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四合院保卫科科长开始 > 第455章 会议不顺张浩自己单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5章 会议不顺张浩自己单干

张浩站起身,脸上没什么波澜:“可以。你们不支持没关系,我不怪你们,但这事儿我要自己搞。就算出了错,我一个人担着。”

说完,他转身就走出了会议室,留下满室唏嘘。

众人望着他的背影,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杨书记眉头紧锁,低声自语:“张浩这脾气啊……这样怎么团结同志?”

可张浩心里想的根本不是这些。现在哪有时间慢悠悠地团结同志?

他回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摸出烟盒,给自己点了一支,烟雾在他眼前缓缓散开。

门被推开,赵副省长走进来,带着点无奈:“你这是干嘛?这么冲动。”

张浩吸了口烟,异常冷静:“老赵,我跟你说实话吧。上面调我去沪城,我没去,拒绝了。我说,要在鄂省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赵副省长猛地看向他,满眼惊讶:“你呀你呀……那你刚才在会上怎么不说?”

“没必要,”

张浩摇摇头,“这是我自己的事。但我真没想到,鄂省走到今天,还有人是这种态度。”

“改革、工业化、农业化,是我跟千千万万老百姓一步一步闯到现在的。难道这些还不够给他们警示吗?”

赵副省长叹了口气,从张浩口袋里摸出烟盒,也给自己点了一支:“你别怪他们。你要知道,现在多少帽子还没摘干净,你这冒进的想法,谁敢跟着?也就你敢做,换了别人,压根不敢动,你明白吗?”

张浩点头:“我明白。我也没逼他们支持,会上都说清楚了,支持我要干,不支持我也得干。”

“你这又是何必呢?”赵副省长无奈道。

“老赵,”张浩的声音沉了沉,“农业口的事,是咱们俩一力担下来的。要是当初没咱们撑着,你觉得会有今天的局面吗?真要是上了会,结果绝对不是现在这样——咱们说不定到现在都不知道粮食增产要等到哪一天。”

他顿了顿,眼神坚定:“今天,我心里的想法也不会变。”

赵副省长看着他,知道劝不动了,只好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了,你小子别气坏了身子。工作嘛,一步一步来。你说的农业方面的事,我现在去跟进。”

张浩点了点头,挥了挥手:“去吧去吧。”

张浩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指尖划过报告上的字迹,神情平静。

这结果,其实他早有预料。常委不支持,眼下只能先从小处着手,但要他彻底停下,绝无可能——时间不等人啊。

“咚咚咚。”

“请进。”

张浩抬头,见是杨书记,连忙起身:“嚯,书记,您怎么来了?快坐。”说着便要去倒水。

杨书记摆摆手,语气带着点无奈:“你呀你呀,为什么这么冒失?”

张浩没接话,等他坐下才开口:“书记,会上我已经说清楚了,不管支不支持,这事儿我都要搞。这不是冒失,是为了将来。”

杨书记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道:“我刚听老赵说,组织部找你谈话,调你去沪城,你没同意?”

张浩无奈地笑了笑:“这个老赵,就是个大嘴巴。是,前段时间回京,组织部找我谈过,要调我去沪城,我没同意。”

杨书记叹了口气,追问:“那上面是什么意思?”

“没明确支持,也没反对。”

张浩回忆着,“我跟他们说,现在鄂省的工作我还不满意,得交一份像样的答卷,才算对工作负责,对这地方的老百姓负责。他们……同意了。”

杨书记心里“咯噔”一下,惊讶地看向他。

他太明白这话的分量——这意味着,上面至少有一部分人,是支持张浩改革的。

他站起身,语气郑重:“张浩,那你就去做吧,我支持你。”

张浩点点头,心里却忍不住腹诽:现在说支持有什么用?刚才会上也没见你表态。

杨书记转身离开后,张浩重新坐回桌前,深吸一口气,握紧笔,继续埋头修改方案。

窗外的阳光落在纸上,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不肯罢休的执拗。

张浩心里盘算着,得赶在年前把事情敲定。

原因很简单,眼下正是农闲时节,不少公社企业都趁着这阵子开工,农忙时反而顾不上。

这段时间,他忙得脚不沾地。先是召集下面的公社主任开了场座谈会,名义是“整合”,实则一步步推进计划:先搞人员培训,再做设备升级。

他给这些公社领导细细讲解改革能带来的好处,掰开揉碎了说,可听进去的人有,犯迷糊的也不少。

之所以费这劲开会,核心还是钱的问题。

财政拨款显然不现实,毕竟之前的会议已经否了方案,张浩自己能调动的资金有限,撑不起太大的摊子。

一切只能看公社自己的收入,这无疑大大限制了改革的推进速度。

好在,也有让人振奋的消息。不少地方是真心支持张浩的,不为别的,是实实在在看到了好处。

这两年,村民手里分到了钱,穿衣吃饭不再愁,副业带来的收入更是实打实的改善。

就像那些砖厂、小型电线厂,虽说也就几十号人在干,设备也谈不上多先进,可一年下来的收益,比单纯种地强太多了。

这些变化,村里的书记、公社的主任都看在眼里。

只要能让老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苦熬日子,他们愿意跟着试试。看到这一幕,张浩心里很是欣慰。

连轴转了一个月,总算定下了些基本方向。

但要说全面铺开改革,火候终究还是差了点。

今年春节,张浩没回京城,留在岗位上值班。

往年常委们总照顾他,知道他离家远,值班的事常替他分担,今年他自己没打算回去——前段时间刚回过一趟,索性留下了。

大年初二,张浩正在办公室值守,桌上的电话突然“叮叮叮”地响起来,还带着点线路的滋滋声。

“喂,什么事?”他拿起听筒。

“大哥哥,回来吃饭呀!”电话那头传来何雨水清脆的声音。

“哦,是雨水啊。”

张浩笑了笑,“你这丫头,不会又拉着景华景兰出去野了吧?”

“哼,大哥哥你就甭管了,我们三好着呢!快点回来吃饭呀!”何雨水不依不饶地催着。

“行行行,我一会儿就过去。”

张浩应着,又想起什么,“哦对了,雨水,你今年没回老家,跟你傻哥说过了吗?”

“说了说了,早跟我哥报备过啦。”

“嗯,那行。周琦姐姐那儿,你去拜过年了吗?”

何雨水在那头叹了口气:“大哥哥,周琪姐姐去山里过年了,我都不知道她具体在哪儿。再说人家那儿是保密单位,我去啥呀?等她回来,我再给她补个礼呗。”

“哼,你这丫头心里有数就好。行,我挂了,一会儿就回。”

办公室里没多少人,秘书们都被张浩赶回家过年了,唯独王海涛——他是本地人,三十在家吃了年夜饭,初一就主动过来陪着张浩。

“海涛,我先回去吃饭了,你再盯会儿,到点就赶紧回家。”张浩拿起外套。

“行,领导您放心回去吧,我们在这儿守着,有事我给您打电话。”王海涛应道。

张浩开着车往家赶,刚到门口,就看见何雨水、景华,景兰还有院里的几个孩子凑在一起,不知道在闹什么。

他顿时有些无奈——何雨水这丫头,都多大了,还跟孩子们疯玩。

“何雨水啊何雨水……”他摇摇头,走过去喊了一声,“雨水。”

何雨水正和孩子们跳皮筋,听见声音回头,见是张浩,脸一下子红了,有些不好意思地停下:“大、大哥哥,你回来了。”

“你都多大了,还跟着孩子们跳皮筋,真是……”张浩无奈道。

旁边一个小男孩立马凑过来抱怨:“张伯伯,你是不知道,这雨水姐姐可坏了,一直是她跳,我们光在这儿拉皮筋了!”

张浩摇摇头,看向何雨水:“你看看你,把孩子都惹得有意见了。”

何雨水立马不干了,瞪着那男孩:“石头怎么说话呢?刚才让你跳,是你自己没跳过去!现在轮到我了,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