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暗体 > 第799章 木星及木卫二蓝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褐矮星是一种失败的恒星,质量介于最重的气态巨行星和最轻的恒星之间的一种次恒星。

研究表明,褐矮星的质量介于13至80倍木星质量之间,高于80倍木星质量的通常会演化成为最轻的恒星——红矮星。

所以,要想让木星演化成为一颗褐矮星,最低的质量要求,也就是其所拥有的氢气质量必须达到13倍木星质量。

如果一颗气态巨行星的质量一旦突破了13倍木星质量这一临界值,行星内部巨大的压力就会引发氢氦核聚变,该行星就会成为一颗发光发热的次恒星。

然而,尽管已演化成次恒星的此类褐矮星其内部已经发生了氢氦核聚变,但压力和质量仍不足以继续维持其核心中氢融合成氦的核聚变反应。

所以,在此后几亿至几十亿年的时间内,它内部的氢氦核聚变反应将逐渐停止,表面温度也逐渐降低,直至完全冷却。

研究表明,褐矮星的表面温度通常低于2800摄氏度,只是太阳表面温度5500摄氏度的一半,但该温度足以加热木卫二,为其带去光和热。

根据太阳系环境科研局所提供的《木卫二勘测报告》,一旦木星的质量突破了成为褐矮星的最低临界值,即达到或大于13倍木星质量,木星就会成为一颗名副其实的褐矮星。

尽管这颗新晋褐矮星会在几亿年后逐渐冷却,其表面温度也只有太阳的一半,但对于非常靠近木星轨道且恰好处于宜居带的木卫二来说已经足够。

在时间周期上,长达几亿年的恒温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已经足够。

人类完全可以利用这个迷你太阳系为跳板,实现科技文明的飞跃式发展,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突破星系桎梏的星际文明。

《木卫二勘测报告》对这个未来的迷你太阳系描绘了一个宏伟且美好的蓝图:一旦木星的质量增加到15倍木星质量,成为一颗褐矮星,其内部的氢氦核聚变就会启动,表面温度也将达到2000摄氏度左右。

在此后长达8000万年的恒温期内,处于宜居带上的木卫二表面将持续接收到这颗次恒星源源不断的光和热。

届时,木卫二的平均温度将由原来的-170摄氏度提高到3摄氏度,赤道附近的温度将达到15摄氏度。

其表面那75km-100km厚的冰层将彻底消融,成为一颗拥有全球性海洋、陆地和浓密大气层的次宜居星球。

此外,木卫二拥有磁场,尽管此类磁场是由木星磁场与冰层下的导电液态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次级磁场,但对于抵御太阳风与锁住大气和液态海洋仍有一定的微弱作用。

只是作用非常有限,微弱的次磁场无法阻止大气的逃逸和液态海洋的稳定,但并非没有办法阻止这一切。

根据《木卫二勘测报告》提供的最终解决方案,在引发木星氢氦核聚变前,可在木星与木卫二之间建造一个巨大的反太阳风(褐矮星形成的电磁风暴和带电粒子)装置,有效地保护木卫二的磁场被太阳风侵袭,从而阻止木卫二大气的逃逸并稳定其液态海洋。

由于木星巨大的潮汐力“扯裂”了木卫二的冰面,使得大量较为温暖的水冰冲向表面,随后又遇冷形成壮观的水蒸气羽流。

这些水蒸气羽流受到木星磁场影响下的带电粒子和带电尘埃的撞击会被分解成氢、氧分子,最终,形成富含氧气的大气层。

根据计算,木卫二上24小时内可以产生约1000吨氧气,足够100万人维持一天的氧气所需。

所以,木卫二大气层中的氧气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只需加快水蒸气羽流的速度和规模,再加以精确调节,即可实现与地球大气同等含量的氧气占比。

木卫二本身所拥有的磁场,加上巨大的反太阳风装置的建造为其锁住大气和液态海洋提供了有力保障。

液态海洋、陆地、磁场、富含氧气的大气层及高于冰点的全球平均温度,使得木卫二有望成为太阳系内除地球之外的第二颗宜居星球,甚至比目前人类居住的火星都宜居。

可木卫二的宜居,必须建立在其母星——木星成为一颗发光发热的褐矮星这一必要条件之上。

根据《木卫二勘测报告》,要想木星变成褐矮星,必须增加其氢气质量且最低质量要求必须突破13倍木星质量这一临界值。

当然,使得木星成为一颗褐矮星,不能靠天体的自然演化,因为木星在形成之初已经失去了成为一颗褐矮星的可能。

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人为干预实现,也就是说,只要向木星输送13倍木星质量的氢气,它就会速成一颗褐矮星。

可如此巨量的氢气云团、氢气气体云究竟从何处来呢?

太阳系当然是不可能了,太阳系内的绝对王者——太阳的质量占到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8.86%,包括木星在内的8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星际尘埃仅占0.14%。

在这0.14%的质量占比中,木星的质量就一家独大,占到了恐怖的70%。

所以,即使将太阳系以内除太阳以外的所有行星、小行星等全部天体都“喂给”木星,也是杯水车薪。

别说达到触发木星演化成褐矮星的13倍木星质量的最低下线,就连1倍木星质量都远远达不到,何况,太阳系内的好多天体并不富含氢气。

太阳系内另一个富含氢气的天体就是太阳了,它倒是可以满足木星成为一颗褐矮星的全部条件,可想要攫取它上面的氢气云团根本就如痴人说梦。

姑且不说高温高压的限制,其表面强烈的太阳风暴和肆虐的日冕就可以摧毁靠近其轨道的一切物体。

而且还是有来无回、就地气化的那种恐怖威力。

木星褐矮星化这一难题似乎无解,威尔顿的“铺路者”计划是否一开始就存在着技术性错误?

非也。

早在“铺路者”计划在威尔顿的脑海中尚为雏形时,有关木星成为一颗褐矮星的条件及形成后的宏伟蓝图,得到了诸多天体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及各领域科学家详尽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威尔顿只是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后,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理论和设想。

也就是说,“铺路者”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即通过技术手段使得木星成为一颗褐矮星,然后加热木卫二,使其成为一颗仅次于地球般宜居的星球,这一宏伟设想是建立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之上的。

同样,上述蓝图关键中的关键,即,使木星速成为一颗褐矮星的那13倍木星质量的氢气云团或氢气气体究竟来自哪里?也是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的。

“铺路者”计划酝酿之初,威尔顿曾拜访了大量的科学家,终于解决了上述难题。

太阳系边界——奥尔特云成为了目标。

奥尔特云是包围整个太阳系的球形云团,半径长约1光年,富含气体云团、水冰、甲烷、乙烷和大量的冰质彗星。

其拥有的彗星总量大得惊人,总数达到了惊人的1000亿颗,堪称一个无比庞大的彗星仓库。

根据推算,奥尔特云中的气体云团、水冰及冰质彗星若大部分输送到木星上,完全满足其成为一颗超越80倍木星质量的红矮星的形成条件。

所以,从奥尔特云向木星输送气体云团、水冰及冰质彗星,使其成为一颗13-15倍木星质量的褐矮星,不仅完全可行,而且还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威尔顿早有布局。

“铺路者”计划所实施的、木星与奥尔特云之间的电磁集束运输器矩阵通路,早在数月前就已经正式开启了双向施工模式。

该工程一旦完工将彻底改变太阳系的结构和形态,甚至是人类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