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开局觉醒文明火种 > 第105章 高地烽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星火”在国家气候变化模拟中心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如同一块投入学术界的巨石,激起的波澜远超预期。顶尖学术期刊的报道、国际气候学大会上的专题研讨,让“星火”这个名字,与“下一代科学计算”、“绿色超算”等前沿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来自最高学术殿堂的认可,其分量远非商业广告所能比拟。

价值高地的辐射效应开始显现。

继气候中心之后,国内在天体物理模拟、新药研发分子动力学模拟、新材料基因组计算等领域的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纷纷向“星火”抛来了橄榄枝,希望开展类似的合作评估。这些领域无一例外,都是计算密集、能耗巨大,且对算力有着永无止境需求的“价值高地”。

“星火”一时间门庭若市。陈深团队不得不分成几个小组,同时应对多个poc(概念验证)项目。虽然压力巨大,但每个成功的poc,都如同一个坚实的桥头堡,让“星火”在高端科研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周敏的市场团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趋势,迅速制定了 “灯塔计划” :聚焦服务好这些国家级科研“灯塔”客户,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标杆案例,形成高端市场的品牌势能。他们不再急于求成地追求短期订单数量,而是更注重合作的深度和影响力。

然而,“星火”在价值高地的风生水起,终于触动了辰光科技最敏感的神经。

此前,辰光或许还将“星火”视为一个在边缘市场折腾的“麻烦制造者”。但如今,“星火”直接切入代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高端科研市场,这无疑是在动摇辰光科技“算力底座提供商”的根基。

辰光科技的反击,不再是针对开源社区的“生态虹吸”,而是直接、精准且极其强势。

首先,辰光的cEo罕见地亲自出席了一个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峰会,并在主题演讲中,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强调了 “计算生态的统一性与延续性” 的重要性。他虽未点名,但字里行间暗示,某些“特定架构”可能会造成科研软件栈的“碎片化”,增加科研人员的迁移成本和不确定性,不利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番言论在学术界和决策层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紧接着,辰光宣布了一项 “科研算力赋能计划” ,核心内容是:向符合条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免费捐赠其最新一代的GpU计算卡和配套的软件优化服务,并承诺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条件之一是,接受捐赠的单位需在其相关科研成果中“适当体现”对辰光计算平台的使用。

这一手“公益捐赠”,看似慷慨,实则是一招极其高明的 “釜底抽薪” 。它直接瞄准了科研机构预算有限、对先进算力渴求的痛点,用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将辰光的硬件和生态深度植入这些未来的“价值高地”,从根本上遏制“星火”的渗透。

果然,一些原本与“星火”接触密切的科研单位,态度开始变得犹豫和观望。毕竟,面对“免费”的顶级算力,很难不动心。

“星火”刚刚打开的局面,骤然变得严峻起来。

“他们这是降维打击!”周敏在紧急战略会议上,语气中带着愤懑和无奈,“我们用技术优势一点点啃下来的市场,他们直接用资本和生态优势来覆盖!我们拼不起!”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辰光这一招,打在“星火”的七寸上——规模和资本。

林渊沉默地听着众人的讨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辰光的反击在他的预料之中,但如此直接和强势,还是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知道,此刻任何抱怨和退缩都无济于事,必须找到破解之道。

“同志们,慌什么?”林渊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平静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辰光用资本开路,正说明他们害怕了!害怕我们的技术优势在高端市场形成不可逆转的势能!”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简单的坐标图:Y轴是“性能\/能效优势”,x轴是“生态\/成本优势”。

“看,辰光站在右下角,生态和成本优势巨大。而我们,站在左上角,性能和能效优势突出。他们想用右下角的优势,把我们压死。但我们不能跟着他们跑到右下角去拼资本,那是死路一条。”

他的笔在左上角重重地点了一下:“我们的战略,不是放弃左上角,而是强化左上角,同时,向下方延伸,打造我们独特的‘成本优势’!”

他提出了应对策略:

技术优势极致化:要求陈深团队,继续深耕科学计算场景,不仅要实现能效领先,更要攻克关键应用的‘绝对性能’领先!拿出在相同成本下,算得更快、更准的硬核数据!用无可辩驳的技术实力说话。

打造差异化成本模型:指示刘峰的供应链和财务团队,重新核算针对科研市场的 “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模型” 。不仅要算硬件采购成本,更要突出电费节省、机房空间节约、维护成本降低等长期价值。用更科学的账本,对抗辰光的“免费”陷阱。

创新合作模式:针对顶尖科研机构,推出 “联合实验室” 模式。“星火”不仅提供硬件,更派驻工程师与科学家共同攻关,成果共享。将单纯的买卖关系,升格为命运共同体式的战略合作,绑定更深。

“另外,”林渊目光锐利地看向赵青,“我们的开源战线,必须加速!要尽快涌现出几个在辰光生态上难以实现的‘杀手级’应用方案,让开发者社区看到跟我们走的‘未来潜力’。这是我们对冲辰光生态优势的唯一途径!”

战略清晰后,公司再次高速运转起来。科学与开源,两条战线同时进入了白热化的攻坚阶段。

高地之上,烽烟骤起。 这是一场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主义的正面碰撞。辰光凭借其庞大的体量,试图用资本和生态的洪流淹没一切异类。而“星火”,则依靠对技术趋势的深刻洞察和破釜沉舟的勇气,在巨人的阴影下,开辟着一条通往未来的险峻山路。

胜负,远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