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229章 东汉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宫束班绘《东汉车马宴舞百戏图》趣闻剧本

人物

- 老班头:宫束班班主,五十余岁,山羊胡,常板脸却藏不住笑意,重规矩也护徒弟

- 大夯:二十余岁,身宽体壮,画车马见长,反应慢半拍

- 小溜:十八九岁,身形瘦高,擅画宴舞人物,爱耍小聪明

- 二胖:二十岁,圆脸,嗜糖糕,专精百戏题材,易代入画中场景

- 阿巧:十九岁,班中唯一女弟子,手巧心细,负责补绣修正,常调和师徒矛盾

第一幕:领活堂屋,初接差事

【时间】东汉章和年间,晨

【地点】宫束班工艺堂,中央置楠木画案,摊丈许生绢,旁列朱砂、石青等颜料,角落遗胡饼碎屑

(老班头背手绕画案三圈,停在三徒弟前)

老班头:洛阳令托活,绘《车马宴舞百戏图》送太守府,干系重大。大夯画车马,小溜画宴舞,二胖画百戏,阿巧补绣。日落前完不成,今夜无饭。

大夯:(指生绢)师父,这绢太长,画驷马安车得耗半天。

小溜:(摸出酸梅嚼)夯哥笨,马画肥点,轱辘画圆饼,省事。

二胖:(攥糖糕,满脸糖渣)百戏才难!上次画吞刀,刀画成筷子,还挨骂。

(老班头敲三人脑袋,阿巧端铜盆入)

阿巧:师父,先查颜料。洛阳令还说,王侯车马、仕女宴饮、百戏杂耍,缺一不可。

老班头:(瞪徒弟)听见没?上心!(甩袖离)

(大夯撸袖抹石青,小溜偷嚼酸梅,二胖捡掉落糖糕,阿巧抢过扔掉)

阿巧:二胖,脏!再这样,不帮你留糖糕。

二胖:(委屈)我错了阿巧姐,这次吞刀的刀,定画得比胳膊长。

第二幕:画案忙活,洋相频出

【时间】未时

【地点】工艺堂,生绢上初见雏形:大夯画的马车,马腿如柱,轱辘一圆一扁;小溜画的仕女,俩发髻歪至肩头;二胖画的百戏,吞刀者嘴大过脸,缘竿者挂竿如猴

(大夯对缰绳发愁)

大夯:上次见的马车,缰绳系马嚼子,我咋系马耳朵上了?

小溜:(补仕女)夯哥这是“马耳牵车”,赶车的得被甩飞。

(大夯伸手抢小溜画笔,险些碰翻颜料盘,阿巧上前阻拦)

阿巧:别闹!小溜你看,仕女酒盏画漏了,酒流衣襟,像尿裤子。

小溜:(笑)就说她喝多了洒的。

(二胖趴画案,学吞刀姿势,腮帮鼓胀)

二胖:阿巧姐,吞刀是不是得练嚼豆子?

(老班头入,见画皱眉)

老班头:大夯,马耳牵车?赶车人呢?

大夯:画车底了,只露脚指头。

老班头:小溜,仕女洒酒像尿裤子!

小溜:这是宴饮趣事。

老班头:二胖,吞刀嘴比脸大?缘竿者挂竿不动?

二胖:(躲阿巧后)缘竿的没画手,吞刀嘴大显气势。

老班头:(气笑)憨货!阿巧,你说咋办?

阿巧:大夯挪赶车人、改缰绳;小溜补酒盏、加帕子;二胖改嘴、添手和观众。

老班头:(叹)再给一个时辰,不行就劈柴。

第三幕:补救趣事,笑满堂屋

【时间】申时,夕阳斜照

【地点】工艺堂,三人补救画作,阿巧旁协助,堂内满是画笔摩擦声与憨笑

(大夯改赶车人,刚画完帽子)

大夯:坏了,赶车人戴了文官进贤冠,庶人不能戴。

小溜:(补帕子)就说他是辞官老秀才,爱赶车。

阿巧:(笑)夯哥,你把赶车人画得像师父,山羊胡、方脸都一样。

大夯:(乐)我照着师父画的,忘了改。

(二胖画观众,停笔)

二胖:阿巧姐,观众手里的东西像糖糕。

阿巧:二胖,这是百戏图,不是糖糕图!

(小溜笑到抖笔,给仕女发髻加了匈奴辫)

小溜:完了,仕女梳了匈奴辫。

大夯:就说她是汉匈混血,发型特别。

(老班头端茶入,见画喷茶)

老班头:你们画的是《东汉憨货图》?赶车人像我,观众拿糖糕,仕女梳匈奴辫!

阿巧:师父,这样热闹喜庆,太守会喜欢的。

老班头:(细看后笑)倒也结实、活泼、热闹。阿巧补云纹和葡萄,二胖把糖糕改帕子。

(二胖恋恋不舍改画,小溜给赶车人山羊胡加翘须,阿巧见了笑而不拆穿,给仕女衣角绣蔷薇)

【幕落】

(夕阳照在生绢上,画中车马奔腾、仕女嬉笑、百戏热闹;画外三人你推我搡,老班头笑声混着颜料香,飘出工艺堂,融入洛阳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