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文没有打翻咖啡杯,方捷也没有激动地采访吕文,而是坐了下来,打开电脑,重新审核自己之前写的新闻,然后等刘国涛的现场照片传过来。

一直等到方捷将贾科长捧着金狮奖杯的照片传回国内,她才松了一口气,兴奋地说道,“第六代终于有人能扛旗了!”

吕文一怔,第六代扛旗?扛什么旗?

“中国电影的大旗啊!你不觉得第五代集体堕落了,他们现在都沉迷古装大片!”

吕文哑然失笑,方捷这话不能说不对,《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国内的大导演,确实在一窝蜂地拍古装大片。

但也不能说全对,因为老谋子还拍了《千里走单骑》,这总不能算是古装大片吧?这是纯粹的文艺片。

“你不觉得第五代吃了时代的红利吗?”

吕文一怔,什么红利?第五代创作巅峰的时候,中国电影几乎没有市场,也叫红利?

“他们本身没有创作剧本的能力,但有大量现成的优秀小说资源。后来他们干脆找作家量身定制剧本和小说,再后来干脆直接找职业编剧写剧本。这还不是时代的红利吗?相比之下,第六代的处境就非常差了。他们在夹缝中成长,长期承受着非同寻常的压抑。尤其当他们试图进入主流商业电影领域时,几乎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压和迷失。但他们依然写出了动人的剧本,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啊?”

吕文愣了,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新鲜,也不罕见,很多观众和影评人都是这么想的,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导演看不上商业片,他们觉得娱乐观众没有价值。

只是吕文没想到,作为专业影视记者,方捷也这么想……

“你等会儿啊,我们捋一捋。”

吕文觉得方捷算是他的朋友,所以他愿意多说两句,“第五代没把那些优秀的小说都拍完吧?就算拍完了,是不是还可以再翻拍?谁拦着第六代不让他们拍了吗?”

“呃……”

方捷哑然,她从来没想过这件事。

吕文继续说道,“不是他们不能拍,而是他们不想拍,第六代主要受新浪潮影响,他们不想拍宏大叙事,他们也拍不了宏大叙事,而且相比之下,我觉得第六代才是吃了时代的红利。”

前面的话,方捷反驳不了,但是最后一句,她觉得问题大了,第六代吃什么红利了?

吕文乐了,“以前拍电影要指标的,现在第六代想要拍电影,甚至连龙标都不用,直接就能拍,拍完就可以去参加电影节,这还不算时代红利吗?”

“那他们不是被封杀了吗?娄叶还不够惨吗?”

“封杀的意思是不让他们的电影上映,不是把他们抓起来不让拍电影,他们不是一直在拍电影吗?娄叶也在筹备自己的新作。”

“可是……”方捷有些词穷,不过她还是说道,“可是他们的作品,很多人就看不到了啊!”

“不然也看不到啊……”吕文两手一摊,“第六代的作品,有哪一部票房很高吗?不还是靠盗版碟传播吗?上不上映,不是都有盗版碟吗?有什么影响?”

“呃……”

方捷又无语了,吕文语气放缓,“你仔细想想,第六代崛起的时候,欧洲电影节恰好对中国地下电影充满了好奇和探究,他们被禁了,反而更容易获得国际选片人和评论家的关注。”

“在第五代转向宏大叙事和商业大片的时候,在官方电影体系相对僵化的背景下,第六代的作品成为西方了解另一个中国的窗口,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时代机遇!”

“和第五代比起来,第六代拍电影容易多了,至少他们能拿到不少海外资金,第五代起步的时候,可没这个待遇。这才是红利!”

方捷被吕文说愣了,沉默了半晌,才问道,“可还有很多第六代导演没办法拍电影,还在挣扎着拉投资……”

“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吕文挥了挥手,“全世界都一样,你没有成绩,就没有资金,第五代不也是靠作品打出名气的吗?凭什么第六代就要求别人无条件投资他们?”

方捷万万没想到,吕文和第六代的关系这么紧密,结果并不站在他们那边……

吕文麻了,“我当然站在他们那边,不然我在这等着干什么?《三峡好人》的成功,肯定会让第六代短时间内爆发,无论是对于他们自己,还是对于整个中国电影界,一座金狮奖的肯定非常珍贵,也非常必要。但是中国电影想要崛起,不能靠第六代。”

“那靠什么?靠第五代?靠那些商业大片?”

“你说对了一半,就得靠商业大片!”

方捷非常不理解,中国电影崛起,靠商业大片?

这就是时代局限性了,吕文只好解释道,“只有先把市场做大,第六代才有生存的土壤。就像好莱坞一样,要是没有那么多横冲直撞的商业大片,他们的独立电影市场早就死了。我们要向前看,要是回到二十年前,中国电影还怎么百花齐放?”

方捷还是不理解,不过她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是问道,“这段我能报道出去吗?”

吕文耸了耸肩,他就是这么想的,根本不怕方捷往外说,只是他觉得,很多人恐怕和方捷一样,不太能接受他的想法。

事实也是如此,方捷在写文章的时候,尽量客观地描述了吕文的想法,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将吕文的观点以对话的形式发了出去,然后吕文就又被喷了。

观众、影评人,甚至一些第六代的导演,都在喷吕文,觉得他背叛了朋友,忘本,还有大放厥词。

吕文懒得解释,时间会证明一切,他也不用解释,起码大部分业内人士,对吕文的观点,还是很支持的。

具体表现在,贾科长拿了金狮,地位上也没什么变化。

这里指的是业内的地位,不会投资他的人,依然不会投资,顶多是在见面的时候,会对他稍微客气一点,或者再和别人吹牛逼的时候,提两句贾科长,表示中国也有好电影。

然后继续拍商业大片。

这玩意是真赚钱……

贾科长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更多是一种被人认可的成就感。

当然,还有利益上的回报。

反正贾科长拿了金狮奖之后,就暂时走不了了,他还要留下来,应付那些片商,几乎所有片商代表,都向贾科长发出了邀请,想要和他商量海外版权的事宜……

这才是拿奖的最大好处!

吕文也没闲着,他接到了安德烈斯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