的老兵,白发苍苍,五十多年未归故乡……”

“只因肩负使命。”

“至死未能回乡。”

“血流尽,骨埋荒野……无人知晓!”

陈青莹说完,眼中带着几分期待,望向在场的帝王。

心想,安南也许很快就能获得新粮了。

可她随即发现。

四周的大臣们神情忽然变得沉重。

有些感性的,甚至红了眼眶,低声哽咽。

此时。

那位坐在龙椅上的老人。

在她眼中,比其父还要苍老几分的帝王,缓缓起身。

如一头老迈却依旧威猛的山中猛虎。

“不错。”

“你讲得很好。”

“这首诗,其实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极其简单。”

“就连我们皇后,那些年纪尚小的学生,也能轻易解释明白。”

老爷子语气渐渐冷了下来。

而这句话,却让群臣再次震惊。

这些天来,老爷子频频提及皇后,已让他们惊讶不已。

这位帝王,用情如此之深。

众人心中,默然思忖。

众人开始慢慢琢磨老爷子话语背后的深意。

“你们……听懂了没有?”

“难道,还听不明白吗?”

老爷子问了一个绕口的问题。

话音刚落,各国使团陷入沉默。

有些人满脸困惑,根本没反应过来。

而另一些人……

正像坐在莫古身后的那位“大祭司”身旁的白衣男子。

他看上去与汉人无异,缓缓起身,语气从容地开口:

“这首诗,应该出自唐朝。”

“为何如此肯定?”有人发问。

男子解释:

“第一,陌刀,是唐朝军队才有的武器。”

“第二,诗歌鼎盛的时代,正是唐朝。”

太子朱标忽然开口,语气冷峻:

“你是汉人?”

“汉人,姓徐。”男子回答。

朱标神色一沉,声音冷了几分:

“汉人若入异邦,便不再为汉人!”

“你,不姓徐。”

男子没有争辩,只是苦笑。

忽然间,他转向大明皇帝,深深一拜。

“陛下,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哦?你明白了?”

“他是怎么猜到的?”

“帖木儿帝国的汉臣,竟如此聪明?”

周围议论纷纷,男子没有回应,只是望向老爷子。

老爷子眼神沉静,语气冰冷:

“说吧。”

男子缓缓开口:

“这诗既与唐有关,那一定与唐朝的某段历史有关……”

他边思索边说:

“安史之乱后,唐国一蹶不振。”

“失去了对边疆的掌控。”

“而在西域的一条路上,有一支唐军,镇守着安西都护府。”

“那是一段悲壮的传说。”

“安西军是大唐最强的军队。”

“他们孤军奋战,守了近五十年。”

“即使与朝廷失联。”

“即使朝廷以为他们早已战死。”

“没有补给、没有命令、甚至连一个新兵都没有。”

“但他们从未向吐蕃投降。”

“在孤独与遗忘中,他们依然战斗。”

“他们一直在等,等大唐的援军来接他们回家。”

“可他们等了又等……”

“从青丝等到白发,从热血少年等到风烛残年。”

“最终,他们等来的,只有死亡。”

这位身在异国的汉人,声音有些哽咽。

他望着大明的文武百官,那一张张沉痛的脸。

“他们,死在了时间里。”

“没有人再记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