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然此战损兵折将一无所获,更与强燕结怨,必使公孙度威信大损。观今日帐中质问之声,可知其属国已生异心。\"

公孙瓒沉思片刻,仍不解道:\"公孙度与属国情谊生变,与我等有何干系?扶余、**纵有异心,又怎能助我东山再起?\"

公孙瓒皱眉望着关靖,脸上写满疑惑:\"士起,扶余与**将领的异动,我自然看在眼里。可这与我们重振旗鼓有何干系?即便他们对公孙度心生不满,谅他们也不敢公然反抗。\"

关靖暗自叹息,只得把话挑明:\"主公明鉴,这两国若有异心,正是我们的机遇所在!若公孙度压制不住扶余与**,便是我们东山再起之时。依我推断,联军一旦踏入辽东,公孙度与两国关系必然恶化。\"

\"公孙度若真肯割让地盘,定然是偏远之地。他必会逐步派兵渗透,最终将主公软禁。但我们手握八万铁骑,这可是仅次于黄金火骑兵的精锐。辽东平原地形最利骑兵作战,若两国国君有意摆脱控制......\"

关靖眼中闪过精光:\"届时公孙度就不得不仰仗我们的骑兵来平定叛乱。\"

公孙瓒若有所思地点头:\"话虽如此,但两国国君被公孙度武力征服,恐怕未必敢轻启战端。\"

\"主公英明。\"关靖拱手应道。

公元1097年

关靖不着痕迹地恭维了主公几句,接着分析道:\"扶余与**两国皆是蛮夷之邦,其民劣性难改,向来畏威而不怀德。\"

\"若无外力介入,凭他们确实不敢与公孙度抗衡。\"

\"但若有我方暗中策应,局面自然不同。\"

\"如今我军既入辽东,公孙度既存吞并我八万铁骑之心,何不抢先出手?\"

\"主公可佯作意志消沉之态。\"

\"对公孙度的种种安排,不仅不作抗拒,更要主动配合。\"

\"他想逐步控制我军,便由他施展手段。\"

\"这八万铁骑乃主公亲手锤炼,将士们誓死效忠,绝无二心。\"

\"潜伏期间,当秘密联络扶余与**国君,怂恿他们起兵反叛。\"

\"得我暗中襄助,两国必会兴兵作乱。\"

\"待公孙度率军征讨时,我军突然倒戈,与两国合击,定叫那老匹夫措手不及。\"

\"三方合力剿灭公孙势力后,主公自可取而代之,执掌辽东。\"

谈及宏图伟业,关靖眼中闪过憧憬之色。

见主公同样神往,他又进言道:\"平定辽东四郡后,需休养数年。\"

\"而后可征讨扶余、**及三韩各部,设郡置县,收归王化。\"

\"届时励精图治,发展民生,扩充军备,积蓄实力。\"

如此一来,燕国即便平定三郡、威慑鲜卑王庭、讨伐乌桓小部落,短期内也不敢贸然进犯辽东。

主公明鉴,中原诸侯混战,燕国的首要目标仍是争夺中原。待其在争霸中逐步消耗国力,我辽东正好可以韬光养晦。届时主公不仅能拿下北疆,更有机会问鼎天下!

公孙瓒脑海中浮现出坐拥辽东四郡、吞并扶余国、**王国及三韩之地的景象,脸上不禁闪过一丝癫狂。但他很快收敛神色,故作迟疑道:\"士起啊,背弃盟友终究不妥吧?公孙度虽跋扈,毕竟收留过我们,待我等也算仗义……\"

这公孙家二人虚伪如出一辙——既要作恶,又想留名!说穿了,就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关靖听得眼角直跳,强忍讥讽腹诽道:【主公您装什么仁义?方才痛骂公孙度的是谁?串联四家四十万大军伐燕的又是谁?眼下想出翻身妙计,您倒扮起圣人了?不就是等我给您找个冠冕堂皇的背盟借口吗!】

好!我这便替主公想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关靖神色殷切,义正词严地劝道:主公万万不可这般想!

如今是公孙度妄图吞并我八万铁骑,我等不过是自保求生,与道义无涉!

此番联军伐燕失利,全因辽东军攻城不利所致。

我军失却三郡疆土,如今被燕**队**迫至如此境地,皆拜辽东军所赐!

主公明鉴!我军皆为骑兵,本可轻易摆脱燕**队**击,何至沦落至此?

此番筹谋,不过是为讨还公道!

那公孙度坐拥辽东沃土却不行仁政,暴虐**民,令百姓水深火热。

我军取而代之,正是上应天命,下顺民心!

如此何损道义?我军乃正义之师,救辽东黎民于水火!

关靖这番颠倒黑白的谄媚之词,连他自己都说得面红耳赤。

什么仁义之师?什么拯救百姓?简直荒唐!

自家主公除却打仗,哪懂得治国安民?若真能代表仁义,北疆战事根本不会爆发!

在他治下,右北平、辽西等郡百姓饥寒交迫,怨声载道。

公孙瓒佯装忧虑,叹道:士起此言甚善!

为辽东百万苍生,为天下大义,我公孙瓒不得不为之!

关靖硬挤出两滴眼泪,作感激涕零状:主公英明!辽东百姓必定感念主公恩德!

朝帐内,君臣二人正互吹互捧,好不热乎。忽然帐帘翻飞,公孙越满脸惊惶冲进来,扯着嗓子嚷道:\"兄长!大事不妙!\"

见自家堂弟这般冒失闯进,张口便触霉头,公孙瓒当即\"啪\"地拍案怒喝:\"混账东西!你兄长我好端端的,你才要倒大霉!\"

公孙越顾不得拌嘴,急声禀报:\"刚收到斥候急报,燕国先锋距大营已不足三十里!咱们是不是该赶紧撤?\"

\"什么?!\"公孙瓒瞳孔骤缩,急问:\"敌军多少兵马?\"

\"约两万两千精骑。\"公孙越咽了口唾沫,\"不过他们似在等候主力,暂无进攻迹象。\"

听闻只是先锋部队,公孙瓒神色稍缓,沉声下令:\"传令全军备战,听候调遣。\"

\"得令!\"公孙越抱拳退出。

待帐内重归平静,公孙瓒拧眉望向军师:\"士起,燕国两万先锋压境,我军该如何应对?\"

关靖眼中精光闪过,慢条斯理道:\"天赐良机啊主公。昨日还在商议如何立威,今日这不就送上门来了?正好让辽东那群人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虎狼之师。\"

第一:我方可全歼燕国来犯的两万两千兵马,重创敌军士气。

第二:让辽东、扶余、**见识我军之强。

第三:此举对后续经略辽东大有裨益。

军师建言毕,公孙瓒颔首赞许,决然道:\"士起真乃吾之张良!既如此,我亲率五万白马义从出击,定灭燕国先锋。你率三万骑留守大营。\"

\"诺!\"关靖拱手领命,复又进言:\"主公出兵前,不妨知会公孙度、扶余、**,以示诚意。\"

公孙瓒略作思忖,沉声道:\"善,有劳士起走一遭。\"

关靖整衣出帐,径往辽东军营而去。

——

联军·辽东军中军帐内

关靖直陈来意:公孙瓒将亲率白马义从迎击燕军,掩护诸部撤退。言毕即告辞,转往扶余与**军营。

待其远去,柳毅喜形于色:\"天赐良机!公孙瓒既引主力出战,我军当速进昌黎。只要踏入辽东地界,据险守关——燕骑不擅攻坚,必难破城。若战事迁延,彼军定要回师平定三郡叛乱、鲜卑乌桓之乱。\"

如此一来,辽东便可暂得安宁。只需潜心休养数年,我方便能逐步恢复往日兴盛。”

柳毅稍作停顿,眼中寒光闪现,继续向主公孙度进言:“主公务必设法令扶余与**的军队滞留此地,借燕国之手将其剿灭。届时我辽东可顺势吞并两国,吸纳其土地人口,壮大自身实力。”

在振兴民生、扩充军备的同时,我们还需谋划抵御燕军之策。纵使主公暂不出关争霸天下,凭借现有疆域亦不逊于中原诸侯,他日自立为王亦非难事。”

“妙哉!柳卿真乃我辽东之张良!”这席话正合公孙度胸中抱负,不禁击节赞叹。

随后公孙度开始调兵遣将,明面上打着追击燕军先锋、支援辽西的旗号,暗中却令扶余与**军队驻守大营。待辽东军主力开拔后,公孙度竟率部火速撤回辽东,将盟军尽数抛弃。

这番金蝉脱壳之计,不仅葬送了扶余与**军队,更让企图染指辽东的公孙瓒壮志成空。公孙度岂会给他人可乘之机?

联盟的破裂印证了古训:最坚固的壁垒总从内部瓦解。辽西、扶余与**联军的覆灭,再次验证了“不怕神对手,只怕猪队友”的至理。

公孙瓒率领五万精锐【白马义从】,直扑燕国前锋军阵。

银甲白马的公孙瓒手持亮银枪,望见敌军阵容突然放声长笑。公孙越不解上前:\"大哥为何发笑?\"

公孙瓒扬枪指向敌阵,朗声道:\"你们且看这两万二千骑兵,虽打着燕国旗号,但装备杂乱无章,分明不是正规精锐。\"

\"这支部队虽杀气腾腾,却少了燕国铁骑那股所向披靡的气势。阵型散乱,定是乌合之众。\"

\"以我五万【白马义从】对阵此等杂牌军,简直易如反掌!\"

(公孙瓒素爱白马,麾下将士皆乘白驹,故得【白马将军】美誉。这支耗费心血打造的劲旅,每名骑士都堪比草原百夫长。

若非右北平等地不及燕国富庶,【白马义从】装备逊于【黄金火骑兵】,这帝国第一骑的名号,未必轮不到他公孙瓒!

公孙越恍然大悟,憨直地说道:\"大哥,照这么说,最近追击咱们联军的难道就是眼前这支队伍?那咱们岂不是中了圈套?就凭这点人马,哪是咱们的对手啊?\"

公孙瓒闻言顿时想通了其中关节,怒视着对面的燕军先锋,恨声道:\"简直欺人太甚!燕国根本是在装腔作势!老子就说嘛,燕国怎么可能突然冒出三十万大军?就算要隐藏兵力,也不可能藏得住这么多人马!\"

\"可恨!咱们联军竟被燕国耍得团团转!等着瞧,有朝一日老子定要亲率大军踏平燕都,血洗蓟城!\"公孙瓒想起连日来的狼狈,又羞又怒。

更让他恼火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居然只是区区两万燕军先锋的虚张声势。而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正是燕王刘凤!

燕国摆出浩大声势,原是想吓退联军。可笑的是,联军竟真被这空城计唬住了!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想他公孙瓒向来以勇武自诩,如今却中了刘凤的计谋,不仅损兵折将丢了地盘,还要看公孙度的脸色,真是越想越窝火。

此仇必报!不灭燕国,难消心头之恨!

看燕国连这样的杂牌军都派作先锋,可见其主力在与董卓交战中折损严重。如今的燕国就像没了利爪的老虎,不足为惧。只要抓住时机奋力一搏,说不定就能戳破燕国的伪装,一举将其歼灭。

攻克燕国、问鼎北疆的辉煌前景在脑海中闪现,公孙瓒铁青的面容骤然绽放出狂喜之色。

\"全军出击!\"他猛然勒紧缰绳,胯下雪驹前蹄凌空,嘶鸣声中迸发出雷霆般的怒吼:\"给我碾碎这些燕狗,片甲不留!\"

银枪在烈日下划出耀目的弧线,公孙瓒犹如白色闪电径直刺向两万燕军先锋。此刻他胸腔中燃烧着无名业火——虽然燕王刘凤未曾对他有半分冒犯,但这份毫无来由的耻辱感却不断啃噬着他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