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鸿都门学画工记·笑翻孔圣图
场景一:鸿都门学画坊 - 日 - 内
【画坊宽敞,四壁立着未完成的木牍画板,颜料罐沿案几排开,朱砂、石青沾了满桌。宫束班七八个画工围在最大一块帛布前,帛布已勾出孔子及弟子的轮廓,孔子像端坐中央,弟子们或立或坐,尚未上色】
老匠头(捋着半白胡须,指着帛布上孔子的衣袂):都仔细着!陛下要见这《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线条得稳,神色要肃——阿福,你那颜回的袖口怎么歪了?
阿福(二十出头,攥着炭笔挠头,凑到画板前眯眼瞅):师父,我瞅着颜回若有所思,袖口歪点才像在捋袖子琢磨学问嘛!
阿禄(蹲在案几旁调颜料,闻言“噗”地笑出声,石青汁溅到指尖):琢磨学问?我看你是昨晚偷喝了张屠户的米酒,手还没稳呢!你再看阿寿画的子贡,那嘴角翘得,活像刚跟鲁君讨了赏钱!
【众人哄笑,阿寿(圆脸,耳朵通红)忙扑到子贡的轮廓旁,用炭笔使劲压嘴角线条,却把子贡的胡须蹭断了半截】
阿寿(急得直跺脚):别笑别笑!这帛布金贵,蹭坏了咱们都得去扫鸿都门大街!师父,您看子贡这胡须……要不改成短须?显得机灵!
老匠头(气得吹胡子,伸手要敲阿寿的头,却被旁边的阿蛮拽住袖子):师父您别急,阿寿也是想让弟子们看着亲切些。您看我画的子路,腰上挎着剑,眼神瞪得圆,多有勇劲儿!
【众人转头看阿蛮画的子路,只见子路像攥着剑把,身子却往旁边歪,脚边还多了一道小弧线】
阿福(凑过去瞅了瞅,突然拍腿大笑):阿蛮!你这子路是踩了狗尾巴吧?脚边那道是狗尾巴草还是狗尾巴?再瞪眼睛,孔子先生都要被他吓着了!
【阿蛮(梳着双丫髻,性子泼辣)伸手就去拧阿福的胳膊:“你才踩狗尾巴!我这是子路刚从外面回来,裤脚沾了草!”两人闹作一团,炭笔滚到地上,差点蹭到孔子像的衣摆】
老匠头(赶紧护住画板,气得直叹气):住手!都给我站好!孔子先生是万世师表,画里得有庄重气,你们倒好,一会儿子路踩草,一会儿子贡断须,再闹——
【话没说完,门外传来脚步声,小宦官尖着嗓子喊:“陛下驾临鸿都门学,画工们速整束接驾!”】
【画坊里瞬间安静,阿福慌忙把歪掉的颜回袖口往回描,阿寿用手指蘸了点清水想补子贡的胡须,阿蛮赶紧擦子路脚边的“草痕”,却越擦越花】
老匠头(压低声音,手都在抖):来不及细改了!都站到画板两侧,陛下问起,就说……就说弟子们各有性情,是为显儒家“和而不同”!
场景二:鸿都门学画坊 - 日 - 内
【汉灵帝刘宏穿着常服,身边跟着侍中蔡邕,缓步走进画坊。老匠头带着宫束班画工们跪地行礼,头都不敢抬】
汉灵帝(走到《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前,目光扫过帛布,突然笑出声):蔡侍中,你看这颜回,袖口怎么卷着?莫不是在帮先生研墨?
蔡邕(凑过去一看,也忍俊不禁,却正色道):陛下,画工们许是想表现弟子们亲近先生,不拘小节。您再看子贡,虽胡须略短,却显机敏,正合他“善辩”之名。
【汉灵帝点点头,目光移到子路像上,指着子路脚边的模糊痕迹:“这子路脚边是何物?莫非是他出行带的干粮?”】
阿寿(跪在地上,头埋得更低,声音发颤):回、回陛下,是……是子路路过田间,沾了些麦芒,显、显得他亲近农桑……
【汉灵帝“哦”了一声,又看向阿蛮画的子路眼神,突然乐了:“这子路眼神倒凶,却透着憨气,像极了朕宫里那只护食的狸猫!”】
【侍中蔡邕赶紧附和:“陛下慧眼!子路勇而忠,这份憨气正是赤子之心的写照。”】
【汉灵帝越看越觉得有趣,走到孔子像前,却突然指着孔子的胡须笑了:“你们看先生这胡须,右边是不是比左边略长些?莫不是先生也常捋着胡须思考,把右边捋长了?”】
【众人一愣,老匠头抬头一看,顿时脸白——方才阿福和阿蛮打闹时,炭笔蹭到了孔子的胡须,右边确实歪了半截。阿福趴在地上,肩膀偷偷发抖,想笑又不敢】
阿禄(突然壮起胆子,声音不大却清晰):回陛下!孔子先生周游列国,常与弟子们论道,右边胡须长些,是因他常侧耳听弟子说话,风吹着胡须,倒显先生平易近人!
【汉灵帝闻言,拍掌大笑:“说得好!朕看这画像,比那些板着脸的古画有趣多了!先生有仁心,弟子们有性情,这才是儒家的真意!宫束班的画工们,用心了!”】
【老匠头和画工们都愣住了,随即大喜,连连磕头谢恩。等汉灵帝和蔡邕离开,画坊里瞬间炸开了锅】
阿福(跳起来抱住阿禄,笑得直揉肚子):阿禄你太厉害了!居然把蹭歪的胡须说成风吹的!我刚才差点憋死,陛下说子路像狸猫的时候,我肚子都要笑疼了!
阿蛮(也笑,双丫髻晃个不停):可不是嘛!师父,您刚才脸都白了,我还以为咱们要去扫大街呢!
老匠头(捋着胡须,也忍不住笑了,伸手敲了敲每个画工的头):你们这群憨货!下次再敢胡闹,陛下可不一定次次都宽宥!不过……这画像,倒真比我原先想的多了几分活气。
【众人围到画板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颜回的袖口就这么歪着吧,显亲切!”“子贡的短须别改了,陛下都说机敏!”“子路的‘麦芒’再补两道,更像那么回事!”】
【夕阳透过画坊的窗棂,洒在帛布上的孔子及弟子像上。孔子端坐中央,嘴角似乎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七十二弟子或捋袖、或瞪眼、或浅笑,满是鲜活气。宫束班的画工们围着画板,嘻嘻哈哈的笑声,飘出了鸿都门学,融进了东汉的暮色里】
场景三:三日后 - 鸿都门学展厅 - 日 - 内
【《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挂在展厅中央,文武百官围着观赏。有人指着颜回的袖口笑:“这颜回,倒像个勤谨的书生!”有人看着子路的眼神打趣:“子路真性情,难怪孔子先生喜欢他!”】
【宫束班的画工们躲在展厅角落,偷偷看着,阿福戳了戳阿寿的胳膊,小声笑:“你看那尚书令,盯着子贡的短须看了半天,肯定也觉得子贡机灵!”】
阿寿(笑着点头,又看向画像上的孔子,小声说):先生要是真能看见,说不定也会笑咱们这群憨货,把严肃的画像画得这么热闹吧?
【阿蛮凑过来,手里攥着陛下赏赐的点心,分给众人:“管他呢!陛下喜欢,百官喜欢,咱们宫束班的画,就是要让看着的人心里暖和!”】
【众人笑着接过点心,阳光落在他们脸上,也落在展厅中央的画像上。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的身影,在东汉的光影里,成了最鲜活的一笔——没有板正的肃穆,只有师徒间的温情,和一群憨货画工嘻嘻哈哈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