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198章 西汉1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碑记:汉宫束班笑传》

第一幕:未央宫侧的刻石坊

场景:长安城西市旁的宫束班工坊,晨光透过木窗棂斜照在满地青石板上,二十余名工匠正围着一方丈高的碑石忙碌。坊内弥漫着松烟墨香与石屑的气息,墙角堆着捆好的竹简——正是贾谊所着《新书》的宫廷藏本。

人物:

- 老班头(年近六旬,宫束班掌事,左手食指缺半截)

- 石头(二十出头,老班头徒弟,性子毛躁但眼力好)

- 老李(四十多岁,刻字师傅,总爱哼楚地小调)

- 小豆子(十五六岁,学徒,负责研墨打杂)

【开场】

工坊里只有凿子敲石头的“笃笃”声,老李哼着《离骚》的调子,手里的刻刀在碑上走得飞快。石头蹲在一旁,拿着小刷子给碑面除尘,眼睛却直勾勾盯着老李的手法。

老班头背着手踱过来,手里攥着卷竹简,突然用烟杆敲了敲石头的后脑勺:“看啥?眼珠子都快嵌碑上了。记住,咱刻的是《新书》正版,陛下说了,要让天下学子都照着这个念。错一个字,咱这班头就得去廷尉府报道。”

石头摸摸后脑勺,嘿嘿笑:“师傅,您放心,昨儿我把‘民为邦本’那页都背下来了。再说,有您老盯着,谁敢错?”

小豆子端着砚台跑过来,砚台里的墨汁晃出几滴,溅在石头的鞋上。石头刚要瞪眼,老班头先开口了:“慌啥?研墨跟绣花似的,得稳住。你看这墨,浓了滞刀,淡了不清,得跟你师娘熬的粥似的,不稀不稠才正好。”

小豆子脸一红,赶紧把砚台放稳:“班头爷爷,我记下了。”

第二幕:刻碑趣事多

【场景】 三日后,碑石已刻到《过秦论》篇。午后日头正烈,工坊里闷热,几人脱了外衣,光着膀子干活。

老李刻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突然停了手,挠挠头:“哎,你们说,这贾太傅写得是真好,就是这字儿绕得慌。‘攻守之势’,我昨儿梦见都在画这几个字的笔画。”

石头凑过去看,突然拍手:“李师傅,您这‘势’字刻得跟要飞起来似的,比宫里那拓本还精神!”

老李得意地扬下巴:“那是,咱刻了二十年石头,别的不敢说,这字的精气神,得刻出来。就像当年我在楚地看龙舟,那船头的龙头,得有那股子冲劲儿。”

正说着,小豆子突然“哎呀”一声,手里的墨锭掉在地上,滚到老班头脚边。老班头捡起来,见墨锭上磕了个角,突然笑了:“你这小子,跟这墨锭一样,毛手毛脚的。不过也好,这缺角的墨锭研出来的墨,说不定更有劲儿。”

突然,石头“哎哟”一声,捂着手指直咧嘴。原来他拿凿子太急,不小心划了个口子,血珠滴在碑石的空白处。小豆子吓得脸发白,老李赶紧掏出随身的布条要给他包扎。

老班头却蹲下来,盯着那滴血珠在石头上晕开,突然一拍大腿:“好!这血珠落的位置,正好是留白处。咱这碑是为天下人刻的,沾点咱匠人的血,反倒更实在。石头,记着这疼,往后干活更得仔细。”

石头愣了愣,咧嘴笑了:“师傅,您说得是!这血算给碑石开光了,保证往后谁拓这碑,都能想起咱宫束班的手艺。”

第三幕:气运聚时笑翻天

【场景】 一月后,十块《新书》石碑刻成,立在工坊前的空地上。傍晚时分,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照在石碑上,石面的字仿佛镀了层金。

宫里派来的黄门侍郎正逐字核对,突然对着老班头拱手:“班头,诸位师傅,陛下看过拓本了,龙颜大悦,说这碑刻得‘骨力兼备,气脉贯通’,赏了五十匹锦缎,还有两坛御酒!”

众人一听,都扔了工具欢呼起来。小豆子蹦得最高,差点撞翻旁边的墨台。老李抱起酒坛就往地上磕,“嘭”的一声,坛口裂开,酒香瞬间漫开来。

石头抢过酒坛,给老班头倒了一碗,又给老李和自己满上,举着碗喊:“咱刻的碑,要立在太学门口,让千百年后的人都知道,长安有个宫束班,手艺硬,人更实在!”

老班头喝了口酒,抹了抹胡子,看着夕阳下的石碑,突然笑出声:“你们看,这碑上的字,在晚霞里跟活了似的。我瞅着啊,这不是咱聚的气运,是这《新书》里的道理,借着咱的手,要传下去了。”

老李醉醺醺地接话:“对对对!往后学子们照着咱的碑念书,念着念着,就把‘民为邦本’刻心里了。到时候啊,天下太平,咱宫束班的名字,也跟着流芳百世喽!”

小豆子拿着块没刻完的边角料,学着老班头的样子背着手,逗得众人哈哈大笑。石头把碗里的酒一饮而尽,拿起凿子在空地上划了个大大的“工”字,朗声道:“咱匠人,不求名垂青史,只求手里的活,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这天下!”

晚霞渐渐淡去,工坊前的石碑在暮色里静静矗立,仿佛在应和着这群匠人的笑声,要把这份执着与匠心,连同《新书》的墨香,一起刻进历史的长河里。

《宫束班刻石歌》

工艺门 无名

长安西市石坊喧,凿声敲碎日头偏。

老班执简烟杆瘦,弟子磨墨砚池圆。

《新书》篇篇凝风骨,铁笔字字入青岩。

石头血溅\"民为邦\",小豆墨洒砚生澜。

十日功成碑立处,晚霞镀字似流丹。

黄门传诏赐御酒,醉里高吟《过秦》篇。

不图名姓垂青史,但求文脉续千年。

笑看气运碑间聚,匠心长共汉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