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286章 三国3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柏酒暖三国

人物表

- 老班:宫束班班主,五十余岁,手艺扎实,性格沉稳却藏着幽默,对传统工艺极执着

- 石头:二十出头,力气大,性子憨直,爱咋咋呼呼,酿酒时总爱偷尝

- 小乙:十八九岁,心思细,手脚麻利,擅长摆弄工具,是老班的得力助手

- 阿福:二十岁,话多,爱凑热闹,脑子里总有些稀奇古怪的点子,笑点极低

- 曹府差役:三十岁左右,神态倨傲,说话带着官腔,对民间手艺半信半疑

第一幕:宫束班的“闲不住”

场景一:宫束班作坊 - 日 - 内

【作坊里堆着各色木料、工具,墙角摆着几个空酒坛,阳光透过木窗洒在地面,尘埃在光里飞舞。老班正拿着刨子刨一块松木,木屑簌簌落下。石头蹲在一旁,拿着块粗布擦酒坛,擦着擦着就忍不住拍了拍坛壁】

石头:(声音洪亮)老班!这坛都擦三遍了,再擦下去都要透光咯!咱们这都歇了小半月,啥时候才能接新活啊?

【老班停下刨子,吹了吹木头上的木屑,抬头看了看窗外】

老班:急啥?这寒冬腊月的,大户人家要么忙着备年货,要么守着炭火取暖,哪有心思修门造窗?咱们宫束班靠手艺吃饭,也得顺着时节来。

【小乙端着一盆温水走进来,放在桌案上,顺手拿起桌上的小刷子,开始清理刨子上的木屑】

小乙:石头哥,你就是闲不住。前阵子赶工修曹府的侧门,你天天喊累,这才歇几天,又盼着干活了?

【阿福从门外跑进来,手里攥着几根干枯的柏枝,脸上带着笑,一进门就嚷嚷】

阿福:哎哎哎!你们快瞧!我刚在作坊后山上捡的柏枝,这枝子干得透,闻着还有股清香味儿呢!

【石头立马站起身,凑过去抢过柏枝闻了闻,皱了皱眉】

石头:啥味儿啊?有点涩,还有点冲,这玩意儿能干嘛?烧火都嫌烟大吧?

阿福:(拍了下石头的胳膊)你懂啥!前儿我去镇上买米,听杂货铺老板说,快到元旦了,好些人家都要酿柏酒,说是喝了能驱邪避灾,保一年平安。咱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试试?

【老班放下刨子,走到阿福身边,拿起一根柏枝仔细看了看,指尖捻了捻柏叶】

老班:柏酒……倒是听过这说法。早年在洛阳,见大户人家元旦时喝过,用柏叶浸泡米酒,喝着带点清苦,后味却甘。只是咱们只会做木工,酿酒这活计,从没碰过啊。

小乙:老班,试试呗!咱们宫束班啥手艺没摸过?修门能做到严丝合缝,酿酒说不定也能成!再说了,就算酿坏了,大不了当料酒用,总比在这儿干坐着强。

【石头眼睛一亮,搓了搓手】

石头:对啊老班!要是酿好了,咱们元旦时就能喝上自己酿的酒,还能给街坊邻居送点,多有面儿!我力气大,挑水、搬坛子的活,我包了!

【阿福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拍着胸脯】

阿福:我去镇上打听酿酒的法子!保证问得明明白白,连放多少米、多少水都记下来!

【老班看着几个徒弟干劲十足的样子,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摇了摇头】

老班:你们这群憨货,说干就干,也不琢磨琢磨难不难。行吧,既然你们都想试试,那就试试。不过丑话说在前头,酿酒是细活,急不得,要是出了岔子,可别灰心。

小乙:放心吧老班!我们肯定听你的指挥!

【石头已经扛起一个空酒坛,就要往外走】

石头:我这就去挑水!保证挑最干净的井水!

【阿福也跟着往外跑,边跑边喊】

阿福:我去镇上!等着我的好消息!

【老班看着两人风风火火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收拾工具的小乙,无奈地笑了笑,拿起那根柏枝,又闻了闻】

第二幕:酿酒的“鸡飞狗跳”

场景二:宫束班作坊后院 - 日 - 外

【后院里搭了个简易的棚子,棚下摆着三个大酒坛,坛边放着木桶、木勺、筛子等工具。阿福拿着一张纸,蹲在地上,给老班、石头、小乙念着从镇上打听来的酿酒法子】

阿福:(指着纸上的字)杂货铺老板说,酿米酒得先泡米,泡上一整天,泡到米一捏就碎才行。然后把米蒸熟,摊开晾凉,再撒上酒曲,拌匀了放进坛子里,加上水,密封起来发酵。等米酒酿好了,再把柏叶洗干净,晾干,放进米酒里浸泡,泡个七八天,柏酒就成了!

【石头蹲在一旁,手里拿着个木勺,在空桶里比划着】

石头:这么简单?那我泡米去!我多泡点,咱们多酿几坛!

【小乙从屋里抱出一袋子糯米,放在地上,打开袋子,抓起一把糯米看了看】

小乙:这糯米得挑挑,把碎米、坏米捡出来,不然酿出来的酒容易坏。

【老班蹲下身,抓起一把糯米,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

老班:小乙说得对,酿酒和做木工一样,材料得选好。石头,你去把筛子拿来,咱们先筛米。阿福,你去把柏枝洗干净,晾干,注意别把柏叶弄掉太多。

【几人立马行动起来。石头搬来筛子,小乙负责倒米,两人一起筛米,筛下来的碎米落在一旁的小盆里。阿福端着柏枝,跑到后院的水井边,蹲在地上洗柏枝,边洗边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过了一会儿,米筛好了,石头把筛好的糯米倒进木桶里,准备去挑水泡米。刚站起来,就被老班叫住】

老班:等等,泡米的水要凉井水,不能用温水,不然米容易馊。

石头:知道了老班!保证用凉井水!

【石头挑着水桶去挑水,阿福也把洗好的柏枝晾在了棚子下的绳子上,柏枝上的水珠顺着枝条往下滴,在地面上积了小水洼】

阿福:(凑到老班身边)老班,你说咱们酿的柏酒,会不会比镇上酒坊酿的还好喝?

老班:(笑着摇头)现在说这话还太早。酿酒就像打磨木料,得有耐心,一步一步来,少一步都不行。

【小乙把筛好的糯米放进大盆里,等着石头挑水回来。没过多久,石头挑着两桶水回来,气喘吁吁地把水桶放在盆边】

石头:(擦了擦额头的汗)井水来了!冰凉冰凉的,泡米正好!

【几人一起把水倒进盆里,糯米在水里慢慢散开。老班用木勺搅了搅,确保每粒米都能泡到水】

老班:行了,泡上一天,明天这个时候再蒸米。今天先到这儿,都回去歇着吧。

【石头看着盆里的糯米,咽了咽口水】

石头:老班,明天蒸米的时候,能不能先蒸一小碗,让我尝尝?

【阿福和小乙都笑了起来,老班无奈地拍了下石头的脑袋】

老班:你就知道吃!行,明天蒸米的时候,给你蒸一小碗。

【石头立马笑了,扛起空水桶就往屋里走】

场景三:宫束班作坊后院 - 日 - 内

【第二天,阳光比前一天更暖些。泡好的糯米已经捞出来,放在铺着纱布的蒸笼里。石头蹲在灶台边,往灶里添柴,火苗“噼里啪啦”地舔着锅底】

石头:(看着蒸笼里的糯米)老班,这米啥时候能熟啊?我都闻着点香味儿了。

老班:再等半个时辰。火别太大,小火慢蒸,不然米外面熟了,里面还是生的。

【小乙站在蒸笼边,时不时揭开蒸笼盖,查看糯米的情况。阿福则在一旁收拾昨天泡米的盆,边收拾边哼歌】

阿福:蒸糯米,酿米酒,酿好米酒泡柏枝,柏酒香,飘满巷……

【石头听着阿福哼歌,也跟着哼了起来,哼着哼着就跑调了,引得小乙笑出了声】

小乙:石头哥,你这嗓子,还是别唱歌了,比杀猪还难听。

石头:(瞪了小乙一眼)我乐意!我哼歌,米熟得快!

【老班无奈地摇了摇头,走到蒸笼边,揭开盖子,用筷子扎了扎糯米,拔出筷子看了看】

老班:差不多了,把火灭了,再焖一会儿。

【石头立马把灶里的火灭了,还不忘用扇子扇了扇,让灶里的余温再焖会儿糯米】

【又过了一会儿,老班揭开蒸笼盖,一股糯米的香味飘了出来。石头立马凑过去,深吸了一口气】

石头:真香!老班,能尝了吗?

【老班笑着点了点头,用勺子舀了一小碗糯米,递给石头】

老班:小心烫。

【石头接过碗,吹了吹,就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烫得直咧嘴,却还是忍不住咽了下去】

石头:好吃!软糯香甜,比镇上卖的米糕还好吃!

【阿福和小乙也各尝了一口,都点头称赞】

阿福:要是再蘸点糖,就更好吃了!

老班:别光顾着吃,把糯米摊开晾凉,等温度降下来,就撒酒曲。

【几人立马行动起来,把蒸笼里的糯米倒在干净的竹席上,用木勺摊开,小乙还时不时用手摸一摸,感受温度】

【等糯米晾凉了,老班从屋里拿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酒曲。他把酒曲倒在碗里,用擀面杖擀成粉末】

老班:小乙,你把糯米拌匀,我撒酒曲。石头,你把酒坛洗干净,擦干,别留一点水。阿福,你去把晾好的柏枝收过来,先放在一边。

【几人分工合作,小乙用木勺把糯米翻来翻去,老班则一点点把酒曲撒在糯米上,边撒边叮嘱】

老班:酒曲要撒均匀,不然有的地方发酵不好,酒就会酸。

【石头把酒坛洗得干干净净,用布擦干,放在棚子下。阿福也把柏枝收了过来,堆在坛边】

【等糯米和酒曲拌匀了,老班指挥着石头和小乙把糯米装进酒坛里,装到七分满,然后往坛里加了适量的井水】

老班:水不能加太多,不然酒就淡了;也不能加太少,不然糯米发酵不充分。

【装好糯米和水后,老班用干净的纱布把坛口封好,再用绳子扎紧,最后在坛口周围抹上一层黄泥,密封严实】

老班:行了,接下来就是发酵了。得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等上二十天左右,米酒就能酿好了。

【石头看着封好的酒坛,摸了摸下巴】

石头:还要等二十天啊?这也太久了吧。

阿福:别急啊石头哥,好东西都得等。等米酒酿好了,再泡上柏枝,咱们就能喝上柏酒了!

【老班拍了拍酒坛,笑着说】

老班:耐心点,咱们宫束班做手艺,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第三幕:柏酒成,趣事生

场景四:宫束班作坊后院 - 日 - 内

【二十天后,元旦前几天。作坊后院的棚下,三个酒坛静静地放着。老班、石头、小乙、阿福围在酒坛边,脸上都带着期待】

石头:(搓着手)老班,今天能开坛了吧?我这二十天,天天都来看看,就盼着今天呢!

老班:差不多了。小乙,你去拿个小碗和勺子来。

【小乙立马跑进屋里,拿来小碗和勺子。老班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坛口的黄泥弄掉,再解开绳子,掀开纱布。一股米酒的清香飘了出来,带着点甜味】

阿福:(深吸一口气)好香啊!比镇上酒坊的米酒还香!

【老班用勺子舀了一勺米酒,倒进小碗里,米酒清澈,泛着淡淡的黄色】

老班:先尝尝味道。

【石头立马凑过去,伸手就要拿碗】

石头:我来尝!我来尝!

【老班把碗递给石头,石头喝了一口,眼睛立马亮了】

石头:好喝!甜丝丝的,还有点酒香,一点都不冲!老班,咱们成功了!

【小乙和阿福也各尝了一口,都忍不住称赞】

小乙:真的好喝!比我以前喝过的米酒都好喝!

阿福:那咱们赶紧泡柏枝吧!泡好柏酒,元旦就能喝了!

【老班点了点头,指挥着几人把晾好的柏枝放进酒坛里,再把纱布重新封好,扎紧绳子】

老班:柏枝泡上七八天,柏酒就成了。这几天得好好看着,别让野猫野狗把坛口弄破了。

【接下来的几天,石头每天都要去看看酒坛,有时还会趴在坛边闻闻味道,惹得阿福和小乙笑话】

场景五:宫束班作坊 - 日 - 内

【元旦前一天,老班决定开坛尝柏酒。几人围在酒坛边,老班解开绳子,掀开纱布,一股混合着柏叶清香和米酒甜味的香气飘了出来,比之前的米酒更香】

阿福:哇!这香味儿,比我想象中还好闻!

【老班用勺子舀了一勺柏酒,倒进小碗里,柏酒颜色比之前深了点,带着淡淡的绿色】

老班:来,都尝尝。

【石头第一个尝,喝了一口,闭上眼睛回味了一会儿】

石头:刚开始有点柏叶的清苦,后来就是米酒的甜,还有股清香味儿,太好喝了!

【小乙和阿福也尝了,都赞不绝口。就在这时,作坊的门被推开,两个曹府的差役走了进来,为首的差役皱着眉头,打量着作坊里的酒坛】

曹府差役:你们这儿是宫束班?听说你们在酿柏酒?

【老班立马站起身,拱了拱手】

老班:正是在下。不知差役大人有何贵干?

曹府差役:我家大人听说民间有好的柏酒,特让我们出来寻访。你们这柏酒,是自己酿的?能喝吗?别是什么劣质酒,喝坏了人。

【石头一听,不乐意了,刚要开口,就被老班拦住了】

老班:差役大人放心,我们这柏酒,用的是上好的糯米和井水,柏枝也是后山捡的干净柏枝,纯手工酿造,没有任何劣质材料。若是大人不嫌弃,不如尝尝?

【差役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老班舀了一勺柏酒,递给差役。差役喝了一口,眼睛立马亮了,又喝了一口】

曹府差役:不错!这柏酒清苦中带着甘甜,还有柏叶的清香,比府里酿的还好喝!你们这柏酒,有多少?我家大人要了!

【石头、小乙、阿福都高兴地看着老班,老班笑着拱了拱手】

老班:回大人,我们就酿了三坛。若是大人不嫌弃,这三坛都给大人送去。

曹府差役:好!你们现在就把酒坛封好,跟我去曹府,大人重重有赏!

【几人立马动手,把柏酒坛封好,石头和小乙扛着酒坛,跟着差役往曹府走。阿福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嘴里还哼着歌】

阿福:咱们宫束班,不仅会做木工,还会酿柏酒,这下可出名咯!

【老班看着几人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拿起桌上的刨子,又开始刨那块松木,只是嘴角的笑意,比之前更浓了】

柏酒暖三国

第四幕:元旦暖酒

场景六:宫束班作坊 - 夜 - 内

【元旦当晚,作坊里点着两盏油灯,昏黄的光把人影拉得长长的。墙角的炭盆里,木炭烧得通红,偶尔发出“噼啪”声响。石桌上摆着几碟小菜——腌萝卜、煮花生、还有一小盘酱牛肉,都是阿福下午从镇上买回来的。老班坐在主位,石头、小乙、阿福围坐桌边,桌上还放着一个小酒坛,正是白天特意留的半坛柏酒】

阿福:(手撑着下巴,看着老班)老班,曹府那边没再派人来吗?下午差役送赏钱的时候,可说大人夸咱们柏酒好呢!

【老班拿起酒坛,给每个人的碗里都斟了些柏酒,酒液泛着淡绿,柏叶的清香混着酒香飘满屋子】

老班:官家有官家的规矩,咱们酿的酒能合大人的口味,已是幸事。来,先尝尝这咱们自己酿的柏酒,祝咱们宫束班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几人端起碗,轻轻碰了一下,“叮”的一声脆响。石头仰头喝了一大口,咂了咂嘴,脸上满是满足】

石头:还是咱们自己留的这坛香!曹府那三坛要是能留一坛,咱们能喝到开春!

【小乙笑着推了推石头的胳膊】

小乙:你就知道喝!差役送的赏钱,够咱们买两个月的米了,还能添两把新刨子,这比留酒划算多了。

【阿福夹了颗花生放进嘴里,嚼得咯吱响】

阿福:我觉得最划算的是名声!下午我去买酱牛肉,掌柜的还问我是不是宫束班的——说曹府的人都在传,木工班酿的柏酒比酒坊的还好喝!以后咱们说不定能一边做木工,一边酿酒呢!

【老班听着几人的话,笑着摇了摇头,又给每人添了点酒】

老班:酿酒只是咱们闲暇时的乐子,咱们宫束班的根,还是在木活上。不过……这柏酒要是真受欢迎,明年冬天,倒能再酿几坛。

【石头眼睛一亮,刚要开口,就被阿福抢了话头】

阿福:明年我去后山捡柏枝!我记得后山有片柏树林,枝子又粗又直,叶子还密,泡出来的酒肯定更香浓!

小乙:明年泡米前,我多挑几遍,把碎米都捡干净,蒸米的时候再盯紧点火候,保证比今年的还甜!

【石头急得拍了下桌子,震得花生壳都跳了起来】

石头:挑水、搬坛子的活还得是我!我力气大,挑的井水比你们多,酒坛也搬得稳!

【老班看着三个徒弟争得面红耳赤,嘴角的笑意更深了,端起碗喝了口柏酒,清苦过后的甘甜在嘴里散开,暖得心里也热乎】

老班:好,明年冬天,咱们还酿柏酒。不过今年这坛,可得省着点喝——剩下的,明天给街坊张大爷、李婶送点,他们之前帮咱们看作坊,也该尝尝咱们的手艺。

【几人立马点头,阿福还特意把剩下的柏酒坛往桌边挪了挪,生怕被谁偷偷多喝】

【炭盆里的木炭又烧得旺了些,油灯的光映着几人的脸,满是笑意。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鞭炮响,是镇上人家在庆祝元旦,屋里的柏酒香、笑声,混着屋外的鞭炮声,把这寒冬的夜晚,衬得格外温暖】

石头:(夹了块酱牛肉放进嘴里)明年酿了柏酒,咱们还在这儿围着火盆喝酒,再加点卤猪蹄!

阿福:还要加糖糕!我听说镇上点心铺的糖糕,蘸着酒吃特别香!

小乙:先把木活做好再说,要是明年接了大活,说不定过年都在赶工呢!

【老班笑着摆摆手,端起碗】

老班:不管有没有大活,只要咱们几个在一块儿,就算喝着白水,也比啥都香。来,再喝一口,祝咱们新的一年,手艺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暖!

【几人再次端起碗,碰在一起,柏酒的香气在屋里久久不散,笑声也顺着窗户缝飘了出去,融进了三国元旦的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