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梦醒来后 > 第118章 下午的考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闭上眼睛,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生物的实验题——生物考试里的实验题占分比例很大,也是容易丢分的地方,他得确保自己把每个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都记清楚。

李娟此刻也在翻阅生物实验,因为理科的东西很活,不像文科那样需要大量的死记硬背,更多的是理解和运用。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可以临时抱佛脚复习的,平时扎实的学习,和做过的一摞一摞资料就足以考高分了。她记得张宇曾经跟她说过,理科学习就像盖房子,平时的知识点是地基,做过的题目是砖瓦,只有地基打牢了,砖瓦积累够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所以他们平时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还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从课本上的课后题到历年的高考真题,再到各种辅导资料上的拓展题,每一道题都认真做,认真分析,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互相讨论,或者请教老师。他们家里书房的书桌上、架子上、抽屉里以及地上堆满着厚厚的一摞摞练习册,每本练习册上都写满了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笔记,有些练习册已经被翻得面目全非,但正是这些练习册,见证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不一会,生物老师拿着试卷走了进来。生物老师是张宇班的生物任课老师,姓蔡,平时对他们很严厉,但也很关心他们。

蔡老师走进教室时,脸上没有了平时的严肃,反而带着一丝微笑,像是在给同学们打气。因为只有一百分钟时间,他进来立马就把试卷发下去了,没有像语文老师那样宣读考试规则,只是简单地说:“赶快把试卷发下去,由于时间有限,大家抓紧时间做题,仔细审题,不要慌,相信自己的实力。”

试卷分发得很快,同学们拿到试卷后,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做题。教室瞬间传来笔尖划过试卷的声音,沙沙沙的,像春蚕在啃食桑叶,又像春雨落在草地上,整齐而有节奏。

张宇和李娟做题都很快,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对于他俩来说就是送分题。选择题考查的是基本的知识点,比如“下列哪种细胞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等,这些都是他们平时反复复习的内容,几乎不用思考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填空题考查的是生物术语的默写,比如“dNA的中文名称是______”“酶的特性是______”等,他们都写得又快又准。不一会的功夫,很快就做完了前面的基础题,两人都开始做后面的大题。

后面大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比如有一道题是关于“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分析实验设计的优缺点,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他们俩认真的思考,仔细的书写着——张宇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实验的流程图,分析每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组织语言进行回答;李娟则先回忆课本上类似的实验,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逐一解答每个问题,确保每个步骤都写清楚,每个结论都有依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有些同学开始加快做题速度,笔尖划过试卷的声音也变得更急促了。

张宇看了看手表,还有三十分钟就要交卷了,他还有最后一道大题没有做完。这道题是关于“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有些复杂,需要计算概率。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仔细分析系谱图,确定遗传病的类型,再根据遗传规律计算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和概率。李娟也在做这道题,她皱着眉头,手里的笔在草稿纸上不停地演算着,偶尔会停下来,咬着笔杆思考一会儿,然后又继续演算。当监考老师宣布还有五分钟交卷时,两人都刚好做完最后一道题,开始检查自己的答案。张宇检查了一遍选择题和填空题,确认没有填错答案;李娟则检查了试卷后面大题的步骤和计算过程,确保没有出现计算错误,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感觉如释重负。

就这样,生物考试也结束了,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纷纷交上自己的试卷。老师收齐试卷后,宣布上午的考试结束,同学们可以去食堂吃午饭了。

教室里瞬间沸腾起来,同学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三三两两地朝着食堂走去。张宇和李娟也收拾好自己考试时使用的东西,跟着人流走出教室。

“快走,去食堂吃饭,吃完赶紧回教室复习英语。”张宇拉着李娟的胳膊,加快了脚步。

李娟笑着说:“别急,食堂的饭又不会跑,慢慢走。”两人一边走,一边讨论着生物考试的题目,回忆着自己的答案,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

“吃什么去?”李娟边走边问张宇。

“下午还要考试,我们去吃烤肉拌饭,要不吃的带汤的下午考试时尿憋的慌。”张宇边走边笑着说道。

“切,你说的那是你。”李娟白了张宇一眼说道。

两人走的很快,一边说着一边走着,很快来到新食堂,到二楼餐厅要了两碗烤肉拌饭,舀了两碗紫菜汤,边吃边喝边聊。

“嗯嗯,好久没吃烤肉拌饭了,感觉好香啊!”张宇大口吃了一口饭说道。

“是啊,这味道美极了,不过我还是想吃我妈妈做的手擀面。”李娟说道。

“最可口的饭菜就是家里做的,不过时间很快,一学期就结束了,但是过年在家里可好了,热炕暖上,生活太滋润了。”张宇说道。

他们一边吃着,一边思念着父母,很快吃完饭,两人相约到图书馆去复习,主要还是复习英语。

时间很快来到下午,考试依旧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

一点半,数学考试准时开始。数学试卷的题量很大,难度也比平时的模拟考要高一些,但张宇和李娟并不怕——他们平时做了大量的数学题,尤其是难题和压轴题,张宇还专门给李娟讲过很多次类似的题型。

张宇拿到试卷后,先浏览了一遍所有的题目,然后从选择题开始做起,每一道题都仔细分析,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填空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做得很快,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大题部分,前几道题比较基础,他很快就做完了,最后两道压轴题有些难度,尤其是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需要运用多种知识点综合解答。张宇按照平时的解题思路,先建立坐标系,然后设出点的坐标,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求出结果。他在草稿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计算过程,确保每一步都正确。

李娟的数学成绩虽然不如张宇,但在张宇的帮助下,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她做数学题时很细心,每一道题都认真审题,避免因为粗心而丢分。前面的基础题她做得很顺利,到了最后一道压轴题时,她稍微有些卡壳。但她没有慌,而是回忆起张宇给她讲过的类似题型,按照张宇教她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分析,慢慢找到了解题的思路。当她做完最后一道题时,离交卷还有十分钟,她仔细检查了一遍自己的答案,修改了几个计算错误,然后满意地把试卷交了上去。

三点四十,化学考试开始。化学考试的重点是考查同学们对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实验的掌握情况。张宇和李娟平时都很注重化学实验的复习,尤其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他们都记得很清楚。试卷里的化学实验题考查的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张宇按照平时复习的内容,逐一解答,还画出了实验装置图,标注出每个仪器的名称和作用。李娟也做得很好,她记得张宇曾经跟她说过,化学实验题一定要注意细节,比如“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氯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等,这些细节她都写得很清楚。

就这样,一切都按照计划好的开展,很快一天的考试就结束了。晚上九点,当英语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时,同学们都露出了疲惫但如释重负的笑容。

下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李娟和张宇起身,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他们把答题卡和试卷拿到前面交到老师手里,老师接过试卷时,对他们笑了笑,说:“考得怎么样?看起来状态不错。”两人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交完试卷后,他们相互看了一眼,笑了笑——那笑容里有疲惫,有轻松,还有对自己成绩的期待。然后他们拿起放在讲台旁边的书包,走出教室。

“怎么样,这一天考下来感觉怎么样?”走出教室后,张宇立刻问李娟说道。夜晚的校园很安静,只有路灯发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风里带着些许的凉意,吹在脸上很舒服,驱散了一天的疲惫。

李娟走在他身边,手里拎着书包的带子,脚步有些轻快。她想了想,笑着说道:“怎么说呢,数学和化学的大题都是你给我讲过的,尤其化学考到的实验题,我感觉咱俩做过好几次了,步骤和注意事项我都记得很清楚,应该不会丢分。其他科目也还行,好多题都是咱俩刷过的,比如语文的古诗文默写,生物的选择题,英语的阅读理解,感觉都很熟悉,做起来也很顺手。”

“这下放心了吧,我说你不用紧张,肯定能考好。”张宇笑着说,他看到李娟脸上轻松的笑容,心里也很开心,“明天早上还剩一门物理了,物理是你的强项,肯定没问题。考完估计下午就能分班,然后发书,咱俩就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第二学期的课本。我已经把第二学期的语、数、外、物、化、生六科的课本借来了,到时候咱们一起预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

“嗯嗯,全听你的。”李娟点点头,眼里满是信任。他们俩一边朝着宿舍走着,一边说着计划——他们打算分班后,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操场背书,中午吃完饭利用午休时间做一套练习题,晚上晚自习结束后,再留在教室预习半小时第二学期的课本。他们还计划周末的时候,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去学校的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张宇还说,等分班结果出来,如果他们分在同一个班,就一定要坐同桌,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如果不在同一个班,就每天晚上在宿舍楼下碰面,交流一天的学习情况,分享遇到的难题。

风依旧吹拂着,带着秋夜的清凉,散去一天的余热。校园路边的树在路灯下投下长长的影子,树叶在风里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音。

这一天,一中的这片天地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有考出真实水平的喜悦,比如那些平时努力学习的同学,看到试卷上熟悉的题目时,脸上露出的轻松笑容;有未曾达到预期目的的遗憾,比如那些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的同学,走出考场时脸上的失落和沮丧;还有同学们之间相互鼓励的温暖,比如考试前的一个微笑,一句“加油”,都让人心里暖暖的。

张宇和李娟走在校园里,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同学,听着他们的讨论声和笑声,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知道,这次考试只是他们高中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他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校园的风中带着他们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