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书记将报告往桌上一放,眉头拧成个疙瘩:“小张,你敢说你这份报告里写的,全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穿衣吃饭?”

“你自己看看,这里面列的化肥厂、汽车厂、拖拉机厂、罐头厂、化工单位,还有水电站、船厂……你知道国家要往里面投多少钱吗?”

他顿了顿,语气稍缓却依旧带着质问:“咱先不说工业,就说农业。你说要请农业部、农业大学的人来改良种子,这个我认,也比较支持。”

“但你现在要投入大量机械和化肥,你知道成本有多高吗?咱们现在的主粮平均亩产也就四百到五百斤,你投入再多,它能一下子蹿到一千斤?不可能。粮食不够,还得靠辅食填补,这个道理你该懂。”

张浩听着,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想说服杨书记太难了。

他总不能告诉对方自己是从未来穿越而来,知道哪些路能走通、哪些方法能见效——那样说出来,怕不是要被当成胡言乱语的神棍。

一时间,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竟不知该从何解释。

杨书记叼着烟,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面,办公室里静得只剩下烟灰簌簌掉落的轻响。

过了好一阵,他才慢慢悠悠地开口:“张浩,你这份方案,大体上我是同意的。”

“嗯?”张浩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

“但是,”

杨书记话锋一转,加重了语气,“我得跟你说,你这方案太着急了。

你应该知道一五计划吧?还有接下来的二五、三五……做事得按步骤来。”

张浩连忙点头:“书记,我知道。您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张浩同志,饭要一口一口吃,吃多了容易胀肚子,消化不良。”

杨书记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几分恳切,“我知道你有能力,也急于求成,想为老百姓多做点事,但有些事真急不得。”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轻轻拍了拍:“我看过你在保定的履历,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不看好你的。但看完那些实打实的成绩,对你的看法才改了过来。”

“可这不妨碍我对你这份报告的判断——你当时在保定,那只是一隅之地,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弹丸之地。而且背靠京城,有很多资源能给你腾挪施展。但在鄂省,这行不通。”

杨书记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张浩心上。

他明白,对方不是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在提醒他,这里的盘子更大,牵绊更多,每一步都得踏稳了才行。

“你小子别不服气,历史上有前车之鉴,回去好好翻翻书就知道了。”

杨书记看着张浩,语气带着几分告诫,“这样吧,农业方面,我基本同意。但化肥的使用量,我不会批准你方案里那么多,你们可以多生产,往外卖,用收益反哺农业,这样更稳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个,农业改革里提到的开挖河渠、引水灌溉,这本身就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点我批了,全力支持。”

“还有你说的在山地种果树,将来做罐头、酿果酒,想法挺好。但设备从哪儿来?你小子得心里有谱。还有技术,咱们以前没做过这些,突然上手,技术就是块短板,得提前想办法解决。”

“书记,这些我都明白,已经在琢磨了。”张浩连忙应道。

“还有你提到的责任田、责任制,我觉得非常好。”

杨书记话锋一转,眼神里多了些深意,“现在是大集体时代,我不能说所有人都无私,但起码大多数人是顾全集体的。你能看到里面有人偷奸耍滑、耍小聪明,这很好,让我也看到了另一面。责任制能调动积极性,值得试试。”

谈及工业,杨书记的语气又严肃起来:“刚才说的化肥厂扩建,可以搞。其次是船运,能适当增补些运力。还有拖拉机的使用,这个可以提上日程,对农业生产帮助大。但你想直接造民用小汽车,规模还那么大,这不现实,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行,书记,我明白。”张浩点头应下,心里清楚杨书记的考量并非全无道理。

“明白就好。”

杨书记说着,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出去,简单交代了几句。没过一会儿,两个秘书便走进了办公室。

四人围在一起,就张浩那份报告的修改方向快速商量了几句。

“你们马上按这个思路修改,改完后通知常委班子开会。”杨书记对秘书吩咐道。

不到半个小时,秘书就把修改后的方案送了过来。

张浩一直没离开办公室,此刻便和杨书记一起仔细翻看。

修改后的方案其实并不复杂,是以他原来的报告为基础,精简了激进部分,调整了实施步骤,重新拟印而成。

“嗯,挺好,这样更稳妥。”

张浩看完,点了点头,又看了眼杨书记的秘书,由衷赞道,“不错,效率高,有能力。”

杨书记站起身,拿起修改后的方案:“走,咱们去会议室。”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长条桌两旁坐满了常委,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份修改后的方案。

杨书记坐在主位,开门见山:“今天把大家叫来,主要是讨论张浩同志提出的这些建议,方案已经发到各位手上了,都看看,畅所欲言。”

万省长拿起方案,快速翻阅着,眉头越皱越紧,没等其他人开口,他便率先说道:“书记,关于船运这一块,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没必要加大投入,这会大幅增加咱们的财政支出,得不偿失。”

他顿了顿,继续抛出质疑:“其次,搞罐头生产,一没技术二没设备,凭空怎么弄?”

“再者,方案里说扩大化肥生产规模、提高技术,多余的往外卖——可别忘了,现在是计划经济,统购统销,哪有咱们自主销售的余地?到头来钱也落不到咱们财政手里,这不等于白忙一场?”

稍作停顿,他才缓和了些语气:“农业方面确实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责任制、开挖沟渠,想法都不错。但关键是钱从哪里来?是让公社自己承担,还是上面拨款?这得好好商榷,不能拍脑袋决定。”

万省长的话刚落音,立刻有好几位常委出声附议,显然对他提出的质疑深有同感。

这么一来,张浩方案里的不少内容,几乎被全盘否定。

张浩坐在那里,手指轻轻摩挲着桌面,心里冷笑一声。

看来是自己太过急躁,这些想法在他们眼里,恐怕成了空谈大话。行,那就不说空话,实打实来干吧。

杨书记扫了一圈众人,沉声问道:“还有人有不同意见吗?”

这时,赵副省长开口了:“我个人认为,农业上的这些事,值得全力支持。不管钱从哪里出,这水渠、水库必须得建。江汉平原水源充足,或许没这方面困扰,但北边靠近山区的地方,缺水问题太严重了,新建水库和水渠、引水灌溉,太有必要了。”

赵副省长说完,会议室里又陷入了沉默,再没人发表意见。

张浩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杨书记,各位同志,这份报告是我提出来的。现在大家有顾虑,我能理解。毕竟很多想法确实大胆,实施起来也有难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但我想说,老百姓的日子等不起。”

“缺水的地方,一年盼一场雨比盼啥都急;没粮食的人家,顿顿红薯土豆填肚子;穿衣服更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些问题,不迈大步子,难道要一直拖着?”

“万省长担心财政,担心技术,担心设备,这些都是实际问题。”

张浩话锋一转,语气诚恳,“我不敢说所有问题都能立刻解决,但我愿意牵头去试。”

“化肥生产,我们可以先从改良现有厂子入手,一步步扩大;罐头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想办法从外面请、从外面找;”

“船运投入,我们可以先从小规模增补开始,看效果再调整。”

“至于责任制,”他看向杨书记和赵副省长,“我恳请省委给个试点的机会,选几个公社先试试水,成了就推广,不成再调整。总得有人先蹚蹚路,不是吗?”

一番话下来,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不少人脸上的疑虑似乎淡了些,看向张浩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审视,也多了几分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