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317章 隋朝1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隋·塔魂

人物表

- 董钦:宫束班领班,三十五岁,掌心满是老茧,对器物精度偏执到“差一厘都要拆了重造”,被弟兄们戏称“董较真”

- 石头:二十四岁,力大如牛却总毛手毛脚,抡大锤时能把火星溅到自己衣角,擅长锻打青铜构件

- 老木:五十六岁,宫束班元老,精通石雕与鎏金,话少但眼神毒,能一眼看出石料里的暗纹

- 小墨:二十岁,心思活络的年轻匠人,擅长绘制纹样,总爱对着古画琢磨新花样,负责塔身上的浮雕设计

- 慧能法师:栖霞寺僧人,四十岁,温文尔雅,懂佛法也懂工艺,负责舍利塔的形制与佛教题材指导

- 李管事:工部监工,四十八岁,看似严苛,实则惜才,常偷偷给宫束班补送稀缺石料

第一幕:缘起栖霞

场景一:大兴城宫束班工坊 - 春·日

【工坊里堆着半成的青铜礼器,錾刀、凿子、砂纸散落案头。阳光透过天窗,把空气中的石粉照得像细碎的金粒。董钦正蹲在地上,用卡尺量一块青铜塔刹构件,眉头皱得能夹住錾刀】

石头:(扛着新凿好的石料进门,“咚”地把石料放地上)头儿!你要的塔基石料我凿完了!你看这平整度,能当镜子照!(说着就想拿手蹭石料表面)

董钦:(头也不抬,伸手拦住他)别碰!刚磨好的面,沾了汗就得重磨。这是栖霞寺的舍利塔构件,不是普通的石墩子。

【小墨抱着一卷画轴跑进来,纸卷在手里晃得像翻飞的蝴蝶】

小墨:头儿!慧能法师送的塔样我画好了!你看这塔身上的飞天纹,我参照了洛阳龙门的石窟造像,再加点卷草纹,是不是比原图样活泛多了?(说着就把画轴摊在案上,上面画着七层舍利塔的草图,飞天衣袂飘举,莲纹环绕塔身)

【老木端着一碗泡好的草药茶从里间出来,走到画轴前,枯瘦的手指轻轻点在塔檐的位置】

老木:塔檐角度太陡,雨水会积在瓦当缝里,三年就得腐。得再调缓三度,瓦当间距缩半寸,才能让雨水顺流而下。

董钦:(凑到画轴前,盯着塔檐看了半晌,点头附和)老木师傅说得对。还有塔门的浮雕,菩萨的衣褶得再顺点,现在看着像硬扯的布,没有“飘动感”。

石头:(挠挠头,凑过来看画轴)不就是建个塔嘛,用得着这么讲究?能立起来,能放舍利不就行了?

董钦:(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这舍利塔是要供在栖霞寺的,得经得起百年风雨,还得让后人看着就心生敬畏。咱们宫束班做的活,要么不做,要做就得是旷世精品。

【这时,慧能法师提着一个布包走进工坊,布包里装着几卷佛经与一尊小型舍利塔模型】

慧能法师:(双手合十)董领班,诸位施主,别来无恙?

董钦:(赶紧起身还礼)慧能法师客气了。您送的塔样我们正琢磨呢,就是有些细节还得跟您请教。

慧能法师:(把模型放在案上,模型是檀香木做的,七层塔身雕得精巧玲珑)此塔需供奉佛骨舍利,塔基要刻“八大菩萨”,塔身刻“释迦牟尼生平浮雕”,塔顶的塔刹要鎏金,象征佛光普照。只是……寺里经费有限,石料与金箔怕是不够。

【李管事背着双手走进来,正好听见这话,嘴角勾起一抹笑】

李管事:(指了指工坊外)法师放心,石料我让人从房山运了三十车,金箔也补了二十张。董钦,你们这群“憨货”可得争点气,别浪费了好物料。

董钦:(眼睛一亮,朝李管事作揖)谢李管事!我们保证,这舍利塔建成后,定是隋朝第一塔!

石头:(攥紧拳头)对!我抡大锤的力气,全用在这塔上!

【老木拿起一块石料,对着阳光看了看,指尖划过石料表面的纹理,缓缓开口】:房山的青白石,质地密,不易裂,是建塔的好料。接下来,先凿塔基吧。

【众人围到石料旁,阳光落在他们脸上,每个人眼里都闪着光——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劳作,是一场要刻进时光里的匠心修行。】

第二幕:千锤万凿

场景二:栖霞寺工地 - 夏·日

【工地旁搭着简易工棚,几尊凿好的塔基石构件摆在棚下。董钦正拿着凿子,给一块刻有“文殊菩萨”的石料修细节,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石料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石头:(光着膀子抡大锤,正砸向一块待凿的石料,每砸一下,地面都震得发颤)头儿!这石料也太硬了!我砸了二十锤,才凿出一道小缝!(说着就想把大锤往地上扔)

董钦:(放下凿子,走过去捡起大锤递给他)硬才好!硬石料能存千年。你别光用蛮力,看我怎么砸——锤要对准凿子尖,力道往石料纹理里送,不是跟石料硬碰硬。(说着接过大锤,手臂一扬,“咚”的一声,凿子在石料上刻出一道深痕)

【小墨蹲在另一块石料旁,拿着炭笔在上面画“释迦牟尼诞生”的浮雕轮廓。他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慧能法师送的佛经插画,又低头修改,炭笔在石料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小墨:(抬头喊董钦)头儿!你看这太子像的衣褶,我画得够不够软?慧能法师说,太子诞生时“九龙吐水”,这龙的鳞片得画得细点,才显神圣。

董钦:(走过去蹲下来,手指顺着炭笔线条摸了摸)龙鳞再密点,每片鳞片的边缘要带点弧度,别画得跟鱼鳞似的。还有太子的手势,得是“施无畏印”,你这手指弯得太厉害,看着像在抓东西。

【老木坐在工棚下,正给一块塔檐瓦当鎏金。他手里拿着细毛刷,蘸着金水,一点一点往瓦当的莲纹里填,金水在阳光下泛着暖光,衬得他的手格外稳】

老木:(对董钦喊)塔刹的青铜构件得先镀汞,不然金水挂不住。你让石头把构件磨得再亮些,连纹路里的锈迹都得抠干净。

董钦:(应了声“好”,转身对石头喊)听见没?把塔刹构件拿过去给老木师傅,磨得要是不够亮,你就自己用砂纸蹭到天黑!

石头:(苦着脸扛起构件)知道了头儿!保证磨得比我的脸还亮!

【慧能法师提着食盒走进工地,里面装着刚做好的素面与茶水】

慧能法师:诸位施主辛苦了,先歇会儿吃点东西吧。方才我去看了塔基,八大菩萨的浮雕已经有了雏形,真是栩栩如生。

小墨:(放下炭笔,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法师过奖了!都是头儿和老木师傅教得好,我就是照着画罢了。

董钦:(咬了一口素面,看向远处的塔基)这塔基得再加固,毕竟要承载七层塔身。明天让石头多凿几块承重石料,埋在塔基下面,这样才能稳。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工地上,把石料与构件染成了金红色。石头还在抡着大锤,老木依旧在给瓦当鎏金,小墨趴在石料上修改纹样,董钦拿着图纸,在塔基旁比划着——这群“憨货”,把日子都泡在了工地上,只为让那座塔,能稳稳地立在栖霞山巅。】

场景三:栖霞寺工地 - 秋·日

【半年过去,舍利塔已经建到第五层。塔身的浮雕基本完工,飞天、莲纹、佛经故事在石面上层层铺开,像一幅立体的佛教画卷。董钦正站在脚手架上,用水平仪测塔身的垂直度】

董钦:(朝下面喊)石头!左边的塔身再往左挪半寸!垂直度差了两厘,得调过来!

石头:(在下面扛着塔身构件,脸憋得通红)头儿!这构件重八百斤,挪半寸得四个人一起使劲!就两厘,看不出来的!

老木:(从脚手架另一头探出头,声音带着威严)看得出来!百年后塔身会歪,后人会说宫束班的手艺差。现在不调,以后想调都调不了。

【小墨抱着颜料罐爬上脚手架,罐子里装着给浮雕上色的矿物颜料】

小墨:头儿!慧能法师说,飞天的飘带要涂石青,莲瓣涂石绿,这样在阳光下看更鲜亮。我试了一块,你看效果咋样?(说着指向一块刚上色的飞天浮雕,石青的飘带在秋日里泛着清冷的光,石绿的莲瓣像刚摘的新莲)

董钦:(凑过去看了看,点头道)颜色正!但别涂太厚,颜料层太厚会裂。每一笔都要薄,涂三遍,让颜色慢慢渗进石料里。

【李管事带着几个工部匠人来巡查,手里拿着一本册子,上面记着舍利塔的施工进度】

李管事:(抬头看脚手架上的众人)董钦,工期快到了,你们这进度能赶上吗?宫里还等着看舍利塔的落成仪式呢。

董钦:(从脚手架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李管事放心,年前肯定能完工。就是塔顶的塔刹,鎏金还得老木师傅多盯着,不能出半点差错。

老木:(拿着一块鎏金后的塔刹构件走过来,构件在阳光下亮得晃眼)塔刹的鎏金我已经做了三遍,每一遍都磨了三天,保证五十年不褪色。

李管事:(接过构件看了看,指尖划过鎏金表面,感慨道)你们这群“憨货”,真是把心思都钻进去了。这塔,怕是能立千年。

【慧能法师拿着一串佛珠走来,身后跟着几个栖霞寺的僧人】

慧能法师:(双手合十)董领班,诸位施主,佛骨舍利已经备好,就等塔建成后供奉。方才我绕着塔身走了一圈,每一处浮雕都透着匠心,这是栖霞寺的福气,也是天下僧人的福气。

董钦:(望着即将完工的舍利塔,眼里满是欣慰)法师过誉了。我们就是手艺人,把活做好,是本分。

【秋风拂过工地,吹动脚手架上的麻绳,塔身的浮雕在风中静静矗立。小墨在给最后一块飞天浮雕上色,石头在给塔基加固,老木在打磨塔顶的塔刹,董钦拿着图纸,在塔下一遍遍核对——他们知道,这座塔,不仅是用来供奉舍利的,更是用来供奉“匠心”的。】

第三幕:塔成之日

场景四:栖霞寺工地 - 冬·日

【腊月里,舍利塔终于完工。七层塔身稳稳地立在栖霞寺后山,塔刹鎏金的光芒在雪后初晴的阳光下,能照到十里外的江面。塔身的浮雕在白雪映衬下,更显庄重典雅,飞天似要从石面上飘起来,莲纹似要在雪地里绽放】

石头:(站在塔下,仰着头看塔顶,傻笑出声)没想到我这双只会抡大锤的手,还能参与建这么气派的塔!以后我儿子来栖霞寺,我就能跟他说,这塔的塔基,是你爹凿的!

小墨:(拿着画笔,在塔门旁的一块石料上刻字)我要把咱们宫束班的名字刻在这儿,让后人知道,这舍利塔是咱们造的!

董钦:(拦住他,笑着说)不用刻。咱们的手艺刻在塔身上,后人看到这浮雕,看到这塔身的垂直度,就知道是宫束班的活。

【慧能法师带着全寺僧人,捧着佛骨舍利走来。僧人们穿着袈裟,手持法器,诵经声在栖霞山间回荡】

慧能法师:(走到塔前,转身对宫束班众人说)今日舍利入塔,多亏了诸位施主的匠心。此塔名为“栖霞寺舍利塔”,它会带着诸位的手艺,与佛法一同流传后世。

【李管事站在一旁,看着舍利塔,眼里满是赞叹】

李管事:董钦,你们这群“憨货”,还真造出了旷世精品。以后工部再有大活,我第一个找你们宫束班!

老木:(望着舍利塔,嘴角难得露出笑意)这塔,比我这辈子做的任何一件活都好。

【董钦站在塔下,看着塔身的每一处细节——飞天的飘带、莲纹的弧度、塔刹的光泽,仿佛看到了半年来的日日夜夜:石头抡锤的身影、老木鎏金的专注、小墨画样的认真,还有自己拿着卡尺较真的模样。他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有些东西,会比人活得更久,比如这座塔,比如宫束班的匠心。】

【诵经声中,佛骨舍利被缓缓送入塔内。阳光洒在舍利塔上,鎏金的塔刹折射出七彩的光,落在宫束班众人的脸上。他们的脸上满是石粉与汗水,但眼神里,却亮得像塔刹上的金光。】

尾声:千年回响

场景五:栖霞寺舍利塔前 - 现代·日

【秋日的栖霞山,游客们围着舍利塔拍照。塔身上的浮雕依旧清晰,飞天的衣褶、莲纹的纹路,在千年风雨后依旧鲜活。讲解员拿着扩音器,给游客介绍舍利塔的历史】

讲解员:这座栖霞寺舍利塔,是隋代宫束班匠人建造的,采用七层楼阁式结构,塔身浮雕涵盖佛教故事、飞天、莲纹等题材,鎏金塔刹历经千年依旧光亮。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结构舍利塔之一,更是隋代工艺的巅峰之作……

【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指着塔身上的飞天浮雕】

小女孩:妈妈,你看这个仙女,她的飘带好像在动!古代的叔叔们好厉害,能在石头上刻出这么好看的画!

妈妈:(摸了摸小女孩的头)是啊,他们用手一点一点凿,一点一点画,花了好多时间才建成这座塔。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以后的人也能看到这么美的建筑。

【阳光透过树叶,落在舍利塔的浮雕上,石青、石绿的颜料痕迹虽淡,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色彩。塔刹的鎏金在阳光下泛着暖光,像在诉说千年前那群匠人的故事——那群被称作“憨货”的手艺人,用他们的执着与匠心,把自己的名字,刻进了时光里,刻进了这座屹立千年的塔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