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冬日的坞堡,日子像磨盘一样缓慢而沉重地转动。张伟渐渐习惯了这种规律且压抑的生活。每日天不亮就被刺骨的寒气冻醒,跟着其他雇工去领一份稀薄的、能照见人影的麸皮菜糊,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的主要职责是“算童”,跟着账房先生或者管家张福处理各种账目。工作内容琐碎繁杂:清点库房里的粮食、布匹、盐铁;记录佃户上交的田租、借贷的粮种;核算庄丁的饷钱、工匠的工钱;甚至还要帮忙计算修建工事、打造器械所需的物料人工。

这些在后世看来极其简单的加减乘除,在这个时代却是一项颇为重要的技能。算筹(一种用小木棍表示数字的计算工具)的使用,数字的书写(当时用的是复杂的汉字数字如“壹、贰、叁”),都让计算变得缓慢且容易出错。张伟凭借来自现代的灵魂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和基础教育打下的扎实功底,处理起这些账目来,显得格外迅速和准确。

起初,账房先生(一个姓王的老学究,戴着破旧的老花镜)对他还颇为不屑,认为一个流民小子能懂什么。但几次下来,发现张伟心算极快,用算筹也上手迅速,记录的账目清晰工整,错误率极低,不由得刮目相看。

“嗯,小子,倒是有点灵性。”王先生捻着稀疏的胡须,难得地夸了一句,“比那些笨手笨脚的强。”

管家张福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张伟办事利索,不偷奸耍滑,嘴巴也严,从不打听不该知道的事情。这让他对张伟的信任增加了几分,偶尔会交给他一些稍微重要一点的差事,比如跟随去堡外收取田租,或者清点一些比较敏感的物资(如少量铁器、药材)。

内心独白(价值的体现):

算术……在这里居然成了安身立命的本钱?真是讽刺。

张伟很清楚,自己这点“特长”是他在坞堡立足的根本。他更加努力地工作,甚至主动学习这个时代的记账方法和文书格式,让自己显得更有用。他知道,只有体现出足够的价值,才能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地方获得一点点生存空间,才能吃到那点能吊命的食物。

然而,他并未忘记独臂老头教给他的东西。算筹是谋生的工具,但刀锋才是乱世保命的根本。

每当夜幕降临,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他并不会像其他雇工那样早早挤在冰冷的通铺上睡觉以节省体力。他会借口去茅房或者找个僻静的角落(如下房后面堆放杂物的空地),偷偷练习老头教给他的搏杀技巧。

没有对手,他就对着木桩、土墙练习劈砍、突刺。回忆着老头强调的要点:发力要狠,角度要刁,步伐要活。寒冷的冬夜里,他挥汗如雨,柴刀破空的声音被风声掩盖。虎口再次磨破,结痂,再磨破,长出更厚的老茧。手臂和肩膀的肌肉在酸痛中逐渐变得结实。

内心独白(暗中的磨砺):

不能丢……老丈用命换来的本事,不能丢!

有一次,他练习时太过投入,没注意到一个起夜的庄丁路过。那庄丁看到他在雪地里挥舞柴刀,吓了一跳,随即嗤笑道:“嘿!小崽子,练把式呢?想当侠客啊?省省吧,就你这小身板,还不够爷爷一刀砍的!”

张伟心中一惊,连忙收起柴刀,低下头,装作怯懦的样子:“没……没有,天冷,活动活动身子……”

那庄丁也没在意,骂骂咧咧地走了。但从那以后,张伟练习得更加隐蔽和小心。他知道,在坞堡里,私下练武是犯忌讳的,尤其对于他这种外来者,很容易被怀疑有异心。

明处拨算筹,暗处练刀锋。 这成了张伟在坞堡生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种是为了眼前的温饱,一种是为了未知的将来。他像一个双面人,白天是低眉顺眼、精于计算的“小先生”,晚上是咬牙苦练、渴望力量的复仇者(为死去的孙婆婆、老车夫,也为他自己)。

这种分裂的生活让他疲惫,却也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充实。他不仅在适应这个时代,更在偷偷地武装自己,无论是头脑还是身体。

偶尔,他会听到一些关于外界的消息。有庄丁从堡外回来,会带来只言片语:哪里又发生了战斗,哪里的村庄被洗劫,税赋又加重了……每一条消息,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上,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必须离开的念头。

坞堡只是暂时的避风港,绝非久留之地。这里的安逸是虚假的,这里的规矩是吃人的。他必须趁着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尽快变得更强,然后寻找时机,逃离这个牢笼,去更广阔、也更危险的世界寻找真正的生路。

内心独白(蛰伏的鹰):

现在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鹰……但我在偷偷磨砺爪牙。总有一天,要飞出去!

寒冬渐渐走向尾声,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风中已经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湿润的气息。张伟在坞堡的阴影下,像一株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野草,既汲取着赖以生存的养分,也磨砺着刺破阻碍的尖刺。他等待着,积蓄着,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