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561章 董小宛:明朝烟火间的才情传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1章 董小宛:明朝烟火间的才情传奇

第一幕:秦淮初遇

**

时间:明朝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 年)秋,夜晚

地点:秦淮河畔,董小宛居所

人物:董小宛、冒辟疆、侯方域、方以智等一众文人雅士

【幕启,秦淮河畔灯火辉煌,画舫如织,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董小宛的居所内,一场宴会正在进行,文人雅士们齐聚一堂,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

侯方域(举起酒杯,大声说道):“今日能与诸位相聚于此,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听闻小宛姑娘才艺双绝,今日可否为我等一展风采?”

众人(纷纷附和):“是啊是啊,早就听闻小宛姑娘的大名,今日定要一饱眼福!”

【董小宛微微一笑,起身行礼,姿态优雅。她身着一袭淡粉色罗裙,肌肤胜雪,眉目如画,宛如仙子下凡。】

董小宛(轻声说道):“承蒙各位公子厚爱,小宛献丑了。”

【说罢,董小宛款步走到琴前,轻轻坐下,玉指轻拂琴弦,弹奏起一曲《高山流水》。琴声悠扬动听,如潺潺流水,又如巍峨高山,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一曲弹罢,众人纷纷鼓掌叫好。】

方以智(赞叹道):“小宛姑娘此曲,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不愧是秦淮八艳之一,名不虚传!”

董小宛(起身,再次行礼,谦虚道):“方公子过奖了,小宛不过是闲来无事,胡乱弹奏罢了。”

【此时,冒辟疆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董小宛,被她的才情与美貌深深吸引。】

冒辟疆(心中暗想):“果然是才色双绝,世间竟有如此佳人!”

【宴会结束后,冒辟疆找到侯方域。】

冒辟疆(问道):“侯兄,这位董小宛姑娘,究竟是何许人也?”

侯方域(笑着说):“这董小宛啊,可是大有来头。她本是苏州人,出身苏绣世家,自幼接受良好教育,诗书画、女红、茶经无一不精。只可惜家道中落,被迫沦落秦淮,成为歌妓。但即便身处风尘,她却始终保持着清高孤傲的气质,她的才情与风骨,赢得了众多名士的尊重与倾慕。”

冒辟疆(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原来如此,难怪我见她与一般欢场女子大相径庭。”

【第二天,冒辟疆再次来到董小宛的居所,想要拜访她。】

仆人(拦住冒辟疆,说道):“公子,小宛姑娘今日身体不适,不便见客。”

冒辟疆(有些失望,但仍不死心,说道):“能否麻烦你转告小宛姑娘,就说如皋冒辟疆前来拜访,仰慕她已久,希望能与她一见。”

仆人(犹豫了一下,说道):“好吧,公子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过了一会儿,仆人出来了。】

仆人(说道):“公子,小宛姑娘请您进去。”

冒辟疆(心中一喜,连忙走进屋内。只见董小宛正坐在窗前,手持书卷,静静地看着窗外。听到冒辟疆进来,她缓缓转过头,微微一笑。】

董小宛(轻声说道):“冒公子,久仰大名。昨日宴会上,就对公子的风采印象深刻。”

冒辟疆(连忙行礼,说道):“小宛姑娘客气了,我才是久仰姑娘的才情与美貌。今日冒昧前来,还望姑娘不要见怪。”

【两人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无话不谈。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冒辟疆才依依不舍地告辞。】

冒辟疆(起身,说道):“今日与姑娘相谈,真是受益匪浅。冒某改日再来拜访。”

董小宛(微笑着点头):“好,小宛期待与冒公子再次相见。”

【冒辟疆离开后,董小宛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涟漪。而冒辟疆回到家中,脑海中也全是董小宛的身影。两人初次见面,便互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第二幕:倾心相恋

时间:明朝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 年)秋至崇祯十五年(公元 1642 年)

地点:苏州、如皋等地

人物:董小宛、冒辟疆、鸨母、钱谦益、柳如是

【自从初次见面后,冒辟疆便时常来找董小宛,两人一起品茶、赏花、吟诗作画,感情逐渐升温。】

冒辟疆(手持书卷,深情地念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小宛,你就是我心中的伊人。”

董小宛(脸颊绯红,轻声说道):“公子谬赞了,小宛能得公子青睐,实乃三生有幸。只可惜,小宛出身青楼,恐怕配不上公子。”

冒辟疆(连忙握住董小宛的手,说道):“小宛,你不要妄自菲薄。在我心中,你的才情与品格,远胜那些名门闺秀。我不在乎你的出身,只愿与你相伴一生。”

【董小宛感动得热泪盈眶,轻轻靠在冒辟疆的怀里。然而,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鸨母见董小宛与冒辟疆感情日深,担心失去这棵摇钱树,便对他们百般阻挠。】

鸨母(一脸怒容,对董小宛说道):“小宛,你可别忘了自己的身份!你是我花钱买来的,就得听我的话。那个冒辟疆,不过是个穷书生,能给你什么?你要是再和他纠缠不清,可别怪我不客气!”

董小宛(倔强地说道):“妈妈,我与冒公子是真心相爱,我不在乎他有没有钱。就算要我吃苦,我也心甘情愿。”

鸨母(冷笑一声,说道):“哼,真心相爱?在这世上,没钱什么都做不了。你要是不听我的,就别想离开这里!”

【董小宛无奈,只好将此事告诉冒辟疆。冒辟疆也为他们的未来感到担忧,但他并没有放弃。】

冒辟疆(紧紧握着董小宛的手,说道):“小宛,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娶你。就算散尽家财,我也在所不惜。”

董小宛(眼中含泪,点头说道):“公子,我相信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愿意和你一起面对。”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冒辟疆几次想要为董小宛赎身,都遭到鸨母的拒绝。鸨母狮子大开口,索要巨额赎金,冒辟疆根本无力承担。两人陷入了绝望之中。】

【就在他们走投无路之时,钱谦益听闻了他们的遭遇,决定伸出援手。钱谦益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在江南一带声望颇高,与官府也关系深厚。】

钱谦益(微笑着对冒辟疆说道):“冒公子,我与小宛也算相识一场,她的才情我很欣赏。如今你们遇到困难,我自当相助。”

冒辟疆(连忙行礼,感激地说道):“钱先生,您的大恩大德,冒某没齿难忘。只是这赎金……”

钱谦益(摆摆手,说道):“赎金的事你不必担心,我来想办法。你只管准备好迎娶小宛就是。”

【在钱谦益的帮助下,董小宛终于赎身成功。崇祯十五年(公元 1642 年),董小宛嫁给了冒辟疆,成为他的妾室。婚礼当天,董小宛身着红嫁衣,凤冠霞帔,美得如同仙子下凡。冒辟疆牵着她的手,步入洞房,两人从此结为连理,开启了新的生活。】

第三幕:乱世流离

时间: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至顺治八年(公元 1651 年)

地点:如皋、盐官等地

人物:董小宛、冒辟疆、冒母、仆人

【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随后,清军入关,一路南下,烧杀抢掠,局势动荡不安。如皋也受到了战火的波及,冒家陷入了恐慌之中。】

冒辟疆(一脸焦急,对家人说道):“如今局势危急,清军眼看就要打过来了,我们必须赶紧离开这里,否则性命不保!”

冒母(忧心忡忡,说道):“可是我们能去哪里呢?这兵荒马乱的,到处都是危险。”

董小宛(坚定地说道):“不管去哪里,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还有希望。我们先离开这里,找个安全的地方躲避一下。”

【于是,冒家匆忙收拾行李,带着一些细软,开始了逃亡之路。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躲避着清军的追捕和战乱的纷扰。董小宛虽然身为女子,但她却表现得十分坚强,不仅要照顾冒辟疆和冒母,还要应对各种困难和危险。】

【然而,祸不单行。在逃亡途中,冒辟疆不幸病倒了,染上了疟疾和痢疾,病情十分严重。他整日高烧不退,上吐下泻,痛苦不堪。董小宛心急如焚,日夜守在他的床边,悉心照料。】

董小宛(轻轻抚摸着冒辟疆的额头,焦急地说道):“相公,你一定要好起来啊!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办?”

冒辟疆(虚弱地说道):“小宛,辛苦你了…… 我这病…… 恐怕是好不了了……”

董小宛(连忙捂住冒辟疆的嘴,说道):“相公,你别胡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还要一起度过余生呢!”

【为了照顾冒辟疆,董小宛想尽了办法。她四处寻找草药,为冒辟疆煎药熬汤;她亲自为冒辟疆擦拭身体,清理呕吐物;她日夜守在冒辟疆的床边,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冒辟疆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然而,董小宛却因为过度劳累和担忧,身体越来越虚弱。她原本就娇弱的身体,在这样的折腾下,终于支撑不住了。她开始咳嗽、发烧,脸色苍白,形容憔悴。】

冒辟疆(看着董小宛虚弱的样子,心疼地说道):“小宛,你也病倒了,都是我拖累了你……”

董小宛(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说道):“相公,你别这么说。只要你能好起来,我做什么都值得。我这病,休息几天就会好的。”

【尽管董小宛嘴上这么说,但她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连走路都有些吃力。冒辟疆虽然病好了一些,但看到董小宛的样子,他的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担忧。】

【不久后,他们逃到了盐官。在盐官,他们暂时安顿了下来。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冒家的财产在逃亡途中几乎损失殆尽,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拮据。董小宛不得不精打细算,想尽办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董小宛和冒辟疆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们的感情也在患难中变得更加深厚。然而,命运却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们。董小宛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她的生命,正在一点点地消逝…… 】

第四幕:美食慰藉

时间:顺治八年(公元 1651 年),冬日

地点:盐官,冒家临时住所

人物:董小宛、冒辟疆、冒母、仆人

【在盐官的临时住所里,虽然生活艰苦,但董小宛依然想尽办法为家人带来温暖和快乐。这一天,她决定发挥自己的厨艺,为家人制作一些美食。】

董小宛(对仆人说道):“去把我珍藏的那块五花肉拿出来,再准备些生姜、生抽、老抽、料酒、盐、糖,我要做一道特别的菜。”

仆人(连忙应道):“是,夫人。”

【不一会儿,仆人将所需食材准备齐全。董小宛系上围裙,开始动手制作她发明的 “董肉”,也就是走油肉。她熟练地将五花肉置于火上烘烤,然后用温水浸泡,刮去表面脏污,擦干备用。接着,她在锅中放入清水,加入酱油、料酒、白糖、大料、葱姜盐,烧开后放入猪肉,皮朝上,文火煨汤。】

董小宛(一边忙碌,一边对冒辟疆说道):“相公,你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这道菜给你吃的时候吗?那时候我们还在如皋,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很幸福。”

冒辟疆(坐在一旁,看着董小宛,眼中满是温柔):“当然记得,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肉。小宛,辛苦你了,在这么艰难的日子里,还想着为我们做美食。”

董小宛(微笑着说):“只要能让你们吃得开心,我做什么都值得。而且,这美食也能让我们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感受到家的温暖。”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精心烹制,“董肉” 终于做好了。皮呈皱纹状,油亮光滑,纹似虎皮,肥而不腻,香甜可口。董小宛又开始制作 “董糖”。她将精细白糖、褪壳芝麻、纯净饴糖、上等面粉等材料准备好,按照独特的工艺,小火熬糖,再将粉坯和糖骨完美糅合,经过卷粉、按压、压块、切割等工序,最终制成了酥松香甜的 “董糖”。】

【傍晚时分,一桌丰盛的晚餐摆在了冒家人面前。有香气扑鼻的 “董肉”,还有香甜可口的 “董糖”,以及一些简单的蔬菜。】

冒母(看着桌上的美食,感动地说):“小宛,你真是个好媳妇。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还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饭菜,让我们感受到家的味道。”

董小宛(连忙说道):“娘,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再苦的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董小宛亲手做的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小的屋子里。在这乱世之中,美食成为了他们心灵的慰藉,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 】

第五幕:香消玉殒

时间:顺治八年(公元 1651 年)正月

地点:盐官,冒家临时住所

人物:董小宛、冒辟疆、冒母、仆人、郎中

【董小宛的病情日益加重,她整日卧病在床,脸色苍白如纸,身体瘦得皮包骨头。冒辟疆心急如焚,四处延请名医,但都无济于事。】

冒辟疆(紧紧握着董小宛的手,眼中满是焦急和担忧):“小宛,你一定要撑住啊!我已经请了最好的郎中,他们一定会治好你的。”

董小宛(虚弱地摇了摇头,微微一笑):“相公,别白费力气了…… 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 这都是命……”

冒辟疆(泪水夺眶而出,哽咽着说):“不,我不信!你不会有事的,我们还要一起度过余生,还要一起看遍世间美景……”

【冒母也守在董小宛的床边,看着儿媳虚弱的样子,心疼不已。】

冒母(抚摸着董小宛的额头,老泪纵横):“小宛啊,你是个好孩子,老天爷怎么就这么狠心呢?你可一定要好起来啊,我们都离不开你……”

【郎中来了,为董小宛把了脉,然后摇了摇头,走到冒辟疆身边。】

郎中(无奈地说):“冒公子,尊夫人的病已经病入膏肓,老夫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她如今全靠一口气撑着,恐怕…… 撑不了多久了……”

冒辟疆(如遭雷击,双腿一软,差点摔倒):“这…… 怎么会这样…… 郎中,求您再想想办法,救救她吧……”

郎中(叹了口气,说道):“冒公子,节哀顺变吧。老夫已经尽力了。”

【冒辟疆失魂落魄地走到董小宛的床边,坐在她身边,紧紧握着她的手。董小宛看着冒辟疆,眼中满是眷恋和不舍。】

董小宛(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道):“相公…… 能与你相识、相知、相爱,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只是…… 我不能再陪你走下去了…… 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冒辟疆(泣不成声,说道):“小宛,你别这么说,我不要你离开我…… 我不能没有你……”

董小宛(轻轻抬起手,抚摸着冒辟疆的脸):“相公,答应我…… 好好照顾自己…… 也替我照顾好母亲……”

冒辟疆(拼命点头,说道):“我答应你,我都答应你…… 小宛,你不要离开我……”

【董小宛的手缓缓垂了下去,眼睛也慢慢闭上了。她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微笑,仿佛在回忆着与冒辟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冒辟疆(悲痛欲绝,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小宛 ——!”

【房间里,顿时哭声一片。冒母、仆人都悲痛万分,为董小宛的离去而伤心落泪。冒辟疆更是痛不欲生,他抱着董小宛的尸体,久久不愿放手,仿佛这样就能留住她的生命。】

【顺治八年(公元 1651 年)正月初二,董小宛在盐官冒家临时住所病逝,年仅 27 岁。她的一生,如同一首凄美的乐章,虽然短暂,却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与冒辟疆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而冒辟疆,在董小宛去世后,悲痛万分。他将董小宛葬于影梅庵,并写下了《影梅庵忆语》,回忆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点点滴滴,以寄托自己对董小宛的无尽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