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人性的那些事儿 > 第173章 必须要知道的10个社会本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3章 必须要知道的10个社会本质

1、道德就是底层枷锁,精英层早都玩明白了:实力撑不起道德时,易成束缚

村里的老张,总 “把道德挂在嘴边”—— 邻居借了他的农具不还,他不好意思要,说 “都是邻居,讲道德不能计较”;合作做生意时,对方少给了货款,他也不追要,说 “讲道德要包容”。结果自己吃了亏,还被人背后说 “傻,不懂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镇上开工厂的刘老板,虽守底线,但 “从不用道德捆住自己”—— 合作前先签合同,明确权责;对方违约时,直接按合同追责,从不因 “讲道德” 妥协。他说:“讲道德得有实力,我有工厂、有资源,守住底线就是讲道德;要是没实力,只讲道德,只会被人欺负。” 周老栓说:“对没背景、没财力的人来说,一味讲道德容易成‘枷锁’—— 别人用道德忽悠你,你却用道德束缚自己,最后连怎么吃亏的都不知道。精英层懂‘道德需实力支撑’,既不滥用道德,也不被道德绑架。”

2、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顺应人性不指责,才是真成熟

村里的小芳,曾因 “闺蜜背刺” 伤心很久 —— 她把找工作的机会分享给闺蜜,闺蜜却偷偷截胡,还在背后说她的坏话。小芳一开始想不通,觉得 “友情太假”。

后来老周跟她说:“从人性角度看,闺蜜这么做是为了‘抢机会、保自己利益’,没什么好惊讶的。成熟的人不会指责‘她不道德’,而是会记住‘人性趋利’,以后分享机会时多留个心眼。” 慢慢的,小芳不再纠结 “谁对谁错”,反而能从容应对人际关系,遇到类似事也不再受伤。周老栓说:“看懂事情只是‘知道发生了什么’,理解人性才是‘明白为什么发生’。最好的朋友背叛、亲人伤害,本质都是‘维护自身利益’,成熟的人不指责人性,而是顺应人性做事,减少自己的损失。”

3、想要在这个社会获得长远的利益,要停止暴露自己:藏实力避敌意,低调才长久

村里的小李,刚赚了点钱就 “到处炫耀”—— 买了新车,每天在村里开好几圈;跟人聊天时,总说 “我这月又赚了多少”。结果有人嫉妒他,偷偷在他的菜园里 “放虫子”,还在他的新车上划了几道痕;甚至有人找他借钱不还,说 “你这么有钱,还在乎这点”。

而隔壁的小王,赚了钱也 “从不暴露”—— 照样开旧电动车,跟人聊天只说 “混口饭吃”,却偷偷 “把钱存起来,还学了开网店的技能”。后来他的网店做起来了,别人才知道他 “早就有了实力”,但此时他已有能力应对各种情况,没人敢轻易招惹。周老栓说:“人性的恶就是‘见不得别人好’,你暴露一点优势,就会引来敌意和算计。藏起实力、隐瞒能力,别人因不了解而不敢挖坑,你才能安稳积累,获得长远利益。”

4、向上社交,向下兼容:向上学本事,向下聚人心

镇上的小李,早年总 “跟同龄人混”,每天喝酒打牌,没什么进步。后来他开始 “向上社交”—— 主动找开工厂的刘老板请教 “做生意的经验”,跟着跑市场、谈合作。慢慢的,他学会了 “怎么选品、怎么维护客户”,还积累了不少人脉,后来自己开了家小批发店,生意不错。

同时,他也 “向下兼容”—— 店里招了几个年轻人,耐心教他们 “怎么理货、怎么跟客户沟通”,还承诺 “赚了钱大家分红”。年轻人觉得 “跟着他有肉吃”,都很卖力,店里的生意越做越顺。周老栓说:“向上社交是‘借力’—— 跟着层次高的人,能少走弯路、提升能力;向下兼容是‘聚力’—— 培养愿意干事的人,团结人心,为自己打造‘能冲锋的团队’。两者结合,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5、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反驳别人的话语就是给自己挖坑:无利不争辩,赢嘴输人脉

村里的张叔,总 “爱跟人抬杠”—— 邻居说 “今年种玉米能赚钱”,他非要反驳 “种玉米不如种大豆,你懂不懂行情”;同事说 “这家餐馆的菜好吃”,他也反驳 “难吃死了,也就你觉得好”。明明没有利益冲突,却总赢了口舌,输了人情 —— 邻居不愿跟他分享种地经验,同事也懒得跟他一起吃饭。

而隔壁的老李,从不 “无意义反驳”—— 别人说什么,只要不涉及他的利益,他要么点头附和,要么说 “你说得有道理,我再想想”。大家觉得他 “好相处”,有好的机会也愿意跟他分享。周老栓说:“没有利益冲突时,反驳就是‘为了争对错而争对错’,赢了嘴,却让别人丢了面子,等于给自己树敌。这种争论没意义,还会让自己难受,不如顺着说,维护好关系。”

6、保护自己最简单的方式就是 “不回应”:专注做自己,实力是最好的回应

村里的小芳,曾因 “别人说她‘开网店赚黑心钱’” 而生气,非要跟对方 “争个明白”—— 又是晒进货单,又是说 “利润有多低”,结果对方越闹越凶,还拉着其他人一起 “质疑她”,小芳陷入 “自证清白” 的泥潭,连网店都没心思打理。

后来她学会了 “不回应”—— 别人再恶意揣测、挑衅,她都不搭理,专心 “优化网店、提升服务”。慢慢的,她的网店评分越来越高,订单也越来越多,那些质疑的人见 “说什么都没用”,也不再纠缠。周老栓说:“面对恶意、质疑和挑衅,回应只会让你陷入‘自证’的陷阱,没完没了。不回应,专心做好自己的事,等你实力强大了,别人的闲言碎语自然会消失 —— 实力,才是对别人最好的回应。”

7、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都会越来越现实:友情设边界,互不打扰才长久

村里的小王和小李,是 “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年轻时无话不谈,连 “赚了多少钱、跟对象吵架” 都分享。但随着年龄增长,小王开了店,小李还在打工,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 小李总 “找小王借钱”,还想 “让小王帮他找份轻松的工作”;小王觉得 “压力大”,却不好意思拒绝,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僵。

后来老周跟他们说:“年龄大了,人会越来越现实,友情得设条‘分界线’—— 比如不轻易谈钱、不干涉对方的工作选择。分界线外,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分界线内,互不打扰。” 两人调整后,不再提 “借钱、找工作” 的事,反而能像以前一样轻松相处,友情也保住了。周老栓说:“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越界的现实要求’。设好分界线,既不委屈自己,也不麻烦别人,友情才能长久。”

8、公平的东西不会太有用,有用的东西不公平:公平是表面,有用需争取

村里的合作社,每年分 “种子和化肥” 时,都喊着 “公平分配,人人一样”—— 不管农户种多少地、能不能种好,都给一样的量。结果种得多的农户 “不够用”,种得少的农户 “用不完浪费”,大家都觉得 “这公平没意义”。

而合作社社长私下里,会给 “种得多、长得好的农户” 多补一些 “优质种子”,说 “你们能多产粮,合作社也能多赚钱,这是该给你们的”。这些农户觉得 “虽然不公平,但有用”,种粮更卖力了,合作社的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周老栓说:“公平的东西大多是‘表面文章’,为了堵住大家的嘴,没什么实际用处;真正有用的东西,比如优质资源、好机会,往往不公平,需要你去争、去抢。想得到有用的,就别纠结公平,用实际行动去争取。”

9、学校里教的东西有标准答案,但社会上没有:社会多灰色地带,结果比答案重要

村里的小李,刚进工厂时,总 “按‘标准答案’做事”—— 领导让他 “管员工考勤”,他就严格按规定 “迟到一分钟就罚款”,结果员工怨声载道,没人愿意配合他的工作;他觉得 “自己按规则来,没错”,却不知道 “管理的核心是团结人”。

后来厂长跟他说:“学校里有标准答案,但社会上没有。管考勤不是‘抓迟到’,是‘让员工愿意按时来、好好干’—— 比如迟到的员工要是愿意‘多干一小时补回来’,就别罚款;平时多关心员工,他们才会团结在你周围。” 小李调整后,员工的积极性高了,他也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周老栓说:“社会上的事没有‘非黑即白’,很多都是灰色地带。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目的’—— 比如管理,管不管得住不重要,让手下人团结才重要。”

10、只要你的观点和大部分人的观点不一样,那就是错的:普通人别特立独行,从众是自保

村里的小张,总 “爱提‘不一样的观点’”—— 大家都觉得 “今年种小麦稳赚”,他非要 “种小众的杂粮”,说 “杂粮没人种,肯定能卖高价”;结果杂粮产量低,还没人收购,他亏了不少钱。别人说 “早跟你说别瞎折腾”,他还不服气,说 “你们不懂”。

而隔壁的老王,从不 “特立独行”—— 大家种什么,他就跟着种什么,只是 “比别人多花点心思,比如多施肥、选好种子”。结果每年都能稳定收成,虽然赚的不是最多,但也不会亏。周老栓说:“特立独行需要‘高试错成本’—— 你得有能力承担‘观点错了’的后果,普通人没这个能力,跟大部分人保持一致,才是最好的自保方式。泯然于众人,虽然不会‘出挑’,但能安稳做事,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