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类似的吴老二的情形,在金州城旅顺口,乃至沙河、庄河、双岛各处屯田区的分行不住上演。

和一般的军阀货币不同,平辽币并非掠夺辽民财富的工具。

有粮食做锚定物,李四白又能提供充足的商品。近几年来大量流入辽东的白银顿时有了去处。

所以新币推行的阻力,远远低于预期。大量的白银和铜,飞速的汇聚到李四白手中。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算计的是货币银铜含量。宁肯不消费,也绝肯兑换新币。

尤其是金州大小商贩。新币推出没多久,就有各营士兵用新发的饷银购物被拒。

兵备道早就张贴告示在先。你不兑换新币他管不了,拒收平辽币那就是犯法。

李四白一声令下,巡检司四处出击,缉拿拒收新币的商户。

不管你是千户的姐夫,还是指挥使的大舅子,一律披枷带锁送上大砬子山,劳役三个月修建新城。

金州三面环海,船又都在李四白掌控之下。反对者们哭爹喊娘,却是逃都没处逃。

你说北上投奔鞑子?李四白不过是逼人换平辽币,投了鞑子可是连老婆孩子都保不住,全家给人做包衣奴才!

这些商户都是富裕阶层,怎么可能干这亏本的买卖?

于是在十几人被送上砬子山后,金州商贾彻底妥协,再没人敢拒收新币。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很快小孟就来报告异常:

“大人,最近来兑换新币的,几乎都是用铜钱兑换银元!”

“最近七天时间,金州各地已经兑出一万零八百二十元!”

李四白闻言一愣。辽东这种穷地方,除了少数大宗交易,铜钱和碎银才是主要货币。大笔兑银元显然并不寻常。

不过他到底见多识广,脑瓜一转就反应过来,不由得哑然失失笑:

“这帮土老帽!是想少亏点呢!”

新币一分换十个铜钱,若是五角面额,更是直接要换五百铜钱。

但是换银元就不一样了。如今北方银价最高的地方,一两能换一千三四百枚铜钱。

一元面额的平辽币重七钱,九银一铜的含量,用一千铜钱换一元亏不啥。

小孟自然也懂这个道理,皱眉头道:

“大人,我怕这么下去,咱们的银元不够用?”

“放心吧你!要换多少都随他们!”

李四白乐不可支。须知一枚铜钱到他手里,摇身一变最少要翻十倍,最高要翻五百倍。只要他能付的出银元,这生意是稳赚不亏!

而去年日本之行,他在长崎贸易加抢劫高寀,手里白银一度高达三十几万两!

加上天启给的五万两,即使今年花钱如流水,也还剩余三十万两。铸造了第一批十万枚银元后,手里还有二十四万两银子。

金州这种穷地方,就是所有商户联合起来,也很难把他的白银储备抽空。反而会变相推进新币普及。

所以李四白不但没叫停,反而让小孟以此为卖点大肆宣传。就连民间私铸的假钱,只要含铜超过五成一律来者不拒!

果然在付出八万余枚银元之后,这波兑换风潮倏然放缓。金州的商贾终于反应过来,只要他们还开门做生意,兑换银元并没什么卵用!

因为拿铜币来消费的人源源不绝,他又不敢拒收,结果和他们自己兑换铜币没有分别。

李四白在金州推进新币,建设工厂不提。且说毛文龙离开旅顺之后,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

中途不时登岸,联系鞑子治下辽民。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纷纷请求毛文龙带兵来攻。

眼看辽东父老惨遭杀戮,无数人家破人亡,或沦为奴隶。毛文龙也是满腔愤慨。

奈何他只有不到两百人,只能稍作忍耐继续北上,风餐露宿探查敌情。

这一日船队抵达此行终点,大明与朝鲜边境,鸭绿江畔的镇江城(辽宁丹东)。

毛文龙靠岸之后,立刻派人潜入城池,联系投敌的明军降将。

这本是常规操作,旨在建立情报网,以备日后反攻时以做内应。

谁料左等右等,也不见使者回来。毛文龙暗道不好,正想下令撤退,谁料岸上红光一闪,虚空中连划三个光圈!

毛文龙没敢轻信,立刻从怀里掏出来望远镜往岸上看去。

今日正是七月十三,月光已相当明亮。毛文龙旋转镜头,视野中一道人影渐渐清晰,果然是自己养子毛承禄。

毛文龙却是眉头一皱,惊讶的发现他身旁,竟然还立着一人。

养子叛变的念头在脑海一闪即灭。毛承禄虽非亲儿,却是自自己一手抚养长大。自幼忠义孝悌,根本不可能叛变!

心念电转间,毛文龙镜头一转。旁边之人一脸局促不安,显然处于弱势地位,对比毛承禄的泰然自若,心中顿时有了猜测!

再往远处荒草芦荡一看,风平浪静不像有埋伏的样子。毛文龙终于下定决心,大手一挥:

“上岸!”

手下人立刻划动船桨,片刻之后船队冲上浅滩。近两百人如狼似虎,纷纷跳船登岸。

毛承禄大喜,领着那人快步迎来:

“这位是镇江城中军陈良策。愿意归降大明,专程前来面见义父!”

毛文龙心下讶然。这一路之上,书信投诚者多,愿意见面的可没多少。而这连夜出城的就是独一份了。

正纳闷间,陈良策已噗通跪倒:

“毛将军,卑职陈良策,原镇江卫百户。弹尽援绝被鞑子俘虏,为一家生计无奈降敌!”

“今将军奇兵天降,卑职愿做内应,驱逐鞑虏收复镇江!”

这话毛文龙一路听的太多,耳朵都磨出茧子了。闻言淡然一笑,一把扶起陈良策:

“陈将军迷途知返,本官甚是欣慰!昔日之事既往不咎!”

说到此处,毛文龙忽然故作沉吟:

“不过鞑子据险而守,本将麾下不过二百人。即使将军愿做内应,恐怕也是徒增伤亡!”

“不如将军先回城潜伏,联络同道。待他日我率大军前来,再里应外合一举收复镇江!”

往常话说到这份上,得了既往不咎的承诺,对方就该感激涕零,回城潜伏以待天时了。

怎料陈良策满脸急切:

“如今镇江兵力空虚,将军切不可坐失良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