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靠双眼!从寒门到权倾天下 > 第234章 老师,我成棋子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清晨,天光微熹。

林昭谢绝了父母的陪同,独自一人,走向县衙。

县衙门口的皂隶还是那几个老面孔。

往日里,他们看见林昭,最多是点点头,眼神里带着几分对神童的好奇。

今日再见,那态度却截然不同。

林昭还未走近,为首的衙役便已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哎哟,林少爷!您来了!”

“是来寻县尊大老爷的吧?快请,快请!”

这声“林少爷”叫得又脆又响,透着一股子发自肺腑的热乎劲。

府试第八。

这四个字在小小的越城县,分量远比县试案首来得更重。

林昭只是微微颔首,便随着衙役,一路畅通无阻地进了后堂。

魏源的书房还和从前一样。

朴素得有些过分。

除了满坑满谷的书卷,再无半点多余的装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书卷气混合着墨香的独特味道。

魏源正伏案批阅公文。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那张素来如古井般波澜不惊的脸上,竟破天荒地,露出了一丝温和的笑意。

他放下手中的朱笔,动作不急不缓。

“回来了。”

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却比平时多了几分不易察察的温度。

“老师。”

林昭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坐。”

魏源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林昭依言坐下,小小的身子陷在宽大的椅子里,那双眼睛亮得惊人。

“府试的卷子,我托人抄录了一份回来,也看过了。”

魏源的目光落在林昭身上,带着一丝审视。

“你做得很好。”

这已是魏源能给出的最高评价。

他顿了顿,端起手边那只粗瓷茶杯,吹了吹水面的浮沫,状似随意地问道:“路上还顺利吗?府城一行,可有何见闻?”

来了。

林昭抬起头,确认老师此刻心情尚佳,这才开口。

“回老师,学生……有一件很要紧的事禀报。”

“在府试放榜之后,学生收到了……知府高士安高大人的密会请柬。”

“哦?”

魏源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停了一瞬,眼神里闪过一丝探究。

林昭将听雨轩中的那场会面,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魏源一直静静地听着,面无表情,唯有那偶尔轻叩桌面的手指,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当林昭复述出高士安对他那份策论的最终评价时。

“高大人说,学生那篇文章,是‘用温顺之皮,包裹锐利之骨’。”

话音落下。

书房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魏源脸上的最后一丝温和笑意,也悄然隐去,他的眉头,几不可查地轻轻一蹙。

林昭的“鉴微”之力,在这一刻清晰捕捉到老师那磐石般的心境之下,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有对自己学生智计过人的欣慰。

有对老同窗识人之明的认可。

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淡淡的排斥与无奈。

仿佛他最珍视的一块璞玉,终究还是被官场那套污浊的套路,给沾染了。

魏源缓缓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轻响。

他抬起眼,目光重新变得锐利,直直刺向林昭。

“继续说下去。”

林昭平静地迎着老师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锐利目光,小小的身躯坐得笔直,声音清脆而稳定,没有一丝波澜。

“高大人在考较过学生之后,又提到了老师。”

他顿了顿,像是在回忆当时的每一个细节。

“高大人说,他看过老师当年在翰林院时上呈的《治蝗疏》,也看了学生这次府试的策论。”

魏源端着茶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杯壁,没有说话,示意他继续。

“他说,老师的策论,是昆山之玉,字字珠玑,刚正不阿,是为国为民的铮铮铁骨。”

“但……过刚易折。”

“而学生的策论,是铺路之石,虽不值钱,却懂得避开坚硬的石块,懂得填补坑洼的泥地,虽无玉之风骨,却有石之用处。”

书房里,愈发安静了。

魏源的眉头,蹙得更深了。

他已经听出了高士安那套官场老油条的逻辑,这是在夸林昭,也是在暗中贬低他魏源的不识时务。

他最不喜的,便是这种将经世济民之学,与投机取巧的权术混为一谈的论调。

然而,林昭接下来的话,却让魏源那颗坚如磐石的心,猛地一颤。

“最后,高大人说……”

林昭抬起头,漆黑的眸子直视着魏源。

“他说,他这些年一直在背后周旋,才保住了老师这块‘又臭又硬’的骨头,没有让它在官场的浊流里,被那些人彻底敲碎折断。”

话音落下。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魏源端着茶杯的手,就那么僵在了半空中。

书房内,落针可闻。

长久的,死一般的寂静。

林昭在这一刻,清晰无比地捕捉到了他这位如山岳般沉稳的老师,心湖深处掀起的惊涛骇浪。

那不是单一的情绪,而是一场汹涌的情感风暴。

最先涌起的是难以置信的震惊。

紧接着,一股暖流自心底深处涌出,积压了多年的郁结与不甘,似乎在这一刻被悄然抚平.......

许多想不通的关节,许多化险为夷的侥幸,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

最终情绪沉淀下来,化作了一丝被老家伙算计了多年的无奈。

那个家伙……

那个总说他“不合时宜”的老同窗,竟然在背后,为他这块茅坑里的石头,挡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

魏源缓缓地将那只早已冰凉的茶杯,放回了桌上。

“咔。”

一声轻响,在这寂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没有再看林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窗外。

窗外是县衙后院的一角,几竿瘦竹,一片青天。

他的眼神变得悠远而复杂,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多年前,在京城那个繁华又污浊的漩涡里,一个意气风发,一个老成持重,两个截然不同的身影。

良久,他才吐出一口悠长的浊气,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那个老狐狸……”

这一声老狐狸,与其说是骂,不如说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将满腔的五味杂陈都吐了出来。

书房里再次陷入沉寂。

林昭的“鉴微”之力,清晰感知到老师那山岳般的心境,此刻正经历着一场无声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