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良辰,秋高气爽。当初升的朝阳将第一缕金光洒在墨城中央广场那巍峨的青石祭坛顶端时,低沉而浑厚的钟声,自城楼最高处轰然响起,一声接着一声,共九九八十一响,声震四野,涤荡云霄。紧接着,战鼓擂动,节奏沉稳有力,如同巨人搏动的心跳,与钟声交织,瞬间压下了广场上所有的喧哗。
万民屏息,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祭坛方向。
身着玄色冕服的东方墨,出现在祭坛长长的阶梯之下。这身冕服并非完全照搬大唐帝王制式,而是经过了精心改良。主体仍为玄色,象征幽远与深邃,衣袂与袍袖处以银线绣着流动的海浪与星斗暗纹,在晨光下隐隐生辉。冠冕亦去除了繁复的旒珠,代之以一枚镶嵌着深邃黑玉的额带,简洁而威严,更符合开拓者的气质。他面容沉静,眼神深邃如海,步伐沉稳地踏上了通往祭坛顶端的石阶。青鸾、李恪、塔雅、公孙先生等核心层,以及刚刚抵达不久的大陆墨羽各区域负责人——玄影、郭震、玄枢、苍狼、书生、珊瑚、莫文,皆身着庄重礼服,肃立于观礼台最前方。
祭坛之上,早已设好香案,陈列着三牲祭品、五谷佳酿。香烟袅袅升起,在肃穆的空气中盘旋。
东方墨立于坛心,面向东方初升的旭日,手持玉圭,朗声祷祝,声音清越而悠远,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四海神祗,华夏列祖共鉴:今有东方墨,率华胥万民,于海外之地,辟土立疆,融和百族,探索自然,追寻至道。今立国‘华胥’,上承天运,下应民心,定都墨城,统御海疆。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文明永续,星火长明!伏惟尚飨!”
祷祝完毕,他亲手将写有祭文的帛书置于鼎中焚化,青烟直上,仿佛直达天听。随后,他接过侍从奉上的酒爵,缓缓洒于坛前,完成祭天告祖的最后仪式。
祭礼既成,东方墨转身,面向广场上万众。钟鼓声暂歇,全场鸦雀无声。
丞相李恪深吸一口气,迈步上前,走到祭坛前方特设的宣谕台。他手中捧着一卷以金线镶边的明黄绢帛,正是凝聚了数月心血的《华胥宪纲》总纲。他展开绢帛,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庄严,开始宣读:
“华胥立国,法天象地,以人为本。宪纲之首,曰‘法自然’:循天地运行之理,惜山川湖海之赠,求万物和谐之境;曰‘重民生’:薄赋敛,劝农桑,兴百工,通商贾,使民安居乐业;曰‘兴文教’:立天枢之学,融百家之智,启民智,育英才,不拘一格;曰‘融万族’:无分先后归附,无论来自何方,凡认同华胥之理念,遵守华胥之法度,皆为华胥之民,享同等之权利,担共同之义务……”
宪纲条文一条条宣读,清晰阐明了华胥的立国根基、施政原则与公民权利,其理念之新颖,格局之开阔,令在场许多来自大陆、熟悉中原王朝规则的墨羽负责人暗自心惊,又不禁心潮澎湃。玄影斗篷下的目光闪烁,莫文微微颔首,书生眼中露出深思,珊瑚嘴角噙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宪纲宣读完毕,李恪将绢帛恭敬呈予东方墨。
东方墨接过宪纲,高高举起,示与万民。随即,他面向广场,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
“吾,东方墨,今日于此,受天命,承民望,就任华胥元首!自当恪守宪纲,励精图治,与万民同心,共筑华胥之梦!”
“元首万岁!华胥万岁!”广场上,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声浪直冲云霄。
欢呼声稍歇,李恪上前一步,率领身后新组建的中央各司主官——行政、经济、司法、文化、工部、商贸、礼宾、军府……以及盘州、云崖州、宿雾州、达越州四州州牧,齐刷刷面向祭坛上飘扬的墨羽星辰海浪旗与东方墨手中持有的《华胥宪纲》副本,右手抚胸,庄严宣誓:
“吾等在此立誓:效忠华胥,恪尽职守,遵守宪纲,维护法纪,服务万民,廉洁奉公。若有违誓,天地共殛!”
誓言铿锵,回荡在广场之上,象征着华胥行政体系的正式确立与运转。
观礼台上,来自大陆的墨羽魁首们,望着这井然有序、充满新生朝气的立国典礼,望着那面崭新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飞扬,心中百感交集。他们见证了黑暗中力量的凝聚,更见证了这力量最终破土而出,光明正大地屹立于阳光之下、沧海之滨。一个新的国度,就在这庄严肃穆的仪式中,鼎立于天地之间,开启了它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