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767章 京味醇厚·豌豆黄的绵密清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7章 京味醇厚·豌豆黄的绵密清甜

一、暖阳忆旧,一口念想的食客期许

闽式海蛎煎的锅气还在“星语花坊”的后厨残留,冬日的暖阳难得穿透云层,将店铺门前的石板路晒得暖融融的。周二午后,常客张爷爷拄着拐杖走进来,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晚星啊,昨天整理旧物,看到这张年轻时在北京吃豌豆黄的照片,嘴里就泛甜了。你们家能不能做这个?老年人牙口不好,就爱这口绵密的甜食,配着茉莉花茶吃,解腻又暖胃。”

林晚星连忙扶张爷爷坐下,接过照片一看,老式茶摊上摆着瓷盘,里面盛着嫩黄的豌豆黄,透着老北京的烟火气:“张爷爷,这豌豆黄看着就好吃!我之前在点心铺买过,就是不知道怎么把豌豆煮得这么绵密。景渊哥应该会研究吧?”说着朝正在整理茶叶罐的谢景渊喊了一声。

谢景渊放下手里的茶罐走过来,凑到照片前看了看,眼底泛起温和的光:“豌豆黄是老北京经典小吃,关键在豌豆的挑选和熬煮的火候。我之前查过正宗做法,得用去皮的干豌豆,煮到一捻就碎,再压成泥加糖熬稠,放凉后凝固,吃着才绵密不噎人。现在天凉,吃块凉丝丝的豌豆黄再喝口热茶,舒服得很,咱们试试。”

“太好了!”林晚星赶紧记下要点,“我这就去买干豌豆和冰糖,就是豌豆要不要提前泡?熬的时候用不用过筛?”谢景渊拿出手机翻出配方笔记:“干豌豆得提前泡8小时,泡到能轻松捏开豆皮;煮好后一定要过筛,这样豌豆泥才细腻,避免有颗粒感。对了,还可以加一点点黄油,增香还能让口感更顺滑,不过传统做法不加,咱们可以做两个版本,满足不同顾客。”

张爷爷在一旁补充:“对,冰糖别放太多,太甜会腻;也别太稀,不然凝固不了,得像豆腐块一样扎实。”林晚星连忙应下,当天下午就和谢景渊分工:她负责泡豌豆、剥豆皮,谢景渊则准备工具、调试甜度,后厨里渐渐飘起豌豆的清香,藏着京味小吃独有的醇厚清甜。

二、绵密细腻·京味豌豆黄

- 适配场景:老北京传统甜食,口感绵密细腻,味道清甜不腻,适合秋冬季节作为下午茶点心、餐后解腻食品或老人儿童的零食。尤其适合中老年食客、甜食爱好者和茶友,搭配茉莉花茶、普洱茶或红茶食用最佳,冷藏后食用口感更清爽,现做现吃风味最好,剩余的可放入冰箱冷藏(保存3天内),食用前无需加热,直接切块即可,避免常温放置过久,易变质变软。

- 基础原料(约制作12块,每块约80克):

- 主料:

- 豌豆:去皮干豌豆500克(优选圆粒去皮豌豆,煮后易烂,避免用带皮豌豆,需手动去皮,耗时且口感粗糙)、清水1500毫升(泡豌豆和煮豌豆用)。

- 调味与增香:冰糖200克(优选老冰糖,甜度温润,避免用白砂糖,风味偏寡)、黄油15克(增香顺滑,可选,传统版不加)、清水200毫升(熬煮豌豆泥用)、桂花蜜10克(表面淋酱,增香,可选)、熟芝麻5克(点缀,可选)。

- 工具:高压锅1个(煮豌豆用,省时且易煮烂,若无高压锅可用普通锅,需延长煮制时间)、料理机1台(搅打豌豆泥用,可选,手动压泥需用细筛)、细筛1个(过滤豌豆泥用,孔径0.5毫米最佳,确保细腻)、不粘锅1个(熬煮豌豆泥用,避免糊底)、方形模具1个(20x20厘米,铺油纸,方便脱模)、刮刀1把(搅拌豌豆泥用)、菜刀1把(切块用)、大碗2个(泡豌豆和装豌豆泥用)、厨房纸若干(吸干模具水分)。

- 关键步骤:

1. 处理豌豆(细腻的核心):

- 去皮干豌豆放入大碗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浸泡8小时(或过夜,期间可换1次水,避免豌豆变质),泡至豌豆膨胀、用手指能轻松捏碎(泡透的豌豆煮后易烂,节省时间)。

- 泡好的豌豆捞出,用清水冲洗2次,沥干水分;若仍有少量未去皮的豌豆,用手轻轻搓掉豆皮(豆皮会影响口感,需尽量去除),再次冲洗干净,备用。

2. 煮制豌豆(绵密的核心):

- 将处理好的豌豆放入高压锅中,加入500毫升清水(水量没过豌豆1厘米即可,水量过多会导致后续熬煮时间变长),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压20分钟(直至豌豆一捻就碎,无硬芯)。

- 若用普通锅,加入800毫升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40-50分钟,期间需不时搅拌,避免豌豆粘底,直至豌豆煮烂,备用。

3. 制作豌豆泥(顺滑的核心):

- 煮烂的豌豆连同少量汤汁一起倒入料理机中,搅打成细腻的豌豆泥(若汤汁过多,需先倒掉部分,避免豌豆泥过稀);若手动制作,将煮烂的豌豆放入细筛中,用刮刀反复按压,过滤出细腻的豌豆泥,残渣丢弃(此步骤需耐心,确保无颗粒)。

- 不粘锅置于小火上,放入搅打好的豌豆泥,加入冰糖200克和清水200毫升,用刮刀不断搅拌(避免糊底,需全程小火),直至冰糖完全融化。

- 若制作黄油版,此时加入黄油15克,继续搅拌5分钟,直至黄油完全融入豌豆泥,豌豆泥变得浓稠(提起刮刀,豌豆泥能呈块状滴落,且不会立即散开);传统版无需加黄油,直接搅拌至浓稠即可。

- 关火,将豌豆泥倒入铺好油纸的方形模具中,用刮刀将表面刮平,轻轻震动模具,排出内部气泡(避免凝固后有孔洞),放凉至室温。

4. 凝固与切块(成型的核心):

- 将放凉的豌豆泥连同模具一起放入冰箱冷藏4小时(或过夜),直至完全凝固(用手指按压表面,硬实且不粘手)。

- 取出凝固的豌豆黄,撕掉表面的油纸,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切成4x5厘米的长方形小块(切前可在刀上抹少许清水,避免豌豆黄粘刀)。

- 若喜欢增香,可在每块豌豆黄表面淋上少许桂花蜜10克,或撒上熟芝麻5克,即可装盘食用(冷藏后口感更绵密,秋冬食用可提前10分钟取出,避免过凉刺激肠胃)。

5. 成品特点:豌豆黄色泽嫩黄透亮,质地紧实不松散;口感绵密细腻,入口即化,无颗粒感;味道清甜温润,带着浓郁的豌豆香,黄油版多了一丝奶香,传统版更显纯粹;搭配热茶食用,解腻又暖胃,老人和孩子都能轻松咀嚼,秋冬吃一块,清甜不腻,满口都是老北京的醇厚风味,让人回味悠长。

三、甜香满店,绵密暖透时光

第一块豌豆黄刚切好,林晚星就拿起一块放进嘴里——入口绵密,清甜不腻,豌豆的香味在舌尖散开,她忍不住笑道:“景渊哥,太好吃了!比我在点心铺买的还细腻,一点都不噎人,冰糖的甜度也刚好!”

谢景渊也尝了一块,点点头:“豌豆煮得够烂,过筛也干净,没有颗粒感;黄油加得不多,刚好提香不抢味。张爷爷特意来念叨,咱们得赶紧给他留几块。”

话音刚落,店门就被推开,张爷爷带着老伙计李爷爷走进来,一进门就闻到了淡淡的豌豆香:“这味儿对了!就是老北京豌豆黄的香味!”林晚星连忙盛了两块豌豆黄,端上两杯茉莉花茶,递到两位老人面前。

张爷爷拿起一块豌豆黄,慢慢放进嘴里,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片刻后睁开眼,笑着说:“就是这个味儿!绵密、清甜,跟我年轻时在北京吃的一模一样!你们这手艺,绝了!”李爷爷也尝了一块,连连称赞:“这豌豆黄做得真地道,不甜不腻,配着茉莉花茶,太舒服了!我也打包几块,带回家给老伴尝尝。”

下午三点多,店里渐渐热闹起来。刚逛完街的年轻妈妈带着孩子走进来,看到橱窗里的豌豆黄,立刻点了一份:“孩子不爱吃太甜的,你们家这豌豆黄看着就清爽,让孩子尝尝。”孩子吃了一口后,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这个好好吃,我还要一块!”妈妈笑着说:“明天我再来买,给孩子当零食。”

五点多,几位喜欢喝茶的老人走进来,点了几块豌豆黄和一壶普洱茶:“我们是听张爷爷说你们家的豌豆黄好吃,特意过来的,果然没失望!绵密细腻,配着普洱茶,解腻又暖胃,以后我们每周都来。”

最热闹的是傍晚,美食博主苏晴带着相机走进来,一进门就被豌豆黄的嫩黄色吸引:“晚星!我刷到有人晒你们家的豌豆黄,特意来打卡!”她拿起一块豌豆黄,对着镜头展示:“家人们!你们看这豌豆黄,色泽嫩黄,质地紧实,看着就有食欲!我先替你们尝一口——哇!太好吃了!绵密细腻,入口即化,清甜不腻,还有浓郁的豌豆香!老板用的是去皮干豌豆,还做了传统版和黄油版,真材实料,吃着放心!”

打烊时,一整块豌豆黄已经卖完了,模具也洗得干干净净。林晚星正在整理顾客反馈:“景渊哥,今天好多顾客说想加红枣碎,还有人问能不能做低糖版本,给控糖的老人吃。”

谢景渊擦了擦手,走过来坐在她身边:“没问题,下次咱们可以准备红枣版(煮豌豆时加入50克去核红枣,一起搅打成泥)和低糖版(冰糖减到120克,不加黄油);还可以把模具换成小圆形,做成一口一个的尺寸,方便顾客携带和食用。”

林晚星点点头,看向窗外——冬日的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色,店里残留的豌豆香还在空气中弥漫。她忽然觉得,“星语花坊”就像一个装满各地风味的百宝箱,既有粤式的温润、川味的热辣、苏式的清甜、沪式的咸鲜、闽式的鲜香,还有京味的醇厚,每一款美食都带着不同地域的记忆,用最地道的味道,温暖着食客们的秋冬。

他们的美食故事,还在继续。每一次倾听食客的需求,每一次用心打磨食材和工艺,都是对美食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真诚。而这一块块、一碗碗带着温度的美食,正让“星语花坊”的烟火气,在冬日里愈发浓郁,成为这座城市里最让人牵挂的味觉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