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149章 东3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工心九歌》剧本

第一幕:工坊喧声

场景:工艺门总坊,百余丈青石工坊内烟气缭绕,数十座青铜熔炉泛着橘红火光。东侧锻造区的铁砧声震得梁上蛛网簌簌落,西侧制陶坊传来陶轮转动的嗡鸣,中央木案上摊着各式榫卯构件。

人物:

- 墨矩(门主):年近五十,灰布短打外罩着满是油渍的围裙,左手拇指缠着麻布,眼神清亮如淬过火的精铁

- 石夯(锻工):膀大腰圆,裸着古铜色脊背,腰间别着个装酒的葫芦,说话像敲铁

- 竹篾(编织匠):瘦小灵活,总爱往人堆里钻,手里总缠着半截竹丝

- 陶轮(制陶匠):结巴,一着急就拍自己大腿,围裙上沾着五彩陶泥

- 绳结(结匠):姑娘家,总把碎布头编成小玩意儿,说话脆生生的

(开场时,石夯正抡着大锤砸烧红的铁坯,火星溅在他脚边的水瓮里滋滋作响。竹篾蹲在旁边编竹筐,突然被火星烫了手,嗷地跳起来)

竹篾:(甩手)石夯你个夯货!想把我新做的蝈蝈笼烧了?

石夯:(咧嘴笑)烧了正好,省得你天天听蝈蝈叫,耽误编箩筐。

陶轮:就、就是,昨、昨天他编的筛、筛子,底、底都漏了!

(众人哄笑,陶轮自己先笑得直不起腰,蹲在地上拍大腿。墨矩背着双手从里间走出,手里捏着块刚出炉的青瓷片,阳光透过工坊顶上的天窗照在他鬓角的白发上)

墨矩:(敲了敲铁砧)都歇会儿,把上午的活计归置归置。

(绳结抱着一堆彩绳跑过来,手里举着个用红绳编的小老虎)

绳结:门主您看!我照着后山母老虎编的,给小娃子们玩正好!

石夯:(凑过去瞅)啧,这老虎怎么没胡子?

绳结:(撅嘴)你懂啥?这叫抽象!

(墨矩接过红绳虎,手指摩挲着绳结的纹路,突然笑出声)

墨矩:抽象得好。不过比起这个,我倒想起个事——前几天去山下赶集,听见说书先生唱《九歌》,调子是不错,就是词儿太绕,老百姓听着跟听天书似的。

竹篾:(眼睛一亮)那咱们编个能听懂的?就像上次把《诗经》编成打夯歌那样!

石夯:(拍大腿)好主意!我打夯时能唱,干活都有劲!

陶轮:可、可我不会唱……

墨矩:(把青瓷片往案上一放)不用唱得多好,把咱们身边的事编进去就行。你看石夯打锤像不像《东皇太一》里的雷公?陶轮转陶轮时,那股子劲儿堪比《云中君》驾云呢!

(众人顿时来了兴致,石夯当场就抡着空锤比划,嘴里哼着打夯的调子)

石夯:咚!咚!天上雷公敲大鼓哟!地上石夯打精铁哟!

(竹篾突然捂着肚子蹲下去,笑得直抽)

竹篾:不行了不行了……上次陶轮烧窑时,把自己的草鞋烤焦了,还说是给火神祝融献祭品,这事编进《礼魂》里肯定笑死人!

陶轮:(脸通红)那、那是意外!火、火候没、没控制好……

(绳结突然指着窗外,一群刚下学的娃娃正趴在墙头偷看,手里还举着她编的小玩意儿)

绳结:要不咱们先演给娃娃们看?他们要是笑了,老百姓肯定也爱看!

墨矩:(点头)就这么办。石夯你扮东皇太一,把你那身虎皮围裙穿上;竹篾你身段灵活,扮云中君;陶轮……(憋笑)你就扮河伯吧,上次你掉进水缸里扑腾的样子,活像河伯显灵。

(陶轮急得脸通红,指着自己说不出话,最后一跺脚,转身往陶窑跑:“我、我去找陶、陶面具!”)

第二幕:编排笑料

场景:工坊后院,几棵老槐树下摆着块平整的青石板当舞台,石夯穿着虎皮围裙,腰间插着根烧火棍当权杖,竹篾用竹枝编了顶羽冠,插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墨矩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根炭笔在竹片上写写画画。绳结正给石夯脸上画花纹,石夯怕痒,笑得直晃脑袋)

绳结:别动!东皇太一要威严!

石夯:(憋笑)痒、痒死我了……

(陶轮抱着个陶面具跑过来,面具上画着个大花脸,眼睛瞪得溜圆,他往脸上一戴,正好把鼻子卡在面具的鼻孔里,顿时变成个塌鼻子河伯)

竹篾:(笑得直揉肚子)哎哟我的娘哎!这河伯是被门夹了鼻子吧!

(陶轮想摘面具,结果绳子系太紧,越扯越往下滑,最后卡在下巴上,说话呜呜囔囔的)

陶轮:快、快帮我摘、摘下来……

(石夯伸手去扯,结果把面具扯成了两半,陶轮的脸一半红一半白,像刚出炉的阴阳瓦,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墨矩手里的炭笔都掉在了地上)

墨矩:(抹笑出来的眼泪)行了行了,不戴面具了。陶轮你就本色出演,保证比面具还像。

(开始排《湘夫人》一段,绳结扮湘夫人,手里举着片荷叶当船桨。竹篾蹲在地上用树枝划水,假装是洞庭湖)

绳结:(唱)沅有芷兮澧有兰~

竹篾:(突然蹦起来)有、有蛇!

(绳结吓得扔了荷叶就往石夯身后躲,石夯一把将她护在身后,举着烧火棍就要打,结果发现是竹篾用草绳编的假蛇)

石夯:(气得追打竹篾)你个小兔崽子!吓着绳结姑娘咋办!

(两人绕着老槐树追跑,竹篾的野花羽冠掉了,满头插着的小雏菊撒了一地。墨矩笑得直拍大腿,手里的竹片都掉在地上,被陶轮踩了一脚)

陶轮:对、对不起门主……

墨矩:(摆手)没事没事,我看这段就这么演,老百姓准爱瞧。上次我在河边看见洗衣的大婶们,看见水蛇也是这么惊叫着躲汉子,真实!

(正说着,墙头上的娃娃们突然拍手叫好,有个胆大的喊:“再演那个塌鼻子河伯!”陶轮听见,故意把鼻子皱成一团,逗得娃娃们笑得滚作一团)

绳结:(指着西边)快看!张屠户、李木匠都来看了!

(墨矩往西边望去,十几个村民正扒着墙头看,手里还提着没卖完的菜。石夯突然嗓门一亮,唱起了新编的《国殇》:“手里锤儿光闪闪,身上汗儿往下淌,千锤百炼出好钢,保家卫国强中强!”)

(村民们跟着拍手,张屠户把手里的杀猪刀往腰上一别,也跟着哼起来。墨矩看着这场景,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师父说过的话:“工艺传家,文脉养心,两者都不能断。”)

第三幕:笑煞山神

场景:三个月后,中秋祭月。工艺门搭了个简易戏台,台下挤满了十里八乡的百姓,连邻县的戏班都跑来瞧新鲜。

(开场时,陶轮扮的河伯刚出场,踩着个倒扣的陶瓮当船,结果脚一滑,陶瓮骨碌碌滚出去,他自己结结实实摔了个屁股墩,怀里抱着的假鱼(竹篾编的)飞出去,正好砸在第一排一个老太太的菜篮子里)

陶轮:(爬起来,摸着屁股)河、河伯驾、驾到……

(老太太捡起假鱼,笑着扔回去:“河伯大人,您的鱼掉啦!”众人笑得前仰后合,连戏台后帘的墨矩都笑得直捂肚子,手里的茶水洒了一身)

(接下来演到《山鬼》,竹篾穿着用藤条和野花编的衣服,学着山里的母猴子挠痒痒,还故意模仿石夯打呼的声音,石夯在后台听见,气得要冲上去,被绳结死死拉住)

石夯:这小子敢编排我!看我不撕了他的藤条衣!

绳结:(憋笑)别闹!你看台下,连县太爷都笑了!

(果然,县太爷正捋着胡子笑,手里的茶杯都晃出了水。最绝的是石夯扮的东皇太一,唱到兴头上,突然抡起道具权杖(烧火棍)打向旁边的“山鬼”,结果用力太猛,烧火棍断成两截,露出里面的空心)

石夯:(愣了愣,随即举着半截棍子喊)看!这是东皇太一的法宝——“断愁棍”!专断人间烦心事!

(台下笑成一片,有个小娃娃大声喊:“我也要断愁棍!”石夯把断棍扔下去,顿时引发一群娃娃争抢)

(墨矩站在后台,看着台上嘻嘻哈哈的徒弟们,看着台下笑出眼泪的百姓,突然听见头顶有响动。抬头一看,戏台顶的横梁上,蹲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者,正捧着肚子笑得直抖,手里的酒葫芦都掉了下来,滚到墨矩脚边)

老者:(跳下来,拱手)在下乃此山山神,听山下笑得太热闹,特来瞧瞧。你们这《九歌》,比天庭的仙乐好听多了!

墨矩:(拱手还礼)山神见笑了,不过是些乡野玩意儿。

山神:(指着台下)你看他们笑得多畅快!这笑声里藏着股劲儿,比庙里的香火还旺。我刚才掐指一算,你们这戏啊,能聚人间气运,保一方平安呢!

(墨矩突然明白,师父说的文脉,原来就是这百姓的笑声。他回头看向台上,竹篾正踩着石夯的肩膀扮云中君,两人没站稳,一起摔在台上,却顺势打了个滚,引得台下又是一阵哄笑)

(戏散后,百姓们扛着锄头、背着箩筐往家走,嘴里还哼着新编的调子。有个教书先生找到墨矩,手里拿着抄满歌词的纸)

教书先生:墨门主,我把这些词整理了一下,能不能让孩子们跟着学?既有趣,又能懂些道理。

墨矩:(笑着点头)求之不得。

(夜深人静时,墨矩坐在工坊里,看着徒弟们还在琢磨新段子——竹篾正教陶轮说绕口令,石夯和绳结在比试谁编的歌词更顺口。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案上的《九歌》新编本上,那些墨迹仿佛都带着笑意)

墨矩:(喃喃自语)师父,您看,这文脉,接上了。

(突然传来竹篾的惨叫:“陶轮你喷我一脸口水!”接着是陶轮的结巴道歉和众人的哄笑。墨矩摇摇头,嘴角却忍不住上扬,他拿起刻刀,开始雕刻一个新的面具,面具上的笑脸,比天上的月亮还亮)

《工坊九歌谣》

锤声敲碎晨光里,陶轮转出月轮低

竹篾缠成云中趣,绳结绾住人间嬉

东皇太一身披虎皮袄,河伯跌坐陶瓮摇

山鬼挠腮学打呼,国殇唱得铁砧跳

百姓墙根笑弯腰,屠户刀鞘应歌谣

山神醉落葫芦酒,漫把烟火聚成潮

不向天庭乞仙乐,只将日子谱成辙

千年锤火熔文脉,一笑人间气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