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2.0战略”的确立,如同一道清晰的指令,瞬间激活了整个公司。之前因辰光全面打压而产生的迷茫和焦虑,被一种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亢奋所取代。所有人都明白,接下来的战斗,将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性能对标,而是一场关于技术路线、生态模式和产业影响力的更高维度的较量。
首当其冲的任务,便是“星火开源计划”的落地。
这个决定在公司内部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以周敏为代表的市场派担忧:“将我们最核心的底层接口开源,岂不是把辛辛苦苦研发的技术壁垒拱手让人?竞争对手很容易就能模仿甚至超越我们。”
但林渊的态度异常坚决。在专项讨论会上,他站在白板前,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图形:一个是由高墙围起的封闭花园,另一个是不断向外延伸、节点交织的网状结构。
“同志们,传统的芯片公司思维,就是筑起高墙,保护自己的技术,然后向墙外的人售卖进入花园的‘门票’。”林渊指着第一个图形,“但辰光的高墙已经太高太厚,我们很难翻越,即使翻过去,也只是在别人的花园里当个二等公民。”
他的手指移到第二个网状图形上:“而开源,是要我们自己成为网络的一个关键节点,甚至是一个新的网络中心。我们开放接口,不是放弃,而是邀请!邀请全球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基于我们的硬件,共同构建一个繁荣的软件生态。当这个生态足够强大时,我们的硬件就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我们的价值将体现在对整个生态的引领和赋能上,而不仅仅是卖芯片本身。这是一种从‘产品思维’到‘平台思维’的跃迁!”
他进一步阐述开源策略的精髓:“我们开源的,是接口和基础工具链,这是生态的‘地基’。而真正体现我们核心竞争力的架构设计、算法优化和先进工艺,我们依然牢牢掌握。我们要做的是制定规则,并成为规则下最强大的玩家。”
林渊的远见和魄力,最终说服了管理层。“星火开源基金会” 筹备组迅速成立,由赵青亲自挂帅。
开源的第一步,是选择“开什么”和“怎么开”。
赵青团队经过精心策划,决定分三步走:
开放基础驱动与编程模型(第一期):将“昆仑”芯片的底层驱动、以及一个轻量级的、针对稀疏计算优化的编程模型“星火SpARSE”的核心部分开源。这足以让开发者开始在上面进行应用开发和优化。
发布开发者套件与参考设计(第二期):推出价格低廉的开发者板和丰富的文档、示例代码,降低开发门槛,吸引高校、初创公司和独立开发者。
建立开源社区与贡献者体系(第三期):搭建完善的社区平台,鼓励代码贡献,形成活跃的开发者生态。
为确保开源效果,林渊授意市场部策划了一场高调但务实的 “星火开发者大会” 。大会邀请函精准投递给国内外AI框架团队、高性能计算库开发者、顶尖高校实验室以及有潜力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
然而,就在大会紧锣密鼓筹备之际,辰光科技的反应迅捷而老辣。
他们没有直接攻击“星火开源”本身,而是启动了一项名为 “星辰计划” 的应对策略。辰光宣布,将向其庞大的开发者社区提供更丰富的免费云端算力资源、更完善的在线调试工具、以及针对其最新硬件的深度优化培训。同时,他们与几家全球顶级的开源AI框架社区(如pytorch, tensorFlow)达成了更深入的战略合作,确保其硬件在这些主流框架中获得“一等公民”的支持。
这是一场典型的 “生态虹吸” 。辰光利用其巨大的资源优势,试图将开发者的注意力和精力牢牢吸附在自己的生态体系内,让“星火”的开源计划面临“无人问津”的风险。
“他们的策略很明确,用更好的‘饵料’,把鱼都吸引到他们的池塘里。”周敏忧心忡忡地向林渊汇报。
“意料之中。”林渊平静地说,“但我们不能跟着他们的节奏走。我们的‘饵料’不是简单的资源,而是独一无二的技术特性和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力。”
他指示赵青,在开发者大会上,必须突出展示两个核心亮点:
极致性能演示:用“晨曦”mVp原型的真实数据(在特定稀疏负载下相比主流GpU的8倍能效比),震撼性地展示开源架构的潜力,让开发者看到超越现有框架的性能天花板的可能性。
早期参与者红利:明确表示,首批深度参与“星火”生态建设的核心开发者,将有机会成为“星火开源技术委员会”的创始成员,共同定义未来架构的标准,并优先获得“晨曦”芯片的早期使用权限。这是一种“共同创业”的诱惑。
“星火开发者大会”如期举行。
尽管辰光的“星辰计划”分流了部分关注,但大会现场依然座无虚席。当赵青在台上,首次公开展示“晨曦”原型在超大规模推荐模型推理中的能效数据,并宣布核心接口开源时,台下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议论声。许多对性能有极致追求、对现有框架臃肿和低效感到不满的硬核开发者,眼中露出了兴奋的光芒。
大会结束后,“星火开源”的代码仓库访问量激增,开发者论坛上出现了大量技术讨论帖。虽然总量远不及辰光的生态,但质量极高,吸引了一批真正关注技术本身、渴望探索前沿的“技术先锋”。
开源之火,终于点燃了第一簇火苗。
然而,林渊和赵青都清楚,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构建一个健康的开源生态,需要长期的投入、耐心的运营和持续的技术创新。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这些初期的兴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贡献和繁荣的应用。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价值高地”——科学计算领域,陈深带领的团队,也迎来了一个关键的突破点。他们与一家国家级的气候变化模拟中心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对方对“星火”架构在超大规模地球系统模型模拟中可能带来的能效提升表现出浓厚兴趣。
双线作战的序幕,已经拉开。开源之火能否燎原,价值高地能否攻克,都将决定“星火2.0战略”的成败。