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159章 秦(开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泰山石记·书同文》

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朝堂之上议及文字混乱之弊,地方奏章形制各异,百姓文书隔阂难通。始皇帝决意推行“书同文”,以小篆为天下标准文字,却在整理典籍时发现大量非议郡县制、鼓吹分封的“邪书”,遂有焚书之举,后命工艺门(宫束班)刻石记其事于泰山、琅琊等地。

第一幕:朝堂议文

场景:咸阳宫正殿,梁柱雕龙,阶下武士执戟肃立。始皇帝嬴政(40岁,玄衣黑袍,眼神锐利)端坐龙椅,李斯(50岁,戴进贤冠,手持竹简)立于阶前。

李斯:(躬身)陛下,六国虽灭,然文字异形,言语异声。齐之“马”作“?”,楚之“水”作“氺”,一郡文书,需十数译吏方能通晓。若政令难达,百姓难知,何以固一统之基?

嬴政:(手指轻叩案几)李丞相所言极是。孤闻,齐人淳于越,常聚门客论“分封古法”,言郡县制“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等言论,惑乱民心,动摇国本,当如何处置?

李斯:(扬声)臣以为,凡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藏,尉杂烧之。以古非今者族!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唯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艺书不禁。如此,则异端息,政令通。

嬴政:(起身,龙袍曳地)善!传孤诏:命廷尉府协同各郡,搜缴天下“邪书”——凡非议郡县、鼓吹分封、妄议君王者,尽数焚之。写书传书者,若拒不交书,坑杀无赦!

武士:(齐声)诺!

第二幕:焚书坑儒

场景:咸阳城外渭水之畔,数十堆篝火熊熊燃烧,竹简、帛书投入火中,噼啪作响。官吏持剑监守,百姓围观,神色惶恐。远处牢狱,囚车林立,淳于越(60岁,须发凌乱,枷锁缠身)与数十儒生被押至坑前。

廷尉:(宣读政令)奉皇帝诏:淳于越等私自改动《春秋》《论语》,聚众非议郡县制,称“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未之有也”,实属“以古非今”!其门客百余人,传抄邪书,惑乱黔首,今日一并坑杀,以儆效尤!

淳于越:(挣扎嘶吼)嬴政!你废分封、行郡县,是逆天而行!商汤、周武皆以分封延祚数百年,你焚书坑儒,必遭天谴!

嬴政:(乘马车立于高坡,冷眼旁观)孤为天下一统,扫六合、筑长城、修驰道,岂是尔等腐儒能懂?(对廷尉)动手。

(士兵将儒生推入深坑,覆土填埋。火光映红半边天,竹简燃烧的焦味弥漫四野。)

第三幕:诏命刻石

场景:咸阳宫书房,嬴政案头摆着小篆范本,工艺门掌班石匠(宫束班班主,40岁,手掌布满老茧)跪于阶下。

嬴政:(指着案上竹简)焚书坑邪,非孤嗜杀,乃不得已而为之。天下初定,若任由异端流言滋生,前秦七代君主之功,将毁于一旦。你工艺门(宫束班)擅长刻石,孤命你率工匠,往泰山、琅琊、芝罘等地,立碑刻文,记此事前因后果。

石匠班主:(叩首)臣遵旨。敢问陛下,碑文当如何撰写?

嬴政:(沉吟)要写明“书同文”之必要——“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害统壹,乱民心”;要写明邪书之害——“惑于异端,议郡县,颂分封,实乃乱政之根”;更要写明孤之用心——“焚其邪说,坑其奸徒,非为虐民,实为安天下”。文末须刻“后世子孙,当守此制,勿使异端复起”。

李斯:(补充)陛下,可将小篆范本附于碑侧,令天下官吏百姓效仿,永绝文字之乱。

嬴政:(颔首)准。限三月内完工,不得有误。

石匠班主:臣领旨!

第四幕:泰山立碑

场景:泰山之巅,数名石匠挥锤凿石,巨型石碑已具雏形。石匠班主亲自刻写碑文,字迹为标准小篆,笔画圆润遒劲。嬴政身着祭天礼服,立于碑前,李斯侍立一旁。

石匠班主:(边刻边念)“维秦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民多惑乱。乃命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嬴政:(抚碑而立)孤灭六国,非为一己之私,乃为华夏不再分裂,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文字一统,则思想可通;思想相通,则天下可安。这些石碑,要让千年后的人知道:孤之焚书,焚的是乱国之邪说;孤之坑杀,坑的是惑民之奸徒。

李斯:陛下圣明。此碑一立,天下皆知陛下“书同文”之深意,后世再无文字异形之弊,再无异端惑众之祸。

(石匠最后一锤落下,碑文字迹终成。阳光洒在石碑上,小篆铭文熠熠生辉。远处,云海翻涌,仿佛见证这千古一刻。)

嬴政:(望向东方)传孤令:天下学童,皆以小篆为范;郡县官吏,每月核验文书,若有仍用异形字者,罢官夺爵。

李斯:诺!

尾声:数年后,琅琊台、芝罘山等处石碑相继落成,“书同文”之制遍行天下。渭水畔的焦土早已长出新草,而泰山石碑上的小篆,仍在诉说着那个时代对“统一”的执着——以雷霆手段荡涤乱象,以文字为绳联结四方,功过是非,留与青史评说。

《观秦碑·书同文》

六王毕后宇内同,

文字异形扰帝躬。

李斯献策焚邪说,

渭水烟腾烈焰红。

坑儒非为逞凶暴,

欲铲分封旧论丛。

更命工师凿巨石,

泰山琅琊记初终。

小篆镌碑昭日月,

一言九鼎镇华戎。

莫言酷法多争议,

千载书同脉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