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日清晨,奢崇明的行踪终于被发现。

他藏身于距重庆府不远的一座庄园,身边只剩数百残兵,不久前还在那里休整。

奢崇明原本计划退回重庆,重整旗鼓,招集溃散的部队。

然而未曾料到,重庆已然落入敌手。他只好沿长江逆流而上,企图返回泸州。

尚未完成渡江船只的准备,江岸边便已遍布明军旌旗。奢崇明目睹此景,双目赤红,狂怒大吼,声称要将敌军尽数杀尽。

这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的妄想。

官军一次冲锋,便击溃了这群饥饿疲惫、体力不支的残兵。

这些残部本就无意继续死战,稍有见识之人都明白,大势已去。

与其做无谓挣扎,不如归降,或许还能保住性命。

奢崇明虽有反叛的胆量,却无赴死的勇气。认清现实之后,他只能愤懑地丢下武器,任由官兵将他捆绑押解,送至“皇帝”处献俘。

至此,数日前尚能震动川蜀、声势浩大的“大梁王”奢崇明,在明军的围剿之下迅速败亡,本人被俘,数万大军全军覆没。

此役,明军共斩敌首级两万余,俘虏三万余人,成功擒获叛军首脑奢崇明,取得全面胜利。

朱由校收到捷报后,神情淡然,仅下令御营返回重庆,并命秦邦屏与秦良玉率领部属,深入山林清剿残余叛军及潜藏深山的土匪。

对奢崇明,朱由校并未放在心上。在他看来,此人不过示威不足道的小人物。史书之中,奢崇明不过是趁着地方无备时,侥幸取胜几次,其余皆为败绩。

纵然朱由校轻视其人,但作为叛乱首恶,奢崇明终究难逃一死。

朱由校下令将其押送回重庆,依照大明律例,处以凌迟极刑,诛灭九族,首级悬挂城头示众,并号召重庆百姓前来观斩。

处理完叛乱余波后,朱由校亲自统率大军,与陈广会师,水陆并进,向泸州进军。

泸州的奢寅,败得比其父奢崇明更迅速。在他尚未逃亡之前,明军已然攻克泸州。

朱燮元与王平采用“声东击西”之策,在不同地点同时渡江,成功迷惑一向精明的奢寅。

奢寅与其父遭遇相同,在战局白热化之际,遭官军夹击,仓皇溃逃。

他原本兵力不过五千余人,此战折损过半,根本无力抗衡官军。

撤退至永宁途中,又遭遇一支身份不明的官军伏击,伤亡惨重,只得逃入深山密林,寻求一线生机。

虽然奢寅兵败情形与其父极为相似,但命运却比其父更显顽强。他并未被明军捕获,而是真正逃出生天。

朱由校抵达泸州,待局势一一摸清后,便不再理会奢寅的生死。

此人已无路可逃,终归难逃一死。

泸州原是奢氏叛军的后勤重地,粮草储备自然充足,足足囤积了十五万石粮食。至于金银财宝却寥寥无几,总共加起来也不到十万两。可这些已无关紧要。

他亲自率领大军向南推进,直扑奢氏的老巢——永宁宣慰司。那里还有一件更为关键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奢崇辉并不知晓,他的兄长与侄子早已溃败,更不知道皇帝已亲自统兵前来讨伐。此时的他,正狼狈地带着奢崇明留下的一支残兵,与鲁钦的官军激烈交战。

他与前线的联络早已中断,不知多久没有消息。

鲁钦是川地有名的将领,早年参与过多场平叛战事,屡建奇功,在年轻时便已声名鹊起。后来经历岁月与战功的积淀,逐渐成为镇守西南的大将,被誉为“川中支柱”。

但这些战绩在朝中群臣和皇帝眼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他长期担任低阶的兵备官,驻守成都。

这次他被委以重任,单独领兵一万,直取叛军腹地,可谓一雪前耻。在与奢崇辉的多次交锋中,鲁钦屡战屡胜,展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

只是苦于缺乏重型武器和攻城器械,无法突破敌军的城墙与堡垒,迟迟难以扩大战果。

朱由校赶到后,立刻下令架起数十门火炮,对着这些土司精心打造的防御工事发起猛烈轰炸。

有了火器支援,攻克这些类似山寨土匪窝的据点变得轻而易举。

奢崇辉手中兵力不到万人,怎能敌得过数万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明军?面对明军井然有序且火力强劲的进攻,他撑不过半日便全军覆没,身死道消,与兄长相会于黄泉之下。

朱由校又用了三天时间,彻底肃清整个区域。

这期间,明军四面出击,占领了这些土司统治数百年的土地。

凡是属于永宁宣慰司管辖下的部落与土司势力,无论是否真正参与叛乱,有无确凿证据,统统被解除武装。

其首领与核心人物,凡是有影响力的,一律押往御营见驾。

若有人不服从或起意反抗,明军不会多言,直接动手。不论男女老少,凡有抵抗,皆格杀勿论。

这些长期处于土司统治下的百姓,与大明、与汉人离心离德,甚至心怀敌意。对他们,也就没有留情的必要。

世间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朱由校早为大明朝庞大的人口基数发愁,粮食就那么多,要供养数千万人实在吃力。借这个机会减少一些负担,倒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