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在爱里刻下年轮 > 第154封 螺丝旋紧的暖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亲爱的波妞:

此刻,我指尖仿佛还残留着螺丝刀柄的微凉,耳边仿佛还荡着,那个傍晚小区儿童乐园里那阵脆生生的笑声……

穿黄色雨靴的小男孩,扒着秋千架晃悠,小手指着我们手里的工具,奶声奶气地说:

“叔叔阿姨修秋千的样子,跟我爸妈一模一样!”

你手里的螺丝刀顿了顿,夕阳的金辉刚好落在你睫毛上,像落了一层碎光。

我扶着秋千座的手也僵了——可不是么?

你正用掌心抵住螺丝帽,手腕微微用力顺时针转。

我蹲在对面扶着秋千架,嘴里数着“一圈,两圈,三圈”,连拧螺丝时不自觉抿起的嘴角,都和记忆里爸妈修自行车时的模样重合。

这秋千是上周被小区的孩子们“攻陷”的。

铁链锈得发涩,木板裂了道缝,最要命的是固定座椅的螺丝松了三颗,荡起来咯吱咯吱响,像随时会散架。

你周末拎着工具箱来的时候,我正蹲在秋千旁发呆,看夕阳把铁链的影子拉得老长,忽而就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藤椅。

那时我总爱趴在藤椅上看漫画,藤条间的缝隙漏下阳光,在书页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

有次,藤条断了根,爸爸搬着藤椅到院子里修,妈妈蹲在旁边递钉子,两人头凑得很近。

爸爸说“递个小锤”,妈妈就准确地把那把包着红布的羊角锤递过去;

妈妈说“松点,别钉劈了”,爸爸手腕就立刻收了力。

我趴在门框上看,藤椅的阴影里,他们的声音混着蝉鸣,像浸了水的棉线,温温软软地缠在一起。

“发什么愣呢?”

你用螺丝刀敲了敲秋千座。

我回过神,看见你已经拧开了那颗最松的螺丝,金属落地时“叮”的一声,惊飞了落在铁链上的麻雀。

你低头捡螺丝的样子,侧脸的线条被夕阳描得很清,我忽然就觉得,原来有些画面是会遗传的。

你从工具箱里翻出备用螺丝,比了比尺寸,抬头问“要垫片吗?”

我脱口而出“要的,不然晃久了又会松”——这话几乎是妈妈当年对爸爸说的原话。

你眼里闪过一丝笑,从工具袋里摸出垫片递过来,指尖擦过我的掌心,像有电流窜过,麻酥酥的。

固定座椅的时候,你忽然停下手,盯着那颗螺丝出神。“我爸修收音机时,总说‘宁紧勿松,松了容易短路’。”

你手指在螺丝帽上敲了敲,“刚才差点就拧到底了,忽然想起他这话。”

我心里一动,弯腰从工具箱底层,翻出那盒旧木柄螺丝刀——

那是我爸留下的,木柄被摩挲得发亮。“我爸修自行车时,总说‘紧三圈,回半圈’,说这样螺丝不容易崩牙。”

你接过螺丝刀,试着拧了三圈,又轻轻回了半圈,动作里竟有了些我爸的影子。

原来那些藏在细节里的默契,从不是巧合——

你拧螺丝时习惯性顿一下的力度,和我爸当年修自行车时如出一辙;

我递扳手的角度,恰好能接住你转身的动作,像接住二十年前爷爷给奶奶递锤子的弧度。

夕阳漫过秋千的铁链,在地上织出一张晃悠悠的网。

我们蹲在网中央,你递扳手,我递垫片,偶尔指尖相触,像碰了碰小时候偷偷攒的糖纸,甜意从指尖漫到心口。

突然,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跑过来,仰着小脸问:

“你们是夫妻吗?”

你手里的扳手顿了顿,我正想解释,小姑娘又说:

“我爸妈修我的小推车时,也是这样的。”

她指着你手里的螺丝刀,“我爸爸也有一把这样的,木柄上有个小坑。”

你下意识摩挲着螺丝刀的木柄,那里确实有个月牙形的小坑——是我小时候拿着玩,不小心磕在台阶上撞出来的。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不是刻意学来的。

爸爸递工具时手腕的弧度,妈妈叮嘱“慢点拧”时的语气,那些藏在光阴里的细碎动作,早就在我们心里生了根。

就像这秋千的铁链,一节节扣着,一头拴着过去,一头连着现在。

你把最后一颗螺丝拧紧,用扳手敲了敲,“咔哒”一声脆响,夕阳刚好漫过秋千顶。

我们推着秋千轻轻晃了晃,座椅稳稳的,再没有“咯吱”声。

你跳上秋千坐下,荡了半圈,伸手把我拉了上去。

铁链带着我们升高,风里混着晚饭的香气,远处的楼群亮起点点灯火。

“小时候觉得爸妈什么都会修,”你忽然说,“现在才懂,不是他们天生就会,是因为有人需要,才慢慢学会的。”

我搂住你的腰,铁链荡到最高处时,能看见远处我家的阳台,晾着的衬衫随风轻晃,很像妈妈当年晾的爸爸的白背心。

原来爱从来都这样,藏在拧螺丝的力度里,躲在递工具的默契中,顺着光阴的链条,一节节传下来,稳稳当当,晃着晃着,就荡过了大半生。

秋千慢慢停在夕阳里,你低头吻我,带着金属的微凉和木柄的温。

远处的蝉鸣渐歇,近处的心跳声却越来越清。

工具箱敞着口,里面的扳手、螺丝刀、垫片静静躺着,像一群守着秘密的老朋友,知道我们此刻的温柔,原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悄悄酝酿的。

回家的路上,你拎着工具箱,我牵着你的衣角,晚风把铁链的影子吹得轻轻晃。

忽然想起刚才那个小姑娘说的“我爸妈也这样”,原来幸福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我们此刻踩着的、和父辈们重合的脚印,是拧螺丝时那句心照不宣的“回半圈”,是递工具时不用抬头的默契。

这些藏在光阴褶皱里的细碎,像秋千的铁链,一环扣着一环,荡着荡着,就把日子荡成了甜的。

亲爱的,你说,等我们老了,会不会也有个小孩蹲在旁边,看我们修着什么,忽然说“像我爸妈当年一样”?

这秋千晃起来的幅度,和童年记忆里院角那架旧秋千重合了。

那时候,你总笑我蹲在旁边看修秋千的样子像只守着骨头的小狗。

可此刻看着你额角的汗滴落在阳光下,忽然懂了:

所谓缘分,就是把两家的手艺、两代人的习惯,慢慢拧成同一道螺纹,一圈圈缠紧,在时光里越收越牢。

等这秋千修好,以后我们带孩子们来荡吧。

让他们也看看,当年爸妈怎么把散落的零件拼成温柔的时光,就像当年爷爷教爸爸,爸爸教我们这样。

想想那样的画面,就觉得手里的工具箱沉甸甸的,装着的不只是扳手螺丝刀,还有从很远的时光里,慢慢淌过来的,暖暖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